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2023-03-02
  • 信息来源:随州市审计局
  •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在报告时段内,市审计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共依法开展各类审计项目32个,配合市纪委完成涉案工程建设项目审计7个,提出审计意见建议117条,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04项,向纪委监委及相关部门移送经济案件线索8起。组织编写《审计常见问题提示》,得到市直单位一致好评。现将有关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2021年度,全市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审议要求,全力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疫情汛情叠加考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抓好财经管理和风险防控,全市经济社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1年,公共财政(含市本级、高新区、大洪山)收入43.27亿元,公共财政支出39.08亿元,累计结余4.19亿元。

政府性基金(含市本级、高新区、大洪山)预算收入40.0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9.14亿元,累计结余10.94亿元。市本级社保基金预算收入6.12亿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5.37亿元,当年结余0.75亿元,累计结余7.56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7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76亿元,累计无结余。

审计表明,2021年市级财政管理工作成效较为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政府一般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2021年,市本级新增政府一般债券资金10157万元,分配对应38个项目,结余217.3万元。审计发现,2个单位将申报到位的2051万元债券资金未按申报用途管理使用;1个单位申报到位的5个项目债券资金520余万元当年闲置未使用,未形成实物工作量;部分项目债券资金到位率不高,导致有些项目不能按期完工。

二是部分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申报使用缺乏实效。2019年至2021年,市本级共申报取得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92000万元,对应并实施建设项目35个,共拨付使用274293万元,完成投资1162188.27万元。审计发现,2个单位挪用棚户区改造项目专项债券资金,支付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欠款1061.27万元;1个单位利用已竣工验收的项目申报获得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付该项目所欠工程款4594.32万元;部分项目因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进度滞后或未实现预期效益。

是部分中央直达资金管理使用不严格。有2552.66万元直达资金违规拨入有关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或共管账户,未及时点对点直达受益企业或个人。有655.5万元直达资金未及时足额分配到位,部分应急救助直达资金结存在社保基金财政专户,未及时发挥作用。个别抗疫特别国债直达资金项目前期谋划较为仓促,导致进展缓慢或半路停滞变更。

是财政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问题未完全整改到位:如代编预算规模占比37.18%;滞留欠拨有关专项资金14088.13万元;21746.75万元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1038.8万元财政出借资金存在坏账风险;超范围支出预备费或向非预算单位拨付工作经费545万元;1913.1万元非税收入入库管理不及时等。

二、部分市直单位预算执行和财经管理审计情况

抽审11个市直单位,并延伸审计了28个下属单位。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项目绩效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一是部分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不规范。15个单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完整、不细化、不规范等问题;2个单位13个项目合计4639.95万元未编制项目申报文本,无立项依据和实施方案;14个单位超预算支出3521.6万元;11个单位无预算支出1283.9万元;4个单位项目经费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混管混用。

二是部分单位项目绩效管理不到位。15个单位部分项目支出绩效不高,或违规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或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差距较大,或对绩效奖励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手段。2个单位14个项目共计4506.73万元绩效自评结果不客观不真实。

三是部分单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过硬。6个单位一般性支出不减反增;9个单位“五项费用”超预算较多或转移到其他科目和所属单位报销等;3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加班补贴、差旅补助、离岗人员工资等154.7万元。

四是部分单位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一些单位存在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无依据收费等9类违反财经法规制度问题,涉及问题资金总额24132.91万元。还有一些单位存在财务报销审批程序不严谨、公务用车管理不严格等非金额计量问题12项。

三、39个市直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审计情况

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风险。

一是部分已划转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26个单位已划转至国企的资产或未在国企入账,或未从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中下账,或在财政资产管理系统和城投公司均未入账,资产价值无法准确评估,涉及土地面积268013.9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21.56平方米,存在较为突出的流失风险。

二是部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不规范。2个单位将持有的国有资产出租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用于商业经营,承租方经营不善倒闭,所欠房屋租金及占用费252.39万元无法清收。2个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86.25万元,既未在本单位财务上登记入账,也未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3个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未严格履行审批和价格评估程序,共涉及资产建筑面积132095.09平方米,出租收入也未按要求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三是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6个单位购置或置换取得的固定资产长期未登记过户,导致9699.95万元资产权属不清。13个单位877.4万元国有资产长期闲置,未能盘活发挥应有效益。13个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不到位,3361.27万元报废资产处置不及时。19个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折旧摊销不准确等问题。

四、有关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及民生政策落实审计情况

在涉及民生领域的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有关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有关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1家医院违规将财政零余额账户中的疫情防控增支补助金916.17万元转入到医院实体账户,将93.14万元疫情防控资金用于购置与疫情防控无关联的医疗设备等,且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部分单位挪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和疫情防控等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本单位住房公积金、发放人员工资、购买办公用品及固定资产等。

二是有关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在执行政策上有疏忽,出现个别骗保现象和医保结算不准确问题。部分单位推进抗疫特别国债项目、信息平台项目及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等进展缓慢,大量专项资金趴窝,未及时发挥效益。部分单位违规多收取驾驶员体检费97.45万元,违规向学生多收取学费、教材费43.05万元。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审计了11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送审总金额6.64亿元,审减造价2383.7万元,向纪检部门移交案件线索3起,揭示各类问题30余项,涉及金额2亿余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项目建设主体不明、多头管理、责任不清;部分项目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监管不严、内审结果失实、违法转包获利、超概算建设等。

六、审计建议

(一)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绩效意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探索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源头上抓好财政资源配置。强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

(二)切实抓准要害,着力提升监督实效。建立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以及“屡审屡犯”问题的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加大对掌握资金和项目的有关二级单位、开发区、平台公司等单位的审计力度,纠准要害,审出震慑。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对民生资金和民生政策落实成效的常态化监督,保障人民切身利益。

(三)注重风险防范,深化政府性债务和国有资产监管。加强政府债务投向监管,建立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大力推进内审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好“第一道防线”。

(四)落实整改责任,维护审计权威和尊严。建立整改通报制度,完善整改联动、成果运用和追责问责机制,持续加大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的查办力度,着力遏制各类财经违纪违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