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为全市“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注入强劲动力
  • 发布时间:2024-06-18 16:52
  • 信息来源:广水市发展和改革局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为全市“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注入强劲动力


广水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集聚产业和人口,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广水“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69.28万,城镇化率57.1%,增速0.79%。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8.96万。2023年,广水再度上榜“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位列第85位,较上年度进位4位;再次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95位,较上年度进位5位。2023年,广水被确定为随州市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07亿元、增长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9.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8.5%,外贸出口7840.5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1亿元、增长8.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6万元、2.28万元,增长5.1%、8.3%。

培育现代产业,以城聚人。广水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2023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0余场,城镇新增就业613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3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76人,返乡创业80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1.3亿元。全市积极培育冶金循环、现代农产品加工、风机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六大主导产业,打造了东三镇、经济开发区“两大工业集聚区”,风机产业连续15年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总投资突破100亿元、总装机容量突破110万千瓦。建设了蔬菜、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板块,打造了王鸽、生猪、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水被纳入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三潭风景区成为我市首家4A级景区,明月湾度假村、桃源村获评3A级景区,圆满承办随州市第三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

一是市场主体扩量提质。2023年,落实省、随州市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出台惠企政策58条,推广“免申即享”,兑现奖补资金2亿余元、减免税费2.4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近万户,总量近9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375户、增长21.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收7.7亿元,增长8%。70家企业税收过百万元,14家企业税收突破千万元。落实落细房地产、建筑业支持政策,举办房地产交易会,销售商品房24万平方米,增长4.3%。二是园区建设成势见效。化工产业园高标准通过省级复核,新的增长极蓄势待发。华鑫冶金、新煌循环资源入选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杨寨镇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全国千强镇。恩耐吉钠离子电池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三利沣光电科技、翔天食用菌三产融合产业园等优质项目纷纷落户“七大园区”,中粮家佳康广水肉食品全产业链、科逸年产8000万件室内装饰材料、百纳电器智能餐饮设备等项目顺利开工,年产100万吨矿渣再生资源、腾云农业科技产业融合示范等128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入库工业项目110个,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增长16%,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15%。三是招商引资再添成果。2023年,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340亿元,三峰透平智慧绿色通用机械产业园20天签约、30天开工,光亮铜杆项目当月对接、当月签约、次月开工,120天建成。

提升功能品质,以城留人。广水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鄂豫两省交接地带,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坐拥京广、武襄2条铁路和京港澳、汉十、麻安、武汉城市圈环线4条高速,距天河机场和武汉港1.5小时车程,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成员,战略地位突出。全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市民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吸引本地人返广、外地人定居,推动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一是城市建管更加有效。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开工市政项目27个,总投资32.68亿元,“四馆三中心”建成使用,应山路、民进路、科技西路、双拥大道建成通车,广办东河沿河大道、霞家河东路及安居街完成改造。新建前进小学游园、芦兴游园。新增城市绿地10.63万平方米。更新应山城区照明系统。东大、督察巷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北门综合客运站开工建设。新划定城区停车位7380个。完整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应办曹塘角社区、理学街社区入选部级试点,广办解放街社区入选省级试点,实施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旧貌换新颜。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永阳大道、应山大道成为城市管理执法示范路,公共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二是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整治村67个。十里画廊和美乡村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广水市在随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考评中获“五连冠”。郝店镇获评省级美丽城镇示范镇。三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G316广水段改扩建加快推进,S320桃源至南兴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S211李店至太平改扩建二标段、徐家河生态防洪通道一期建成通车,徐家河水库水上救援中心开工建设。新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34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5座。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广水市配套工程加快推进,霞家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霞家河水厂、飞沙河水厂改扩建顺利完工。电网建设完成投资5700万元,平林35千伏变电站提档升级,竹孝35千伏线竣工使用,新建、改造农村电网74.6公里。坚持“四个不摘”,健全防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化解村级非经营性债务2.4亿元,化解率100%。李店镇、关庙镇及16个村被纳入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6个饮用水水源地、5个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徐家河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黄土关农文旅小镇获批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

发展社会事业,以城育人。广水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战时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现有革命遗址44处。佛教祖师达摩曾在本市大贵寺面壁修行,遗存“崧高峻极”珍贵石匾;唐代诗仙李白在此隐居多年,留下“床前明月光”等千古绝唱;宋代文学家宋祁、宋庠兄弟光耀故里,佳作“红杏枝头春意闹”脍炙人口;明代忠烈杨涟官至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流芳万世;连战先祖连庶、连庠出生于此,与“二宋”并称“应山四贤”。书法、诗联、文学、美术等群众文化活动兴起,被授予“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一是社会保障应保尽保。2023年,农村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供养标准持续提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亿元。全民参保计划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8%,发放养老、医保、低保、优抚等各类保障资金近30亿元。“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建成使用,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村级互助养老服务中心10个、幸福食堂10个,完成适老化改造31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0张,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9家、托位2005个。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00套,首批100套完成分配。殡葬改革深入实施,建成市级公益性公墓1处、镇级15处、村级352处,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建设零工驿站18家。二是社会民生全面进步。设立“广水市教育发展基金”等10支冠名基金。永阳学校教联体、广办三小教联体和武胜关中心小学教联体入选全省试点。永阳幼儿园、武胜关镇中心幼儿园建成使用,应办五小主体完工。“323”攻坚行动走深走实,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市急救中心启动运行,市一医院成为我市第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市一医院专科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余店卫生院、白泉卫生院整体搬迁基本完成。广办公交公营改革顺利推进。持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升级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0个。深入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快递点360个,实现村级网点全覆盖。圆满承办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六届篮球邀请赛。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接续开展“雷火2023”打击整治、“8·23”清剿毒品等行动,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历年在册命案逃犯清零。扎实做好工贸企业、自建房、燃气、消防、食品药品、地质灾害等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力筑牢安全防线。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获评省“一约四会”优秀组织奖。(陈君怡  广水市发展和改革局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