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随州举行“这精彩的五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直有关部门介绍我市城乡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五年来,随州年均投入近100亿元补齐城市短板、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新建了23条道路和3座城市桥梁,改造了30余条背街小巷,新增城市停车泊位7500多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274个,惠及4万余户、10万多人。
三农方面,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均有保障,随州香菇、随州香稻、畜禽产业等在全省领先,农村改革也走在随州前列,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624元。
通过脱贫攻坚战,随州18.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万元以上,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
随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9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67.64,全省排名第6,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置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随州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张杰主持新闻发布会。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随州日报、随州新闻网、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随州广播电视台、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城市品质实现大提升
随州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天宏通报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
五年以来,随州在补齐城市短板、修复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上下足“绣花”功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显著提。
城市品质跨越提升。谋划实施了《神韵随州补短板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总投资445.9亿元、项目173项。新建了桃园路、中环路等23条道路,改造了汉东路、沿河大道、擂鼓墩大道等4条主干道,完成了氵厥水一桥、大润发天桥、实小人行天桥等3座桥梁,打通、拓宽改造了冷家东巷、花溪巷等30余条背街小巷。搭建并完善了随州智慧交通、数字城管等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实施了编钟学校、随州二中新教学楼、中心医院传染病大楼、新中医医院肺科大楼等27个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9%、燃气普及率达98%。
城市生态更加宜居。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全市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投资10亿元整治完成中心城区黑臭水体14条,整治率100%。整治白云湖排污口83个,建成排水管网483公里,建成污泥无害化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6%,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住房保障有力。近五年来,全市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6亿元,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近55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2.7万户,建成城市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近1.2万套,公租房入住分配率达98%,累计向3834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30万元,解决了3万多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大力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7.54%,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乡村蝶变展现新图景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学斌通报“三农”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州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米袋子”扎的更紧了,肉盘子端的更稳了,“菜盘子”供应的更充足了,肉蛋奶、果菜茶、淡水鱼等品种丰富、供应充裕。
香菇产业领航全省,常年出口保持在6亿美元左右,出口额全省第一,产业链产值300亿元以上。“随州香菇”知名度享誉全国。随州香稻品牌叫响,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袁隆平院士题字,并荣获2020年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畜禽产业两个全省“唯一”。我市发展形成了目前湖北唯一的肉鸡一条龙完整产业,国家肉牛牦牛技术体系设在湖北的唯一实验站在随州。“随州四宝”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农村改革有“随州样板”。随州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领跑全省。担改革任务的村(居、社区)都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任务,发展家庭农场1106家,农民合作社5128家。全市3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垃圾压缩中转站完工运转,24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94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77%。
农民收入水平有提升。126个重点贫困村拥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全市3.24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率95.5%。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带贫能力,辐射带动贫困户5.43万户,带动率94.9%。全市农村集体收入14.8亿元,实现大幅增长。
全面脱贫迈进新生活
随州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永宏通报打赢脱贫攻坚战及乡村振兴情况
截至2020年底,随州18.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脱贫攻坚战中,随州脱贫攻坚工作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三年被评定为“好”的等次。
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吃穿不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解决,解决了3.8万多户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和4万多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3.2万脱贫群众和1.25万脱贫人口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变。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完成通湾公路建设132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907公里,改造低电压台区812个、重过载台区385个、重过载线路42条。投入1.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全市所有村级卫生室均达到“一房三室”,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实现全覆盖。
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精准选派3000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每个脱贫村至少发展一个特色主导产业,126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随州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纳入三类监测对象2827户7455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因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绿色发展生态更文明
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国斌通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随州相继提出并推进实施“在山上再造一个绿色随州”、打造“生态绿城”、建设“神韵随州”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9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67.64,全省排名第六。
过去的五年,随州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资金1.6亿元,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2020年,随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9天,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封江口、先觉庙、许家冲等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过去的五年,随州聚焦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环境关切。“十三五”期间,妥善调查处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案件6247件,是“十二五”时期的3.5倍;依法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891件,是“十二五”时期的1.85倍。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得到更加有力地保障。
过去的五年,随州在全省率先成立12个环保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长效机制;颁布实施中心城区禁鞭、城乡饮用水源保护两部地方法规。建成运行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建成运行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集成二污普基础数据和4座水质国控自动站、7座空气自动站、3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平台等监测数据,基本实现一网联通、全域监控、实时分析、即时预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