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非法集资持续双降 花样翻新仍需警惕
  • 发布日期:2018-05-0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 李发兵

  据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2017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下降2.8%、28.5%,2018年1至3月,新发非法集资案件1037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同比下降16.5%和42.3%,继续保持“双降”态势。
  在4月23日召开的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披露了上述数据,并同时表示,近年来,随着网络化,不少非法集资开始打着“金融创新”“经济新业态”“资本运作”等幌子,迷惑性更强,“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模式案件多发,层级扩张快,传染性很强,必须继续加强相关的防范与处置。
  非法集资问题仍旧严重近两年,非法集资案件增幅虽有所放缓,但目前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参与非法集资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有发生,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此外,发案行业领域和地区相对集中,集资手段花样也不断翻新,加大了认定难度。
  以互联网金融领域为例,当下,专业化趋势明显,增加了投资者辨别难度;非法集资新型方式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以代币发行融资(ICO)、各类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噱头更为新颖、隐蔽性更强;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短期内迅速敛财,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分散,一旦平台出现问题“跑路”,投资者资金难以追回;“多头在外”躲避监管打击,一些非法集资涉案人员通过藏身境外、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络集资平台,将涉案资金转移至境外躲避监管。
  花样翻新需要警惕
  “一些不法分子层层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以当下热门名词、热门概念炒作,诱惑社会公众投入资金。一些无商品、无实体、打着‘虚拟任务’名头的案件陆续出现,许多非法集资借助互联网平台,近期还出现了完全借助微信群等开展非法集资等行为。”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总结道。
  据了解,在互联网领域非法集资整治方面,自2016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积极稳妥化解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总体风险水平明显下降,非法集资在互联网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民银行此前开展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严厉打击无证机构,整治违规交易场所、“微盘”交易支付结算业务,阻断非法集资资金通道;另外,针对广受关注的ICO、比特币等问题,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及时发布公告,明确态度、警示风险,并部署各地开展整治工作。
  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非法集资是社会一大痼疾。”相关负责人提醒,2018年,非法集资形势仍将持续严峻,下一步,将按照2018年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处置化解风险,加强监测预警,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不同领域,各部门都将加大整治力度。人民银行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密切监测民间借贷利率运行情况,引导民间借贷利率、用途和借款方式合理化,压缩非法集资活动生存空间。另外,会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积极稳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督促从业机构严格落实整改要求,逐步化解存量不合规业务,并及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问题的从业机构移送相关部门。银保监会将积极部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保险机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机会开展公共宣传,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证监会将继续做好证券期货行业非法集资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地方政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
  除此之外,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还表示,将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尽快出台,深入研究新问题,总结规律,积极推动和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摘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张末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