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0-97138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发布日期
2020-10-27
发文字号
随政发〔2020〕16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发布机构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随州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四届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10月26日

随州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

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抢抓机遇补短板、强功能,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19号)工作要求,结合随州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随州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十大工程”

(一)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郑晓峰;牵头部门:市卫健委)。

1.三年目标。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或诊室;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随县、广水市、曾都区至少各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重症监护病区(ICU)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主要任务。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推进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提升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2020年,随州市疾控中心和随县、广水市疾控中心建成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加强市中心血站血液采集核酸检测能力,启动曾都区疾控中心建设。2021年启动市疾控中心和广水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随州市中心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平台建设。

(2)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升疑难重症救治和应急物资储备能力。高标准建设随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大楼、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暨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暨妇儿呼吸专科医院和医疗卫生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市本级及县市区各选择1—2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ICU),2000张床位以上的,隔离病区床位不少于10%,2000张床位以下的不少于20%;三级医疗机构重症监护床位不少于15张。2020年,全市13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成规范化的发热门诊和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或核酸检测实验室),37个乡镇卫生院建成规范化的发热门诊或诊室;6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个乡镇卫生院建成隔离病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同时,启动39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补短板设施建设,完成疫情紧急救治场所改扩建和物资设备采购任务。2021—2022年,再启动43个医疗卫生机构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在三年内补齐医疗卫生机构短板问题。

(3)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全市“陆、空”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机制,完善院前急救系统。2020年启动市、县(市、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依托医疗机构设置的“120”指挥中心逐步剥离。2022年底建成独立运行的随州市急救中心(暨120指挥中心),到2025年,各县市区急救中心全部实现独立运行,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建立直属急救站点,配置一定数量的救护车辆,打造“10分钟急救圈”,非中心城区打造“15分钟急救圈”,县(市)打造“30分钟急救圈”。

(4)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建设。2021年底前,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47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和远程视频终端、生化分析仪、胸片(DR)、彩超等常规医疗设备,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为997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所有车载设备、医疗设备、智能服务包与县级医院联通,实现“乡村检查、县级诊断”,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5)加强重大疫情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5G、区块链等技术,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构建纵向贯通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横向链接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重大疫情信息平台。

(6)医养托幼体系建设。合理利用全市医疗资源,开展医养结合和托育服务网底建设,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开展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专项建设,惠及民众。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172个,估算总投资150.78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25.1亿元。

(二)交通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吴超明;牵头部门:市交通局)。

1.三年目标。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加快交通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加密、提质、互通”三篇文章,构建成网成环、内外畅通、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到2022年,打造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现代化客运枢纽2个,建成一级公路56.2公里、二级公路32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8.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00公里,开展危桥三年消除行动,消除危桥237座。

2.主要任务。

(1)干线公路。提升干线公路通道通达通畅水平,优化国省道和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实现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等周边省市的快速直达。重点推进G240石桥至钟氏祠段改建工程、G240随县柳林至周家湾段改建工程、G346十岗至任家台段改建工程、G346广水十里至城郊段改扩建工程、G316广水市平林至曾都区淅河段改扩建工程、S211广水市李店至太平段改建工程。

(2)客运站场。重点推进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安居客运站(综枢二级)建设,提升我市联程联运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出行。

(3)四好农村路。打造“覆盖广泛、结构合理、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基本实现补短提升、便捷畅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桥梁基础数字化、危桥加固改造科学化、桥梁养护规范化,推动公路桥梁由应急管理转入常态管理。

(4)旅游交通。4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其他景区通达等级以上公路。

(5)高速公路。重点推进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打通鄂北与豫南地区之间的高速大通道。

(6)铁路。重点推进宁西铁路小厉联络线增建二线工程和国电长源随州电厂(2€?60MW)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随州货运渠道。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29个,估算总投资约244.7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15.4亿元。

(三)水利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李国寿;牵头部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1.三年目标。围绕提升“鄂北旱包子”区域抗旱能力,改善河道功能,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解决水利工程及城镇防洪能力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启动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力争实现随州水利第二次“飞跃”。突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现“旱包子”摘帽,基本形成全市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格局;突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按“大水源配置、大水厂建设、大管网延伸、大体量运营”的模式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改善60万人饮水问题,满足农村供水保证率要求;突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提高抗旱能力;突出河道和水域治理项目建设,对标河长制要求,进一步完善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加固堤防2000公里,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完善水库水闸工程加固,确保运行安全;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控能力;迅速修复水毁工程,解决应急问题;借力城区开发建设,着力解决城镇防洪问题。

2.主要任务。

(1)防洪提升工程。开展汉江支流府澴河河道治理和23个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工程;对广水市高峰寺、随县罗河、曾都区两河口、随县青林等29座中小型水库继续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对全市小型水库管理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启动山洪灾害预防系统建设、河流自动遥测系统、大中型水库信息化提档升级等工程;实施水毁修复工程,重点对2020年冲毁垮塌的随中灌区本河渡槽进行修复,对随中灌区梨花潭、马家岗、石福寺渡槽及青龙咀、马鞍山倒虹吸进行加固,对全市大中型水库干渠40多处3000多米的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对全市17条河道崩岸进行加固处理,对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白龙池(堰塞湖漫坝)水毁进行修复,对随州市大中型水库干渠渠道水毁进行修复;推进广水市城市防洪工程和随州市柳林、洛阳等重要集镇防洪工程。

(2)引调水及骨干水源工程。实施随州市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南区域大洪山北麓水资源配置工程、随中旱包子区域抗旱水源配置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引调水工程;在主要干旱缺水地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工程。

(3)灌排提升工程。一是实施随中灌区、黑花飞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二是实施28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包括随县罗红、青林、双河、新峰、花鹿沟、红光、松柏、永民河、游河、合河等10个灌区,广水市霞家河、百折山、陡河、高峰寺、高庙、关门咀、河西泵站、九里泵站、罗家棚子、青山、徐店泵站、吴家潭、桃园、龙泉等14个灌区,曾都区桃园河、白果河、两河口、红石岩等4个灌区。三是随州市小型水库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对全市677座小型水库的渠道进行疏挖衬砌,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看得到水,用不到水”的问题。四是对广水虎山、高庙等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

(4)农村供水工程。启动随县、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按照“大水源配置、大水厂建设、大管网延伸、大体量运营”的思路,争取国营企业出资大水厂和主管网建设,并负责后期运营;对广水市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运营的广水城区一水厂和霞家河水厂进行扩建,对中线工程管网进行延伸。

(5)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程。一是实施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二是实施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三是实施大洪山水生态治理工程,四是实施曾都区府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五是启动随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30个,估算总投资202.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15.2亿元。

(四)能源提升工程(分管领导:林常伦;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1.三年目标。通过能源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努力实现“300万千瓦”的突破,即:建成投产2€?6万千瓦大型火电项目,实现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市首次布局。新增新能源装机174万千瓦,占全省新增装机比例2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抢抓市政府与湖北省电力公司、中国燃气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契机,将随州区域电网建成以500kv为支撑,220kv以下分布合理的坚强智能电网,统筹推进天然气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努力实现我市能源产业的新跨越和历史性突破。

2.主要任务。

(1)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45.4亿元的随州火电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23年建成投产,填补我市无大型电源点历史空白,有力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积极谋划随州火电二期改扩建项目,拟建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争取纳入省级规划。

(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支持华润随县金锣山等9个总投资43亿元52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齐星随县沙岗等14个总投资57亿元116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随州主城区垃圾发电、广水市垃圾发电和高新区生物质热电联产等3个总投资10亿元6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占全省规模25%以上,新能源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3)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随州编钟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及随州火电厂送出线路工程建设,畅通电力输送主通道。加快曾都梨园、广水凤凰、曾都茶庵、曾都淅河、随县季梁等220千伏新扩建工程建设进度,努力形成220千伏环网结构,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和消纳需求。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互联互供能力。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布局,扩大电力应用范围。

(4)促进天然气稳步发展。推动中燃公司加快随州市居民住宅供暖设施建设进度,支持其在农村开展分布式微管网的市场开发和经营活动,按规定参与农村管道燃气经营。推进星然公司LNG储备站和广水市天然气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及杨寨LNG站项目建设,新增储气能力100万方,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共45个,估算总投资238.6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36.4亿元。

(五)新基建工程(分管领导:林常伦;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1.三年目标。高水平推进5G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成5G基站5000个以上,随州市主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县级城区室外覆盖率不低于80%。新建大数据中心,把随州打造成5G产业发展先行区。培育1家跨行业领域平台、1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带动300家企业上云,依托大数据云体系实现物联网平台行业全覆盖。推进铁路设施智能升级,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初步形成。

2.主要任务。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随州区域医疗数字一体化平台、移动公司随州5G二期及配套建设项目、中国电信(随州)5G网络及随州区域医疗数字一体化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大5G建设力度,加快5G规模组网、信息网络升级,提升“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

(2)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端通讯器件(石英晶体谐振器、振荡器)研发平台项目、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随州地铁装备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工程及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及其整车试验验证试验室等项目建设,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3)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进随州市城市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随州市出租汽车监管平台及曾都区智慧农村交通安防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智慧交通行业通、部门通、区域通、社会通工程,提升“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

(4)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随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城区建设示范一期工程项目、随州数字城管智慧化改造项目、广水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及随县城市管理智慧化改造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随州市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停车场建设水平。

(5)推进智慧医疗教育建设。推进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智慧化医院及市级妇幼信息系统项目、随州市“智慧疾控”项目、随州市中医医院智慧医疗建设项目、曾都区中医医院智慧医院项目及广水市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在医疗教育养老领域应用,提升5GAR/VR远程课堂、数字校园能力。

(6)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进西游记公园智慧旅游、大洪山智慧旅游、随县博物馆智慧化项目及随县文化馆智慧化等项目建设,推动编钟文化产业基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擦亮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记等文化品牌,助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增长极。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81个,估算总投资160.5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11.7亿元。

(六)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林常伦;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

1.三年目标。补齐县域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努力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优化区域布局,构建满足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统一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主要任务。

(1)补齐县域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全市县域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一个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培育专业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强冷链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依托生产合作社等主体开展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三年内新增冷藏(冻)库面积20万平方米,冷藏(冻)量5万吨左右。保障特色农产品实现冷链保存运输,延伸全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应急产业技术中心、应急产品试验场、应急产业(专用车)博览中心,建立完备高效的应急处置储备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加大应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品推广。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降低各类灾害损失。建立市县两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改造低温成品库10栋以上,新增低温(准低温)仓容4万吨,全力推进中央储备粮随州直属库退城进郊,构建生产保底线、流通保平衡、储备保应急的粮食储备安全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29个,估算总投资49.7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5.1亿元。

(七)城市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吴丕华;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1.三年目标。全市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9%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随县、广水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70%以上。县以上城市全部具备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中心城区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曾都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随县、广水市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开工250个以上,完工150个以上。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完善城市教育设施,幼儿园、中小学基本实现就近入学。学前教育普惠比例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证普职比大体相当,高中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5%。

2.主要任务。

(1)推进老城区功能补短板。改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加快实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及老旧小区配套道路微循环和配套设施、汉东路、沿河大道、舜井大道、擂鼓墩大道等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设,修复破损的供电供水供气及排水设施,完善小区停车设施,实现老旧城区面貌整体提升。

(2)强化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消除城市易涝点,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队伍,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实施梁家河生态补水、白云湖水环境综合提升等水体连通改造工程,提高城市雨水收集、排放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实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小雨不积、大雨不涝”目标。

(3)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按照国家三部委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南郊、城南、城东等新区污水收集管网,消除管网空白区;加快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实现一级A标准排放;建成污泥无害化处理厂,提高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能力;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沿河生活污水排放口,实现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4)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实施,着力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收集转运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大力推进大件垃圾分拣拆除中心、可回收物分拣存储中心、有害垃圾分拣存储中心建设,对城区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在随州高新区、南郊、北郊分别建设垃圾预处理站,督促指导广水市餐厨(厨余)、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和随县厨余垃圾处理厂的项目建设。

(5)补供水供气短板。着力解决城市供水供气设施能力不足、管网老旧、供水管网漏损率高、备用水源地不足等问题,加快实施城东应急水厂、老城区供水供气管网改造、望城岗燃气LNG储气调峰设施和供水分区计量项目建设,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

(6)完善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完成文帝大道、明珠东路、擂鼓墩大道管廊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新建道路同步配套建设综合管廊(管沟),出台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管理办法,已建成的管廊必须实现管线入廊,逐步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不完善、入廊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马路拉链等问题。

(7)畅通城市交通路网。依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城市“一纵三横”快速路网和南北外环线建设,打通中环路、迎宾大道、编钟大道、文峰大道、白云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断头路,配套建设城市自行车专用通道和行人绿道,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主要交通堵点过街通道,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和充电桩布置,形成畅通无阻、绿色环保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8)补齐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推进城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建成随州市综合体育馆、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广水市“四馆三中心”、随县体育馆、随县游泳馆等项目建设,使全市所有县(市、区)达到“一场两馆”(1个标准体育场、1个不少于3000座体育馆、1个游泳馆)的标准,提升全市公共体育设施水平。

(9)完善城市公共教育设施。通过迁建高中、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大力解决中心城区学位紧缺的问题;建设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为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推进承接举办本科院校的项目,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格局。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190个,估算总投资29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14.8亿元。

(八)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分管领导:林常伦;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1.三年目标。全面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作,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9个。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智慧科技生态园区16个。完成5个生态环保循环化改造建设生态园、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园、9个农业强镇项目提档升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

2.主要任务。

(1)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不足等短板,完成随州高新区中环路等路网项目和部分地段消防道建设。促进高新区广水园区、曾都园区及乡镇工业园路网、污水管网、弱电管网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质量和效率整体提升。

(2)围绕随州“四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组织实施府南新区应急产业园、高新区能源物流产业园、广水地铁装备制造工业园、广水科研孵化产业园、广水化工园、广水智能装备产业园、广水冶金产业园、随县农产品双创孵化园、随县科技产业园、曾都区南北郊创业孵化园等重大项目。

(3)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打造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智慧化产业园区。

(4)提档升级乡村产业园。重点组织实施府南新区现代生态农林业发展基地、淅河扶贫产业园、府南新区扶贫产业园、随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水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打造洛阳小岭冲村“三产融合”示范区和万福店现代创意农业观光园项目。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59个,估算总投资398.5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27.9亿元。

(九)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管领导:李国寿;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1.三年目标。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52万亩。2020年建设15.84万亩,2021年建设18.1万亩,2022年建设18.06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

2.主要任务。

(1)田。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2)土。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

(3)水。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

(4)路。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5)林。通过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电。结合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现有机井、河道提水、农田排涝、喷微灌等设施应用的电力需求。

(7)技。通过加快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林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8)管。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12个,估算总投资16.3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3.3亿元。

(十)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吴超明;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

1.三年目标。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缺口,完善区域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和利用体系,实现全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应急处理提能提质。完成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改造。累计推进114个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提升。加强全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深化府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综合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主要任务。

(1)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补短板。

对已有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改扩建,加大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补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短板。建设集中焚烧处置设施或采用热解工艺处置医疗废物,优化处置方式,大幅度提升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2)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补短板。

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和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新建多功能工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建立安全、环保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园区。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

重点推进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与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的有效衔接,建立粪污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整治提升农户庭院卫生环境,加大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推进村内道路和通组道路建设,清理村内河塘沟渠等,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4)长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补短板。

建设大洪山、桐柏山、鄂北森林生态屏障工程,加强国有林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和巡护系统建设;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建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改良;加强封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及生态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随县县域内尾矿库闭库治理。

(5)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补短板。

以府河干流、氵厥水河流域和清水河流域洛阳镇区为治理重点进行生态护岸和生态修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广水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城镇河道(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恢复等项目,不断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全市三年拟实施项目49个,估算总投资120.8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投资8.9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市财政局要会同“十大工程”各牵头部门,在统筹各类资金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十大工程”的筹资方案。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本行动方案确定的三年目标、主要任务,结合工程实际和资金统筹安排情况,分别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二)完善分级落实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市本级项目由市直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县市区项目由各地负责落实。各地要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的全过程服务,确保完成“十大工程”规定的目标任务。

(三)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强与“十大工程”牵头部门的沟通衔接,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申报方面,重点保障“十大工程”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利用以往年度财政结余资金保障必要项目。市财政局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申报、使用、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市发改委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交通、住建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随州中心支行、随州银保监分局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十大工程”的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需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对“十大工程”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更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供给。项目审批部门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四)完善督查通报机制。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十大工程”推进情况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