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随县乐晟达康复中心助力特殊儿童康复探访
  • 发布日期:2022-04-2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涵涵,我们把这个西红柿拼完整,好不好?”一间安静的教室里,康训老师鲁晓艳正在和孤独症儿童涵涵(化名)玩拼图卡片游戏。孩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老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发出指令,语言辅导,涵涵把4块小卡片拼成一个完整的西红柿,老师即刻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是发生在随县乐晟达康复中心的一幕。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显得不同:或无法站立、不能行走,或不和人目光对视、呼之不应、不会说话、行为怪异,或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他们是一群肢体残疾、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被人们称为“折翼的天使”。
  4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随县厉山镇的乐晟达康复中心,近距离了解“折翼天使”的康复之路。
  作为随县唯一从事0至14岁智障、孤独症和肢体(脑瘫)儿童康复的专业机构,乐晟达康复中心在硬件软件上“狠”下投入,硬软件均按省机构认证标准建设。
  负责人杨晓清介绍,中心由“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系统孤独症康复学科带头人韩乐牵头举办,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治疗师、特教教师,康复器材齐全,目前能依标满足500余名特殊儿童的康训需求。
  进入康复中心,暖色温和的房屋装修映入眼帘,文化墙上“我们的工作关乎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爱心、耐心、细心、专心、用心”的宣传标语和图画让人心中一暖,教室里穿着统一工作服的老师,表现不同寻常的学生,门牌上“情绪行为矫正室”“大运动训练室”等字样,显示着这里的特别。
  7岁的小欣(化名)有着清秀的五官,今年1月康复中心开始运营时她就来进行康复训练了。康训老师袁芬芬告诉记者,小欣刚来时,和他人无目光对视,叫名字没有反应,没有语言表达,是程度很重的孤独症患儿。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小欣的变化很大,现在能开口说一些话了。前两天她在电话中说了句“妈妈我想你”,她的妈妈激动得直流眼泪,因为她有了情感的表达。
  “这几个孩子康复效果比较好,采取针对性的集体课堂教学是为他们进入社会作准备。”主题认知、情景互动训练室里,特教老师任晓燕正在给三个孩子上集体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叫小轩(化名)的5岁孩子会认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能流畅地数数从1到10。他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到康复中心做了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小轩的进步很明显。“三八”妇女节那天,她带小轩去做康复,经过一家花店的时候,小轩拉着她的手要进去,嘴里说着“花……给老师”,刘女士立刻明白了,当即买了花给他拿去送给康复中心的老师们。“口不能言”的儿子开口说话了,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据专家介绍,目前,对于孤独症、智力障碍、肢体残疾这三种儿童,几乎无药可治,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的理想方法。“若发现儿童有相关症状要尽早干预,0到7岁是最佳的康复年龄。”康复医师邱令提醒广大家长。
  儿童至上,效果至上,倡导“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懂比爱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家长培训学校,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在乐晟达康复中心已有30多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报名在册准备入训的达70余人。
  “我们将继续秉持奉献爱心、助残济困、对孩子和社会高度负责的宗旨,采用医、教、康结合的康复模式,努力使每个‘折翼天使’重新飞翔。”采访结束时,杨晓清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