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2022年市委一号文件解读
  • 发布时间:2022-04-15 08:3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张春燕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春回大地暖,春耕正当时。3月10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也就是2022年市委一号文件。
  为帮助大家准确地了解文件精神和内容,近日,本报采访了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胡建鄂,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请胡局长介绍一下文件起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胡建鄂: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现代农港”建设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总产29.4亿斤,同比增0.57%。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6万多名农村“两有”(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农业产业化成势见效。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57.3亿元,同比增19.3%。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发展“乡村人民公司”158家,186个村实现债务清零。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连线成片打造5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160个行政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速提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为起草我市一号文件、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今年市委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加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
  “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29.3亿斤以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打造区域优势公共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总的看,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可以说是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记者:粮食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请问我市在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胡建鄂: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把保障好初级产品的供应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来认识粮食安全,以此来更好落实党政同责,来增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一是要分解压实责任。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目前,我们已经将今年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一步,我们将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多措并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任务。
  二是要严格耕地保护。持续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抓好省委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
  三是要提高生产能力。今年,我们将建设19.98万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水利补短板工程,提升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好“藏粮于地”。同时,加快推广优良品种、绿色高产高效、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提高粮食全产业链和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落实好“藏粮于技”。
  四是保障种粮收益。落实好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支持“乡村人民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乡村人民公司”、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
  记者:经历了疫情灾情反复考验,接下来我市还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胡建鄂:去年以来,我市建立市县领导联系点制度,组织了567支驻村工作队、1805名驻村干部对口帮扶664个村,全面压实责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实现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对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对及时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性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三是全力提升脱贫攻坚质效。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加强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支持,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记者: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请问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上有哪些重点领域和方向?
  胡建鄂: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争当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品牌示范,重点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大力推进“五大产业链”建设。做优香菇产业。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全市香菇种植规模稳定在3亿袋以上,出口稳定在8亿美元以上,打造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继续扩大随州香稻种植面积,今年力争达到70万亩以上,建设百亿元“产储加销”一体化粮油产业链,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粮油产业集群。支持生猪屠宰加工和畜禽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在养殖、饲料及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畜禽全产业链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设全省重要的畜禽产业集群。巩固优质桃、黑蒜、盐渍蔬菜等特色果蔬产品生产加工出口,推动果蔬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全省特色鲜明的果蔬生产基地。加强茶叶和中药材精深加工、茶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全省最大的茶药出口基地。二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进规、规壮大、大变强,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上市企业,今年新增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三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村镇,打造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引导更多市场主体、特色农产品入驻主流线上平台。四要聚力赋能区域优势公共品牌。实施精品名牌培育工程,持续打造区域优势公共品牌。加强“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等品牌的推介。
  记者:我市乡村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在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新布局、新举措?
  胡建鄂: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提出,要坚持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这一理念,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中央提出的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要求,以全国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扎实深入开展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随县随南“百里画廊”、广水市月光海高质量融合示范区、曾都区城乡融合发展、高新区316国道美丽长廊4个示范片、35个示范村、125个整治村。4个示范片、35个示范村、125个整治村。一是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以县为单位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二是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建和改建一批农村户厕,积极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同生活污水统筹治理新模式,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记者:乡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方面重点抓哪些?有哪些工作举措?
  胡建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治理的部署,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深化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建设。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优化班子结构,充实乡镇工作力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以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打造典型示范,突出重点工作,加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朝着“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方向改革。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方式,完善乡村治理。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树立文明新风。三是加强农村社会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逢四说事”工作,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健全乡村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健全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群防群控措施。
  记者:为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今年和“十四五”时期,我市农村改革有哪些重头戏?
  胡建鄂:去年全市各地大胆实践探索,通过发展“乡村人民公司”,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我们要聚焦乡村振兴主线,守住政策底线,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坚持互利共赢防范风险,激发村集体、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走共同富裕之路。引导有条件的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集体主导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发起组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通过村级控股、参股或独资的方式完善公司股权设置,健全治理结构,发展壮大一批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为目的“乡村人民公司”。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把“乡村人民公司”打造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升级版、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版、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旗舰版、有效化解农村债务的“加速器”、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