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23062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09-20 11:00
  • 信息来源: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编辑: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尊敬的周世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结合相关单位回复意见答复如下:

县域在我国行政区划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整体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生态良好、民生改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还存在综合质效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利用外资下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考核成效

一、县域经济工作情况

1.加强统筹协调聚合力。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市级统筹工作,市发改委牵头拟定并出台《随州市2022年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随州市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指导和督促市直相关单位和县(市、区)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加强考核监测工作,联合市统计局及时发布县域经济数据。坚持经济运行月调度机制,每月对县域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度,指导各地补短板、强弱项、争进位。

2.推进重大改革激活力。坚持以扩大县域统筹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导向,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工作。按照应放尽放、应接尽接的原则,全力推进县(市、区)将涉及我市的11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时承接落实到位,确保放下去、放到位、接得住、管得好”,目前改革顺利推进,运行良好。按照省直相关部门县直报省、省直达县改革审批(管理)事项规范性实施细则,事项清单范围内需要省级审批的项目,除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外,均由县级部门直接向省相关部门申报审核,市级不再进行审核或备案。

3.强化要素保障增动力。是强化财税支持。2022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0.9亿元,办理投递退税7.2亿元,减免房屋租金781万元、缓缴社保费1946万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全面推广新型政银担风险分享机制,新增政银担贷款9.2亿元。成功发行政府债券项目115个,到位资金44.41亿元。三是强化用地用林用能保障。深入开展用地用林金牌店小二行动,共申报并批回建设用地1.7万亩。有力保障了县域8个新能源项目用地667亩,满足60个项目用林需求。不断完善城乡电力设施布局,打造坚强可靠的柔性电网;持续推进城乡天然气利用,形成双气源供应格局。

4.壮大特色产业强实力。持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现已形成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新能基地等五张特色优势产业和随县香菇、石材,广水风机、曾都应急产业四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长,畜禽、果蔬、食用菌、粮油、茶药五链并进2022年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7.3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31.8%。专汽产业吸引力不断增强,依托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专用汽车产能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拥有专汽资质企业超过60家,专汽产量达到14.88万辆。风机名城竞争力不断提升,广水市风机产业连续10余年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发展到42家,2022年风机产量6942台。

二、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22年,全市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呈现总量提升、结构调整、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的态势,但受经济发展不快、投资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利用外资下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市在2022年度县域经济考核整体效果不佳。曾都区在一类县(市、区)排位第14位,比2021年下降5位;广水市在二类县(市、区)排第16位,比2021年下降8位,随县在二类县(市、区)排位第22位,与2021年持平。

(一)经济规模继续扩张。2022年,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95亿元、416.96亿元、29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4.5%4%。曾都区、广水市、随县服务业增速分别为3%3.7%3.9%,在同类县(市、区)中位次分别大幅上升18位、4位、19位。

(二)城乡融合推进有力。坚持以强县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升。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城镇化率分别为76.02%56.32%41.61%分别比上年提高0.330.580.89个百分点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173.43169.67153.5,比上年分别下降3.6个、2.6个、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曾都区、广水市是、随县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4.13%4.24%4.2%。空气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曾都区空气质量天气比例86%,在一类县(市、区)中位居 5位,比2021年上升4位;广水市空气质量天气比例为87.6%,位居二类县(市、区)4位,比2021年上升4位;随县空气质量天气比例为86.9%与上年位次持平

(四)开放发展成效明显。曾都区外贸出口67.5亿元,比上年上升7位;同比增长71.2%,增幅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区第1位。广水市外贸出口8.13亿元,比上年上升1位;同比增长76.7%,增幅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区第2位。随县外贸出口50.01亿元,比上年上升1位;同比增长72.4%,增幅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区第4位,比上年大幅上升18位。

(五)共享发展基础坚实。持续巩固扶贫脱贫成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的基础保障更加坚实。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就业及社保综合指数均为100,位居同类县市区第1位。曾都区医疗保险评价指数99.89,位居一类县市区第7;广水市医疗保险评价指数99.84,位居一类县市区第7,比上年上升14位;随县医疗保险评价指数98.64,位居一类县市区第14,比上年上升8

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综合分析2022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对比先进县(市、区)发展水平,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综合质效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利用外资下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等诸多问题。对比23062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县域发展存在财力明显不足、产业结构明显不优、发展环境明显不优等问题,有必要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一是从县域财力来看,总体实力不强。曾都区域、广水市、随县202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9.53亿元、15.17亿元、11.4亿元。虽然随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建县以来最高,首次突破10亿元;广水市也达到了近年来最高水平,但均低于百强县参选门槛(20亿元)。横向对比来看,曾都区域低于省一类县市区平均水平(26.4亿元)16.87亿元;广水市高于省二类县市区平均水平(13.7亿元)1.47亿元,随县低2.3亿元。

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业占比不高。我市各县域经济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第三产业占比较低。2022年曾都区域、广水市、随县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1.4%38.8%25.8%。横向对比来看,曾都区高于省一类县市区平均水平(44.8%6.6个百分点;广水市、随县分别低于省二类县市区平均水平(42.6%3.8个、17.2个百分点,与先进县市区差距较大。

三是从营商环境来看,整体评价较低。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曾都区位居第99位,全省倒数第一,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跨境贸易、执行合同等方面评价较差;广水市位居第93位,全省倒数第七,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全省倒数第一,另在政府采购、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等方面评价较差;随县位居第97位,全省倒数第三,在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跨境贸易、执行合同等方面评价较差。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潜能,提高县域投资吸引力,需要各县市区使狠劲、动真格、出实招、下苦功、治顽疾。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县域经济争百强的发展目标,曾都区对标百强县广水市向百强县冲刺,随县进入百强储备县,支持各县(市、区)在2023年县域经济考核中实现争先进位,曾都区、广水市力争各进位2位以上,随县3以上

(一)高位推进、统筹协同,凝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市县域经济争百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作用,全力推进《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全省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工作方案》《湖北省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在我市落实落地。坚持以强县工程为引领,提高各县(市、区)县域统筹能力、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市直各部门要加快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项目支持、强化指导协调,合力解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做到全域化布局、全要素投入、全方位保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做精增量、优化存量,奋力抬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板。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以完善产业链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完善配套为保障,壮大应急、风机、香菇、石材等四大县域产业集群。聚焦专汽、风机、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新能源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主导力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带动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细化“2236”产业集群年度发展目标,确保年均增速在10%以上,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多措并举,多维发力,融合推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强县工程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有序引导产业、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快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级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现县有连锁商超、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统筹推进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便利化、共享化水平。加快推进随州城区与随县县城同城化发展,实现产业联兴、交通联建、服务联享。

(四)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全力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本地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的优劣势,既要稳住优势指标,更要致力克服短板弱项,对弱势指标,各地要拿出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任务清单,抓好落实。曾都区要聚焦加强企业培育成长、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力;广水市要聚焦扩大工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外贸出口等方面发力;随县要聚焦壮大经济总量、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市直相关单位要主动协调对接、靠前服务,为各县市区提供精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助力各地在2023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争先进位

                       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