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解读单位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主题词
医药卫生
发布日期
2020-11-13
信息来源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审核
杨文明
《随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政策解读

一、编制依据

1.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省政府印发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鄂政办发〔2020〕53号),文件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台账。为完成好我市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结合2020年工作实际,制定本清单。

2.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国家、省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后重要的补短板项目。按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完成2个体系建设,健康随州之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整治,提升我市精准流调、检验检测、院前急救的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是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

3.结合我市深化医改工作实际。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落实居民医保市级统筹等医改工作是2020年全省全面落实的重点工作,符合我市实际工作进度。

4.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市卫健委分别将《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通过市政府平台发送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认真吸收相关方面的修改意见,并呈市政府办会审。

二、主要内容

(一)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2月底前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发热门诊(诊室)改建和新建;提升精准流调能力,建立疾控中心牵头,公安、交通、通信、市场监管建立疾控中心、公安、交通、通信,市场监管、铁路等部门参与镇村、社区协助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利用大数据加网格化等手段,精准流调,精准防控;增强检验检测能力,11月底前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因扩增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力争年底前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年底前投入使用,完成随县、广水疾控中心p2实验室建设,抓紧推进曾都区疾控中心独立设置和基础建设,使全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满足疫情防控核酸检测需求;推动医防融合,制定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落实,10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完成“大培训,大练兵,大督导”活动。

2.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功能,各地明确1-2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启动建设二级医院工作,明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社区医院工作,快速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指导与支持,12月底前联合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活动;强化激励保障,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3.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院前急救车辆及物资配置,逐步配备特种医疗救援车,积极推进建立规范的急救物资储备库;加大投入力度,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财政部门将院前急救机构运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保障急救中心(站)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支出;对依托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院前急救站点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强化激励保障,重点向急救医师、护士、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有效保障院前急救专业人员收入;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化救护车驾驶、担架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4.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及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扩大用人自主权,允许用人单位实行校园招聘。开展面向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社会公众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战应急培训和演练;强化岗位管理,适当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比例。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共卫生人员在岗位聘用、人才招聘中予以倾斜。

5.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和移动实验室,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二)深入实施健康随州行动。

1.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引导群众提升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各类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进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加大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力度。

2.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和重点疾病防治。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落实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开展重点人群健康促进行动。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力度。做好冬春季流感防控工作。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推进职业健康工作。

(三)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1.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年底前完成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党政分设、健全总会计师配备等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章程制定工作。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将疾病预防机构、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教育等纳入考核范围。推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公开。

2.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要求,整体设计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监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成本、费用、收入分配及改革运行情况等,作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基础;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成本核算。

3.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积极完善薪酬总量核定、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4.加强公立医院内涵建设年底前完成全市公立中医医院、随县洪山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以评促建,使相应级别医院达到同级别甲等医院水平。积极推进随州市中医院新院区暨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的宽松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化解公立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

(四)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每人每年达到280元。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年底前完成115个单病种收付费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商谈判机制,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指标,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周转金预拨力度。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施总额预付,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3.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落实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建立全覆盖式医保基金监督检查机制,以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为重点,分类推进专项治理。强化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承办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督检查。

4.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重保障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经办服务。

(五)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

1.加大药品耗材采购改革和使用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配合省医保局探索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推进落实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配送和使用政策。完善新冠病毒检测相关集中采购、医保支付等政策。

2.促进科学合理用药。落实合理用药监测,11月底前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合理用药特别是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用药大排查活动。

3.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逐步完善短缺药品多元信息采集与部门协同监测机制。落实短缺药品停产报告制度,落实省级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和短缺药品清单,推动短缺药品清单药品直接挂网。建立健全药品耗材价格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六)统筹相关领域改革。

1.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社区医院建设;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医共体提质增效,促进“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落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多渠道补助政策。完善2个中心即“消毒供应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建设,为社会办医提供集中消毒供应和远程医学影像服务。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多点执业人员比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随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发展线上诊疗。

3.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开展“西医学中医 中医学经典”培训活动,促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提升随州市中药制剂中心服务能力,逐步满足全市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配制配送需求。积极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推动中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启动随州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4.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信用+综合监管”工作。建立政府综合监管责任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推进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