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1056632/2024-32716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土地;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含住房)
发布日期
2024-06-24
发文字号
〔2024〕13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杨文明
审核
杨文明
发布机构
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随州市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随政办发〔2024〕13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随州市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随州市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6月18日    

随州市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共随州市委 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紧扣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实施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到2025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人,城市人口密度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15分钟生活圈服务设施配套达标率较2020年增长20%,开发区(园区)亩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一、重点任务

(一)优化空间形态,推动城市布局集中

1.合理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尊崇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严守“三区三线”和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底线,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各类专项规划及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城+三片区”功能及空间结构,统筹新城开发和老城疏解更新,规划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63平方千米,城市人口60万人。改善城东和城南公共服务配套,推动擂鼓墩保护区人口疏解,曾都经济开发区及高新区发展产业功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曾都区政府)

2.做优重点功能片区。发展迎宾大道与编钟大道、汉丹铁路与汉十高铁围合形成的城市主城核心区,集中建设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服务性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强化古城保护,逐步迁出行政职能,实施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擦亮随州文化名片。保护城南山体,沿山脊线打造连续绿带,启动本科大学、随州市博览中心建设,完善城南片区生活服务功能。提升花溪片区品质,推进花溪河两岸环境建设,推进明珠新城片区建设,有效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疏解。(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投公司,曾都区政府)

3.营造“半边山水半边城”生态格局。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实施氵厥水、涢水、府河、漂水、花溪河等综合治理,推进氵厥水河东岸至随县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一河两岸”风光带。顺应山水城格局,落实《随州市中心城市风貌规划》,合理控制沿河建筑强度与高度,打造山水城相融的城市风貌。修编《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保护项目清单,高标准建设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西护城河文化长廊,打造一批具有曾随文化特色城市“新客厅”。到2025年,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城管执法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国投公司,曾都区政府)

4.建设“花园城市”典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推进府澴河流域综合治理、花溪河水生态治理项目,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攻坚战”,完善城南片区污水收集设施,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修编《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035年)》,加快白云公园—随城山森林公园示范区建设,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到2025年,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85%。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推进明珠新城片区建设,实施老火车站、铁树等片区改造提升,统筹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运动场馆等设施配套,加快文帝学校建设,改造文峰塔小学,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推进20个完整社区建设,到2025年,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达到30%以上。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整合各类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推进“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拓面提质,开展花园街道、社区、庭院和美丽街区创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委,曾都区政府)

(二)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城市产业集聚

5.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集中发展,中心城区加快专汽、农产品加工、文旅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1335”专汽转型升级行动,以曾都区为产业核心,在主城区集中规划33709亩工业用地发展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安全应急)产业,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等研发制造,深化与三环集团合作,新建零部件产业园;培育壮大重点企业,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加快国家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专汽展览展示等平台建设,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专用汽车年产量力争超过25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突破5亿美元,专精特新企业新增30家以上。实施农产品加工链式升级行动,做好“土特产”“双集中”文章,实施品源国际康养食品智能化生产等项目,推进湖北正大食品产业园、香思里热干面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建设北郊香稻数字小镇,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打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组合拳”,到2025年,力争培育产值过50亿元龙头企业2家,产值过百亿元园区1个。实施文旅产业提质行动,叫响“休闲度假到随州”文旅品牌,推进随州城市休闲度假区建设,加快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炎帝故里景区、擂鼓墩景区、市博物馆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精心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加快建设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优化主城区旅游住宿、购物、餐饮等要素配套,推广“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建立文旅行业红黑榜,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到2025年,新增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1个,“神韵随州、一见钟情”文旅品牌深入人心。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大数据产业园满园行动,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依托青春化工工业园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6.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引导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产业向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发展,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高新产业。新上产业项目原则上选择产业园区落地,结合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园区以外的存量项目向产业园区搬迁转移。优化整合产业园区,开展标准化专业园区建设,搭建“拎包入住”平台,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一园一品”建好青春化工工业园、氢能产业示范园、软体新材料产业园,到2025年,亩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速超过9%,亩均税收年均增速超过7%。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拓展“土地超市”功能,统筹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组织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清查建库,持续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治理行动,到2025年,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年处置率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随县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7.推进产业向链群协同发展。围绕三大产业落实“链长+链主+链创”联动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进三环集团、长江汽车、长投集团等共同组建专用汽车、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搭建香菇产业链、专汽供应链。组建香菇供应链公司,完善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功能,加快湖北香菇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快湖北交投随州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建设,推动随州汽配大市场扩容提质,打造专汽产业集采平台。谋划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壮大融资租赁公司,打造随州专用车数智化融资租赁平台,创新推出香菇、专汽供应链金融产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招商局、市金控集团,随县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三)加快功能集成,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8.推动交通一体化建设。谋划推动随信高铁、随荆高铁、随荆高速、和襄高速等交通要道,加快随信高速建设,完善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重要交通通道,尽快形成市内1小时通勤圈。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攻坚战,强化中心城区“九纵十二横”骨干路网功能,启动北外环、中环路等城市快速路建设,打通裕民大道、文化二路、汉东东路延伸段等城市“断头路”,改造提升交通大道,加快推进厥水二桥拆除重建、季梁大桥等项目,提升城市通行能力,打造城区“30分钟通勤圈”,到2025年,城区道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加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建设,搭建连续安全的自行车道,到2025年,连续、畅通、安全的人行道达标率不低于70%。(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委,曾都区政府)

9.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按照“园区需要什么就配套什么”的原则,以随州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完善产业园区人才公寓、实训基地、科创平台等配套设施,推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入园进企”。完善养老育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教联体扩面提质,加快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医养结合发展。强化住房保障,完善5类重点人群住房保障政策,完善租补并举保障方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健委,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10.推动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划,将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城市体检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为指导,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全面启动老城区供排水、燃气管网及老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建成城东应急水源工程,加快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全面整合停车资源,加快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加快布局新能源充电桩,到2025年累计完成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3.5万个。启动城市生命线工程,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燃气、供水、防洪与排涝安全,建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安全巡检和隐患治理能力。完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数字底座,加快数字归集、共享、利用。(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国投公司,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联动,在随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框架内统筹推进随州市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的工作责任分工进行推进。适时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城市规划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的本领。

(二)健全工作机制。4个重点工作专班的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抓好相关工作的统筹、分解、督办和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创造性抓好落实。曾都区要细化工作举措,认真抓好落实。随县、广水市要对照“双集中”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及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

(三)强化项目支撑。各地各部门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分年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强化项目包装策划,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力争重大项目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做到建成一个项目就是一处精品,提高资金使用质效。

(四)强化督办落实。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推动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有力有序推进方案实施。市政府督查室将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及时通报并追责问责,确保方案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