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索引号
000014349/2021-50898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农业、畜牧业、渔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发布日期
2021-10-19
发文字号
随政办发〔2021〕28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审核
罗皓月
发布机构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0月19日

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23号)精神,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随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承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全面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更加注重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提高重点领域制造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奋力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二、主要目标

聚焦汽车机械、食品工业、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六大产业,推动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10%,到2023年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重点产业链影响力显著提升。其中,汽车机械、食品工业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全国有引领力、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培育两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齐星集团、程力专汽);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建立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引进培育1—2家龙头核心企业,产业规模在全市比重稳步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引导产业集聚,重点打造产业园区。以专汽之都、现代农港、风机名城为基础,吸引一批省内外领军创新主体。以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基础好、知名度高、引领性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探索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发挥现有地域产业集群优势,以中心城区(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为龙头打造汽车机械产业链集群;以随县全域为支撑,打造食品工业产业链集群;以广水市工业园区为骨干,壮大风机产业,打造冶金建材产业链集群;全市各园区互为补充,打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着力营造“园区大环境+行业小环境”的产业生态,为园区集聚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企业提供保障。

(二)推动产业链协同,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结合我市实际,每个产业链梳理3—5个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引进重点企业落地生根,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实施高端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加快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单项冠军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重点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形成龙头企业阔步前行,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的良性生态,每年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尽快实现升规入统。

(三)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协作创新,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孵化等方式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专汽研究院、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行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跟踪服务,力争在相关产业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发挥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能级科技资源载体作用,大力聚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乘数效应”。优化炎帝人才支持计划,灵活引聚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企业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等柔性引才项目,推动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聚才平台,引导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随州聚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讲好创业故事、传承“工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四)探索共建共赢模式,重点实施融合发展。用足用好湖北省支持产业链发展政策,支持链上企业与周边市州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行创新合作、技术交流、资本融合、设备共享等。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大局和“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全省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过程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不断整合资源,促进与全省及其他市州产业链布局互动,为区域融合发展探索出共建共赢新模式。

四、工作职责

(一)认真开展调研摸底。调研梳理六大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各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发展方向、制约瓶颈等情况,准确把握产业链发展动态,夯实产业链工作基础。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研究制定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 招商目标图,实施产业链“五图”作业,找准产业在国际、国内和省内所处位置;聘请国内、省内专家,研究制定支持各重点产业链发展专项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改造、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园区建设、政策争取、人才引育、产品和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三)切实推动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抓手,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入规一批的思路,强化对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力争每条产业链每年重点引进至少2家有实力的企业或2个重大项目入链,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四)加大政策帮扶和精准服务力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一链一策”,为产业链推进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优质服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统筹市县财政资金,对产业链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市领导领衔推进机制。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总体推进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产业链总链长,总揽全市产业链发展大局。其他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别担任六条细分产业链链长, 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模式, 全力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产业链牵头部门配合链长履行职责,细化建立链条推进机制,制定具体产业链工作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各县(市、区)要认真履行产业链发展属地管理责任,统筹做好产业链研究、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咨询决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问题协调、宣传引导等工作,构建适应新发展理念的产业链发展组织体系。

(二)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成立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统筹协调全市产业链推进工作;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6个市直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推动各产业链发展方案的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围绕招商、立项、建设、人才、融资、技改等服务环节做好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会议或活动,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产业链工作专班每月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

(三)建立分析研判机制。每条产业链成立一个专家团队,每个专家团队遴选不少于5名熟悉该领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专家,充分依托各产业链专家团队力量,跟踪分析相关产业链发展动态趋势,建立能反映产业链发展成果的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开展产业链运行监测和风险评估。

(四)建立问题办理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收集产业链专班和各县(市、区)反馈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规划、审批等突出问题,将收集到的重点问题分类整理,分办到各职能部门并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反馈办理意见及办结时限,形成问题收集、意见分办、及时反馈、销号管理的闭环问题办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营商环境打造。严格落实放管服要求,建立规范、协调、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帮助链上企业及时掌握政策和信息资源,为产业链重点项目和链上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对六大产业链重点建设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用气;优先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优先向各金融机构推介;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

(二)完善统计考核体系。构建能够反映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六大产业链发展情况统计,为监测研判、考核激励提供依据。加强企业库信息的收集整理,按季度对产业链动态和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工作通报和指标考核,强化责任落实。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企业提品质、创品牌,每个产业链力争培育一个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充分利用炎帝故里寻根节、应急装备产业论坛、香菇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影响力,加强对内和对外宣传,深入挖掘产业链发展成功案例,总结提炼产业链发展成果,形成促进产业链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

附件

随州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分工

总链长

钱远坤 市委书记

克 克 市长

细分产业链链长

产业链名称

(共6条)

牵头部门

市经信局

联络员

市经信局

联络科室

姓名

职务

甘国栋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电子信息

市发改委

刘 涛

陶 荣

电子信息产业科

熊 桢

副市长

冶金建材

市住建局

李 平

企业发展科

李国寿

副市长

食品工业

市农业农村局

蒋 波

规划与科技科

吴超明

副市长

汽车机械

市经信局

刘 涛

鲁钟鸣

汽车机械和装备科

郑晓峰

副市长

医药化工

市卫健委

周世元

经济运行科

韩 锐

副市长

纺织服装

市市场监管局

伍新炎

行业管理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