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今年以来,我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进度内,但发生了3起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事故,已达省政府下达的较大事故控制指标3起临界点,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应警钟长鸣。为确保完成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现就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分级负责,分兵把守,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岗,有效防范和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各级安委会领导及成员要包片包点督办。要组织开展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地要认真做好迎接省、市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的准备工作。要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二、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要认真调查清楚,严肃处理到位。要依法严厉处罚事故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监管人员的责任。有关地区、部门要到市安委会进行约谈、“说清楚”。深刻吸取发生的较大事故教训,对所有工矿商贸、建筑施工、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隐患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并落实监管措施;对整改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检查督办,认真排查治理隐患,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强化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
各地区和各级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充分估量冬季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更大压力,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及早做好预案,合理安排。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和全国交通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切实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隐患;严格路面巡查执法,严厉打击超载、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无证非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严格车站、码头的安全检查,坚决防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进站上车乘船。要严格对各类运输工具技术性能和状况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带病运营。要加强对运输危险品车辆的安全监管。
要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严防透水淹井、尾矿库垮坝、排土场坍塌及炮烟中毒等重特大事故。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切实防范翻车泄漏、爆炸、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严防在运输过程中泄漏、丢失。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坚决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窝点。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巡查,制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严防火灾和拥挤踩踏造成群死群伤事故。要全面落实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冶金、电力、特种设备、农机、校车、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四、继续抓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
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要高度警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抓住“打非治违”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不放松,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持之以恒、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工作。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精心谋划,及早动手,采取有力措施,实施重点监管和跟踪检查。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和集中整治力度,落实各项措施,严防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反弹,巩固“打非治违”成果。
五、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和其他紧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保持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要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制定、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万无一失。要组织各类安全生产专业应急队伍做好应急准备,并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要设施、重点单位和场所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确保应急组织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落实。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处置。
2012年11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