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勇担使命,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
  • 发布日期:2018-03-2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决定》内容摘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随州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
  “我们必须拿出强烈的使命担当,付出百倍的努力拼搏,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担负起省委赋予的光荣时代使命,抢抓发展机遇,聚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
  “把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等作为特色产业增长极来打造。”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风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风机制造产业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晶体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形成‘三极支撑、多点突破’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部门负责人访谈:
  市委政研室主任、市改革办主任汪卫: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随州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农业强省、创新强省、文化强省、人才强省、生态强省。这对随州既是重大机遇叠加期,又是转型升级关键期。“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与省委书记蒋超良对随州提出的“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的要求,在目标取向、工作要求上是一脉相承的。
  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是随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是随州担当省委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性落实省委建设“六个强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随州抢抓发展机遇,落实“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要求的现实路径。
  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随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路径。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特色壮大、品牌提升,培育若干个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前列、全球有竞争力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好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筑牢“中国香菇之乡”地位。
  市经信委主任徐光喜: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主要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基地,专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首位,对全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领航地位。建设专用汽车特色产业增长极,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示范带动意义在于,专汽是一个辐射性极强的产业,且在随州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必须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从而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实意义在于,随州专汽有量的优势,在质上还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州要围绕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努力建成随州专汽产业增长极。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以结构改革推动转型,以绿色环保促进健康持久发展,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为我市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市农业局局长徐峰:
  加快建设随州特色农业增长极,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随州是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出口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随县、广水、曾都分别是“全国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县”“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34家,市级128家。农产品加工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基础十分雄厚。
  随州农业要巩固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就必须坚持放大“特色优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充分激活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特取胜,铸优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延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特产业集群,全力以赴建设好随州特色农业增长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