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推进“养联体”建设的调查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1-30 15:25
  • 信息来源: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国之大者。加强养联体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随州正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强县工程,更应加强养联体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一、推进养联体建设的背景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2035年突破4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状态。目前,随州“七人普”老年人口占比20.9%,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已率先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人口老龄化快速上升,伴随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的发展趋势,全国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将不断上涨。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的消费潜力将超过百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我国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来临之际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城乡养老服务联合体。

(三)推动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不断细化政策措施、深化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16家(公办54家、民办62家)。床位总数达10966张。建成街道(镇)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6家,幸福食堂33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444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70%和57%。全市养老相关行业现有企业553家,其中规模以上老年人服装企业15家、老年人护理用品2家、老年人保健品3家、老年人药品11家、老年人出行14家产业规模约23.3亿元。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高。目前养老机构床位,以普通居住型床位为主,服务于65岁以上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型床位较少。随着老龄化发展,护理型床位的需求将逐年扩大。二是社区养老功能发挥不充分。目前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和机构提供,社区养老面临着养老设施不配套、运营保障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57%,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60%的要求。三是城乡养老服务不均衡。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滞后于城市,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不足、服务内容偏少、服务质量偏低、服务模式有待加快创新。四是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激发不充分。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举措不完善,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扶持力度还不够大。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知晓度还不高,个人养老消费能力还不强。养老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不多,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个性化期待有不小差距,市场活力有待充分释放。

二、养联体的基本内涵

养联体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一种模式探索,核心在于聚焦辖区内老年人服务需求,通过共同缔造,统筹辖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把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融合起来,以养联体之通、解老年人养老之痛。养联体关键在“联”,需要明确的是“谁来联”“联结谁”“怎样联”这三个问题,蕴含着共同缔造的理念和要求。具体来讲,养联体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与,利用各种平台,更加注重整合发挥医疗、康养、餐饮、家政、教育、超市、银行、保险等各类社会资源,联合商户、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主体共同提供养老服务,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紧密发展的共同体。

目前,养联体建设较好的地方有许多,比如北京市提出街道(乡镇)政府承担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区域统筹及资源整合等职责,牵头组建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协调机制“三个统一”,完善养联体模式。湖南湘潭市雨湖区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文、娱、食、教、居相结合的“养联体”模式。从以上成熟经验看,养联体建设应突出几个特点:

(一)全覆盖完善养老服务。打造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广水已成立,事业单位),加强对县域养老服务机构的指导、服务、监督;推广失能特困对象县级集中照护模式。街道(乡镇)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增加服务功能,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村)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邻里互助点,有条件的开办农村幸福院和老年幸福食堂。在服务对象上,由基本养老服务和兜底保障对象,向服务全体老人转变。

(二)全方位满足养老需求。推动各类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多元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比如互助养老服务积分制,为老人乃至年轻人办理养老服务“积分存折”。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三)全周期提供健康保障。重点是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对接,立足老年人生命全周期,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到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构建“防、医、养、康、护”五位一体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四)全领域发展康养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产业基础优势等,发展大健康产业,借助市场主体的力量,打造一批带动作用强、质量效益好的康养项目,形成以“康”为主体、“医”为支撑、“养”为特色、“健”为纽带、“游”为补充的现代康养产业新格局,发展旅居式、候鸟式医养康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

三、推进养联体建设的重要举措

坚持长计划、短安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健康需求,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层级式、网格化、全覆盖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一批标准化养老服务标杆机构,形成“颐养随州”产业名片,打造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服务“随州样板”。

一)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目前90%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居家养老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的服务。重点做好三件事:

1.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制定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两张清单”,对现有相关政策进行梳理、集成和完善,围绕满足居家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规范设定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监管标准。同时,按照失能和困难程度,分类确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和保障标准,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2.搭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各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横向对接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畅通线下诉求渠道,建立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通过集约化管理、点单式服务,高效回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3.开展居家养老“六助”服务。“六助”是指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依托设施和第三方,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委托、以奖代补等多种措施,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家政保洁、物业及各类服务商等资源,为辖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入户式的“六助”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二)提升村(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1.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设施。在城镇,组织编制城镇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小区通过改建、扩建、租赁、置换、购买等方式,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建托老所、老年食堂等设施;鼓励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在其营业网点加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牌子,转型和延伸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公司或个人,将空置房产无偿捐献或低偿租赁,用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加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牌子或成立社区服务部,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农村,提升互助照料中心和村卫生室“两室联建”功能。“两室联建”是我市首创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75个典型案例。在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设置日间休息室、文化娱乐室、书画阅览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四室一厨”。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以签约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形式加强合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间照料中心设置服务点,由签约家庭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

2.探索村(社区)养老服务长效运营机制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租赁场所或自建、购买场所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给予租金补贴或建设补助。对提供失能老年人照料服务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可比照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护理型床位运营补贴。对非营利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比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相关税费减免政策,用电、用水、用气等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办理通信、有线电视、燃气等业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优惠。鼓励区域内养老机构发挥辐射作用,连锁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三)推进镇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1.明确干什么。提供机构照护、短期助养、日间照料、老年助餐、居家照护、医养结合等服务。为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运营提供工作指导和业务辐射。

2.明确怎么建。每个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要根据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和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情况,至少建成一个由政府建设或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所有街道和60%的镇。

3.明确如何运营。原则上,街道(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应全部实行社会化运营。要通过公建民营、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进从事老年人长期照护、康复护理、智慧养老等各类市场主体,重点为特困、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等困境老人提供托养服务。

(四)拓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1.推动“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联动”落地。支持拥有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子机构;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护理站。利用三甲医院医疗资源,配套建设康养社区,满足老年人居住养老、康复护理等多层次养老需求。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区),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或利用闲置病床发展养老床位。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毗邻而建,开通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巡诊。

2.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福利院)医养结合照护水平。每个县(市、区)可依托社会福利院或其他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的农村乡镇福利院,至少规划建设1所能为失能特困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实行集中供养护理服务。重点增强长期照护功能,通过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委托运营、签约合作、照料护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动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以服务外包方式为主运营模式转变的改革,将配餐送餐、卫生保洁、社会工作等服务项目,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五)打造高品质康养产业

1.培育高端康养示范基地。深度挖掘炎帝神农文化、中医养生文化,依托随县抱朴谷康养产业园、大洪山养生养老产业园、广水市月光海景区、曾都区银杏养老健康谷等优质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康养小镇、中医药养生示范区、生态康养基地,有序发展中高端养老服务市场。

2.支持老年用品用具研发生产。支持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发和应用老年人可穿戴设备、老年人助行器具、起居辅助产品、洗浴器械、理疗和保健器材、健身器械等养老服务产品。

3.开办辅具租赁业务。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发展嵌入式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站点,提供用品展示、体验选择、预约使用、租赁购买和维修回收等服务,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4.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按照“养老+关联产业”的思路,积极扶持、引导、引进一批市场主体和领军企业,推动将满足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养护理等需求的传统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旅游、教育、健身、休闲、地产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将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有机结合,形成“大养老”的市场服务格局。市民政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