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202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2024-09-25
  • 信息来源:随州市审计局
  •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 审核: 黄振忠

在报告时段内,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共依法开展各类审计项目46个,提出审计意见建议125条,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04项,向纪委监委及相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20起。组织编写《审计常见问题提示提醒之二》和《内部审计业务操作规程》,选聘61人进入审计人才库,强化审计预警服务。致力提升审计质量,两个审计项目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二等奖。深入推进审计与纪监、巡察、组织、检察等各类监督贯通协作,与市检察院建立的“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荣获全省“十大好机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审议要求,千方百计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从严从实抓好财经管理和风险防控,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50.59亿元,支出总量46.68亿元,结余3.91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2.7亿元、支出27.96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94亿元、支出0.93亿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86亿元、支出5.33亿元,本年收支结余1.5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09亿元。

2022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5.31亿元,支出总量5.29亿元,结余0.02亿元;高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36亿元、支出1.49亿元。

2022年,大洪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0.95亿元,支出总量0.95亿元,收支平衡;大洪山政府性基金收入0.11亿元、支出0.07亿元。

2022年底,市本级债务限额77.96亿元,债务余额72.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9.59亿元,专项债务52.92亿元,测算综合债务率为104.66%。

审计表明,2022年,市财政克服多重减收因素影响,进一步强化收支结构管理和财政综合监管,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使用部分财政资金刚性约束不严。主要问题有:国库集中支付拨款进度各月差异较大,预算编制不精细、项目编制不科学或执行进度偏慢等问题。

二是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涉农专项资金未有效统筹整合,面散量小质效低。市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被改变用途。个别地方财政滞留欠拨上级专项资金。

三是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财政出借资金未能按期收回。高新区非税专户管理使用不规范。大洪山财政财政管理与上级要求有差距。

四是部分专项债券申报不严谨,使用效益低等。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对43个单位2022年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表明,大部分单位内控管理和预算约束逐步增强,中央八项规定执行较好。但依然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项目绩效不高、国资管理不精细、财经管理不规范、违规收费、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不严等问题。

三、市属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审计表明,截至2022年底,市属国有一级企业共有16家,各一级企业共有下属子公司68家。审计发现,一些市属国有企业由于独立性较差、运营机制不活、专业人才匮乏、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在企业改革、投资和经营管理、资产保值增值、债务风险防控等方面问题较为普遍。

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审计情况

(一)高新区债务专项审计情况

近年来,由于高新区社会事业和发展建设需求不断增加、高新投公司投资各类项目比重较大、可持续融资和化解风险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随州高新区债务风险逐年加大。

(二)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审计情况

2021—2022年,我市投入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费用5400万元、网络安全费用170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单位网络安全责任制未落实、网络安全资金保障不足、未严格落实信息系统容灾备份、未进行安全等级保护定级、部分专业软件在国产化环境下不适配或适配体验不佳、部分乡镇推动信息安全工作较为缓慢等。

(三)保交楼专项审计情况

对全市9个申报保交楼专项借款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发现,房产监管部门、各有关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商三方签订的《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约束力有限,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部分商品房预售资金未进入监管账户。恒大、绿地等企业违规抽逃或挪用商品房预售资金。恒大地产集团武汉有限公司在随州恒大三个项目未完成情况下违法分红。

(四)粮食储备安全审计情况

审计发现,市粮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粮食收购、存储、轮换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是部分委托代储仓库存在安全风险和涉诉风险。二是未严格落实品控检测、专仓储存、分仓存放等要求,影响粮食品质安全。三是存在执行合同不严谨、归还粮食轮换贷款不及时、财经和内控管理不规范、资产保值增值效益低等问题。

五、有关民生政策和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一)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

截至2022年底,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016人,在职退休比为2.59:1。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约3.17亿元,支出约1.77亿元。审计发现三个方面需加强:一是政策宣传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医保基金归集和支出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运行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针对极少数人员骗取生育津贴问题,已移送案件线索1件。

(二)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审计情况

审计表明,各县市区还存在彩票公益金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不规范或效益不高、宣传及信息公开不到位等问题。

(三)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关注了政策落实、资金管理和学校建设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发现:少量在编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占用公有教育资源;民办学校收费管理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健全;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底数不清,推进在线监管较为滞后;教育资源和力量配置矛盾突出,大班额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学校公用经费、食堂伙食费、课后服务费、“一补”资金等监督管理不严,损害学生和教师利益。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审计情况

在广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资金审计中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存在各类问题20余项。在曾都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审计中发现,部分扶贫资金和资产项目闲置无收益。

六、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情况

截至 2022年底,全市国土面积 96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1.37万人、自然保护地总面积59700.8公顷、统计在册水库总库容21.8亿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2022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6%,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审计发现,我市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存在四类问题:一是资源环境相关决策与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二是资源环境相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有偏差;三是部分单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存在违规行为;四是生态环境相关资金项目管理绩效不高。

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对16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移交问题线索6件。

一是部分项目施工管理存在无证施工、不按设计图纸施工、重大变更审批不严等问题。

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管控不严格。存在资金拨付手续不全、提前支付工程款、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部分项目存在招投标和采购程序不合规、签订施工合同存在风险等问题。

四是一些项目超工期现象较为突出。有3个项目因建设进度滞后,额外增加建设成本。

此外,还有一些建设项目存在立项不精准、超概算建设、规划设计不科学、建设主体不明确、虚列多计工程造价以及损失浪费等问题。

八、审计移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审计共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0起,涉及责任人员24人。其中:涉嫌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类问题线索6起,涉嫌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违法违纪和权力寻租类问题线索10起,涉嫌侵害群众利益谋取私利类问题线索2起,涉嫌抽逃资金等其他违法犯罪类问题线索2起。

九、审计建议

(一)优化环境用活政策,努力培植财源。用好用足财税、金融、产业等各项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精准助企纾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心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涵养财政收入的源头活水。

(二)强化预算注重绩效,严肃财经纪律。提升预算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挂钩,建立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以及“屡审屡犯”问题监督长效机制,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加强重点领域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建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守牢债务风险底线。健全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源资产资本的管理和运营监管体制,有效盘活用好国有资产。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严厉打击冲击道德底线以及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民生资金等行为。

(四)完善机制,压实整改责任。切实将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与整治不作为问题相结合,支持改革创新,提高工作绩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