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舞动龙头,加速融入“双循环”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察
  • 发布时间:2021-11-19 09:0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汇地带,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得我市十分适宜农业生产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我市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导向,加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农业增长极,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推动随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高质量转变。
强龙头,夯实发展基础
  随州高新投公司对品源现代公司注资1亿元,加快推进上市;湖北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相关机构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加速上市进程。近期,我市两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接连迎来喜讯。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市领导担任五大产业链链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牵头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对内抓好工作推进落实。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94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6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有34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2.82亿元,已完成投资16.9亿元。其中品源现代香菇多糖提取、裕国菇业香菇氨基酸加工项目、湖北正大熟食鸡项目、意亚食品饮料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
  香菇产业是我市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我市建立形成了集菌种繁育、香菇机械、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外贸出口等全产业链条,全市常年从事香菇产业30万人以上,产业链产值已超过300亿元。过去五年,在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下,我市香菇产业基本实现了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纯外贸为主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质变。
  做大做强“一头猪”。共富牧业公司从3头母猪起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己形成年存栏种猪1.2万头、出栏肥猪30万头的规模。五年来,该公司围绕生态农业、食品加工、智能制造三大板块,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水平,打造了生猪养殖、生态种植、生物饲料、生物有机肥、生猪屠宰、生鲜食品加工、食品冷链物流和农牧食品智能装备等8大产业,2020年实现产值10亿元。
  突破性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全市以“围绕产业建龙头,建好龙头兴产业”为目标,筛选并重点培植大自然米业、新华米业等一批有良好加工基础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2021年全市“随州香稻”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推广“双订单”面积50万亩,带动优质稻总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
  龙头舞、产业兴、百姓富。在湖北正大、共富牧业、品源现代、湖北现代、湖北中兴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下,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促转型,再创发展优势
  2016年开始进军香菇酱领域,五年内,香菇酱产品年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以品源公司等为代表的我市食用菌企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步伐,续写着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近年来,我市针对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加工企业不强、产业链条不壮、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水平不高等明显短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制定、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化、裂变式发展。 
  以随州香菇产业为代表,近几年,我市探索并大力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生产模式,既破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全市香菇种植量预计3亿袋(棒),其中10万袋(棒)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82个。品源、裕国等龙头企业在三里岗等乡镇流转土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
  我市加大“随州香稻”品种筛选和技术示范,充分调动种子企业、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积极性,大力推广“双订单”模式,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
  种得好是真本事,卖得好是硬道理。我市农业企业面向市场加大产品开发和营销模式创新,各企业一方面面向市场加大产品开发,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国内销路,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
  目前,全市香菇深加工企业累计达到9家;品源现代、裕国菇业香菇多糖、氨基酸等精加工项目近期已投产。大自然米业20万吨优质米深加工项目本月底投产;湖北现代20万吨大米扩产提能项目已试生产,提取的谷维素、阿魏酸实现销售收入3300万元。
  围绕原辅料基地建设做文章,延长拉宽产业链,让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品源现代围绕百亿产值目标,计划在淅河、府河、南郊等10余个镇办建立姜、蒜、辣椒等原辅料生产基地5万亩;万和食品在厉山镇建立大蒜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亩;金船食品投资1500万元,在均川镇建立盐渍蔬菜出口备案基地。
树品牌,提升产业形象
  “好酒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去推介和传播,只有更多消费者知晓,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我市立足产业发展特点,充分挖掘随州深厚的农耕文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随州香菇”“随州香稻”区域公共品牌。“随州香稻”获袁隆平院士题词。“随州香菇”连续三年登上央视展播。“绿美宝食用菌特色产品”项目获得2021“襄十随神”城市群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第3名。借势“神韵随州、一见钟情”随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大宣传推介,全市“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数量达到207个。
  在更高、更宽、更广平台宣传推介随州优质农产品。今年,我市首次将菇博会的舞台搬到省会武汉,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随州四宝”等特色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
  用标准制定赢得话语权。近几年,在品源公司的成功示范引领下,我市其他香菇企业也纷纷跟进,加入香菇精深加工“大军”。我市相关部门及时跟进指导,由深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香菇酱和香菇浓缩汁产品团体标准,是全国最早发布《香菇酱》和《香菇浓缩汁》团体标准的省市。
  主动融入双循环,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我市根据实际制定了畜禽、果蔬等五大产业链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扶持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稳定产业规模,通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等措施,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再上台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融资困难、企业实力不强、同质化严重、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五大产业链尚不够完善。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延链、强链、补链做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争取各级政策支持、加强品牌培育、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