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念好民生“八字经”——随州民生保障纪事
  • 发布日期:2019-11-0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李发兵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有力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等方面强弱项、补短板。
  从幼儿园到大学,贫困娃不用再愁学费;看病到社区,小病不出村,就近就能享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改造危旧房,新村新生活,数万困难群众实现安居乐业……随着一项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落实,随州百姓的生活画卷愈来愈温暖动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学有所教,让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漂亮的教学楼、多彩的文化墙、标准化的运动场、设施齐全的活动室……走进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眼前一亮。长岗镇中心学校校长伍从军感慨道:“这些都是‘全面改薄’带来的巨变!”
  长岗镇中学曾和很多农村学校一样,患有基础设施薄弱的“通病”,教学楼破旧、操场不成型、教学设备简陋。近年来,借助“全面改薄”的东风,学校改造了教学楼、运动场,新建了学生公寓、实验楼、教师周转宿舍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让学生们在安心学习的同时,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我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作为补齐教育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好硬件基础。2014年全市启动“全面改薄”工作以来,累计投资8.68亿元,项目覆盖义务教育学校265所,学校硬件建设快速提档升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我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在全面落实惠民教育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到高中、中职,到大学的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到多媒体教学普及,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随州教育努力实现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病有所医,群众健康路上奔小康
  在随县高城镇高黄村,走进村卫生室就像进了一个袖珍型的医院。在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卫生室里,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屋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前来看病的村民进进出出。
  村医金培财在这里从事乡医已有10多年了,见证了卫生室这些年来的“蜕变”。他说,卫生室在没改造之前,房间比较小,杂乱、拥挤。2016年高黄村卫生室开始标准化改造,建设用房面积扩大,室内布局更合理,基础医疗设施逐渐齐全。诊疗条件和就医环境改善了,村民们交口称赞。
  “小病不出村,大病去医院,出院就能报销,现在就医方便多了……”高黄村村民谢女士用“越来越好”来概括就医感受。2015年她在村里进行免费“两癌”筛查时,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因为发现早,治疗及时,手术很成功,身体恢复得很好。谢女士说,她的家境并不宽裕,幸亏医保报销部分费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优化医疗资源,改善就医条件。随州设立地级市以来,全市共实施建设项目1000多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数十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医疗卫生单位。2019年,总投资8亿元的随州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启用,拟投资3亿元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了33个“四化”乡镇卫生院、3个甲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864个“五化”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网底”进一步筑牢。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医疗服务行为和服务秩序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随县中医院、广水市中医院、曾都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我市积极探索新医改下的医联体建设,构建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各群体全覆盖,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近年来,全市医疗保险保障待遇水平稳中有升,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额度,确保国家谈判药品政策落地,进一步拓展救助渠道,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老百姓看病就医负担。

        住有所居,生活有安全感幸福感
  “我家住房由小变大,由暗变亮,由旧变新,由土变洋,每一次住房的变化,无不使我内心充满着激动、喜悦和幸福!”随州市民钱先生回想几十年买房、换房的经历,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农村到城镇,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随州人的住房条件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无偿分配的公房制度和低租金的福利体制,人口多、住宅面积小是当时最常见的普通居民生活状况。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随州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随州房地产业迅速发展。随州人开始转变观念,购买自己满意的房子,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而随着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日益凸显。随州自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方式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积极开发和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自2016年开始,随州中心城区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率已达到100%,公租房供需做到了基本平衡。保障性安居工程就这样承载起了许多困难家庭的住房梦想。
  群众住房有保障,居住环境也持续改善。2011年,随州全域纳入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至今共有3.3万余户房屋得到改造。2013年,随州全面启动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旧城区老旧居民区和规划区内居民的住房条件。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链 接
  随州市于1997年(广水市于1996年)通过省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合格验收,完成了我市教育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2014年我市所辖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随州成为湖北省第三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全覆盖的地区。
  我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人均期望寿命2018年提高到78.2岁;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 8.47/10万;2018年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94‰,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我市以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为工作总目标,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助推脱贫攻坚进程。自2011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房3.3万余户,2019年还需实施4类重点对象3773户,即实现农村危房4类重点对象全部“清零”。按照计划,我市在2019年底前将实现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