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解读单位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主题词
发布日期
2021-11-12
信息来源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审核
杨文明
《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政策解读

一、编制依据

(一)将上级政策与随州实际相结合。根据我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1〕3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鄂政发〔2020〕26号)等文件精神,与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特色优势相结合,对全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布局、具体项目及举措等进行了明确。

(二)坚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按照推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同步发展的目标,对我市中药农业、工业,中医药流通、文旅、养生养老等产业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差异化协同发展定位,对各县市区及相关乡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进行布局,避免造成同质化竞争。

(三)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建议。本《规划》自2020年 9 月联合湖北中医药大学启动编制以来,编制团队多次深入到各县市区、乡镇、种养殖基地及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座谈,广泛收集本底资料,摸清我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成稿后,先后两次书面征求各地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意见,2021年2 月 25 日市政府副市长郑晓峰主持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关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内容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基本方针和路线,实施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炎帝神农”中医药名片为基石,科学规划为导向,着力打造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中医药强市,助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

通过规划实施,构建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一城一区一中心”,即:以“炎帝神农”名片为底色打造中医药健康新城;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商贸流通集聚区;培育和建设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按照“一年强基础,五年成体系,十年树品牌”的工作步骤,实现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 100 亿元以上(2020 年产值约为 10亿元)。设立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 3-5 个,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3-5 个,培育年综合产值过 10 亿元龙头企业 3-5 家,建设 1 个国家级和 2-3 个省级研学旅游基地,特色健康小镇和康养小镇 10个以上。

四、区域发展布局

(一)产业空间整体布局。按照“一市三园五地”进行整体布局。“一市”:在曾都经济开发区构建炎帝神农(随州)中医药商品交易市场;“三园”:优化升级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园区,打造中成药和健康产品精深加工园;在随县高城镇、广水市工业园和曾都区何店镇分别建设三个规模相当且各有侧重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仓储物流园;优化升级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建设“炎帝神农”大健康旅游文化园。“五地”:在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等环随州市主要山地区域选择多个生态点,建设以随州知名药材为基础的道地原药材生态保护区示范基地;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中成药(含饮片)智能制造集成示范基地; 以 A 级旅游景区为依托构建中医药康养基地;以融合研学和观光旅游为理念建设多点布局的中医药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网络。

(二)中药材品种和生产区划布局。培植以金头蜈蚣、银杏叶、葛根为重点的省级“一县一品”龙头品种,同时申报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随州市中药材行业公共品牌“随九味”,筛选了金头蜈蚣、葛根、银杏、桔梗、夏枯草、艾草、野菊花、金银花、苍术 9 个品种。实施“一镇一品” 种植发展战略,如:随县淮河镇虎杖、洪山镇葛根,曾都区何店镇金头蜈蚣、洛阳镇银杏,大洪山重楼等。

(三)县、市、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随县着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原药材商贸流通出口;广水市着重中药材特色种植、中药精深加工、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研学教育;曾都区着重大健康产品生产、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研学教育、科教产业融合。

五、中医药全产业链板块发展

(一)推进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种植资源保护和中药新品种培育,建立覆盖全市的重要道地中药种质资源和濒危药材保护清单;划定道地药材自然生态保护区。二是发展丘陵和林下生态种养模式,研究推广木本药材与草本药材、草本药材与经济林木、中药材与其他农作物之间的间套作和品种轮作,着力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的综合效益。三是优化种植经营模式,大力开展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经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推动“订单农业”种植项目的实施。四是强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种植基地建设。

(二)推进中药工业突破性发展。一是有效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推进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推动和扶持龙头制药企业对本地特色药材的精深加工,研发创新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大健康产品,确保本地道地药材原料比例达到60%以上的使用规模。三是加快拓展中药工业产业链,积极依托随州道地中药材,从传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向功能食品、保健品、日化产品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

(三)做大做强中医药流通业。一是打造国家级新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集药业采购销售、中药材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医药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质检溯源于一体的交易基地。二是畅通中药材流通环节,以建设随州市中医药商品交易市场为核心,在随县、广水市和曾都区分别建设药材初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次级分中心,畅通随州中药材流通的相关环节。三是做大做强随州中药材及衍生品的出口贸易。拓展出口产品的类型,从以原药材和初加工药材为主的出口产品走向复合型出口产品,综合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四)推进中医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养生养老和健康旅游示范区。二是精选具有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中药材,以规模化资源保护、种植和深加工为依托,创造性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药谷花海”项目。三是推进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各地结合“一镇一品”中药材种植和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健康小镇和康养主体。

(五)健全中医医疗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国家级中医区域诊疗中心。二是推进中医药医疗服务全覆盖。三是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打造随州市医养结合康复养老中心,形成集中医医疗、康复保健、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六、产业链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组建随州市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中医药产业公共科技研发平台。二是树立中医药品牌。打造“炎帝故里,药养胜地”公共地域品牌,打造“炎帝神农”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品牌。三是强化相关品牌营销能力。利用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平台,对全市中医药品牌群体和文化内容开展全面营销。四是优化产业公共服务支撑。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中医药产业协调发展。五是弘扬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政策和法治保障。三是加强人才科技队伍建设。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十年内逐年增加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安排不低于 500 万元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支持规划中的重点产业发展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