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05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06-29 19:35
  • 信息来源: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编辑: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郭建军委员:

您提出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该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性和指导性。近年来,全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新年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主题。2021年,在全市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取得第9名的良好成绩。优化营商环境对夺取疫后重振取得决定性成果产生了显著影响。今年以来,我办在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吸收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一系列硬招实招攻坚破局,着力将随州打造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为此,全市按照比学先进、争当一流、打造特色的总体目标要求,积极吸收借鉴国内省内先进城市典型经验,结合随州工作实际,出台了《随州市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为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明确主攻方向、划出工作重点、绘就作战任务。经与曾都区政府、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等会办单位沟通,综合会办单位意见,一并函告答复如下:

一、靶向施策,纾困解难助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全惠企政策,提振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打造更加宽松便利的一流市场环境。

(一)全面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一是降低市场主体成本。截至621日,市本级拟减免321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336.86万元,已完成减免210.84万元。二是支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筛选80余家企业进入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申报第四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已获批22家。是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按照《关于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明专利等免申即享奖补政策,对2021年度认定的47家高企兑现财政奖励604万元。

(二)用好金融政策工具。一是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出台金支持全市“两稳一保”工作十条措施,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亿元,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3.2亿元,较年初增速15.38%;贷款户数29611户,较年初增加2439户。二是创新开展贷款支持。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受困市场主体,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正常类贷款积极给予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5月末全市银行业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100余户、贷款金额近7亿元。三是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梳理全市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分阶段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召开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组织证券公司到龙头企业实地调研。品源现代农业、金龙新材料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全市“金种子”企业达到11家。

(三)做优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一是全面推广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随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与全市10家银行签署了新型“政银担”合作协议;并鼓励所有新增业务尽量纳入“4321”,同时还对目前存量业务进行梳理,积极创造条件将其纳入“4321”分险。2021年6月底,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6.01亿元;截至2022年6月20日,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在保余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82.02%,“新型政银担”业务完成进度位列全省前列。二是对支小支农担保业务保费给予阶段性补贴。2022年4月,随州市各级财政将分配利润共计254.06万元全部作为费率补贴转给随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三是不断创新担保产品。推出“专汽担保贷”“兴农担保贷”“文旅担保贷”“科创担保贷”等业务,全力支持我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等开展科技融资担保服务。积极开展信用担保,对符合条件的科型中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及以下担保贷款项目。四是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坚持和突出政府性融资担保准公共定位,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缓解企业“融资贵”问题。将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担保费率保持在1%,“国担快贷”等线上批量业务担保费率保持在0.5%。

(四)全面实施惠企人才政策。实施“降、缓、返、扩、贷、训”等就业创业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累计为企业减少失业保险费1800多万元、工伤保险费590万元,惠及全市3200余家企业。对困难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保费用政策,全市税务部门已标识五类行业企业1014家,目前全市申请困难行业缓缴单位25家,预计缓缴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费1034.44万元。对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2022年12月31日前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对于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职工自2022年起提高年提取住房公积金总额上限。

(五)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6家,新增国家级1家、省级6家;预计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0家、过亿元以上的企业60家,食用菌、中药材、盐渍蔬菜、黑蒜等产品出口全省第一,农业特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加大投入扶持企业做强随州高新投对品源注资1亿元推动上市;香思里积极引进省农发集团参股经营;湖北现代入选全国发展潜力头部企业和全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与广发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是强举措招引中小企业。吸引麒宝泉等10余家小微企业来随“拎包入住”,全年出口超1亿美元。优化产业配套政策。曾都区已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纳入“十四五”规划,明确培育特色产品、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内容,制定《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

二、久久为功,执法服务齐发力。进一步转变执法和监管理念,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和“三项制度”,继续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合力打造更加公平完善的一流法治环境。

(一)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回头看”,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查处力度,对能源、工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重点查处。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五个专班共检查43家涉企收费单位,立案查处5家,清退违规收费30余万元。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2022年,全市计划培育“放心消费”市级示范单位50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家。

(二)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助力企业信用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创建公示活动,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相关业务。建立自我承诺、主动纠错和信息公示相结合的信用机制,一般失信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公示满一年且已改正违法行为的,撤销处罚信息公示。持续推进“逢办必查”,为92家企业提供信用查询服务,对36家守信激励对象予以信用激励,优先申报资金扶持或荣誉称号,对2家失信惩戒对象失信信用联合惩戒。信用修复初审时间缩短超过50%。1-5月共为285家企业,886家个体工商户,66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修复信息1423条。

(三)继续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先培训后检查、先指导后监督、先教育后处罚”原则,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深化推行“三项制度”贯彻落实。印发《行政处罚适用指引》至全市行政执法部门,集中组织学习,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权的运用。5月份组织开展专项涉企案件评查,收集 30 份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对评查中发现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不规范、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督促整改。结合随州实际制定出121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省级清单为88项),通过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减少入企检查次数,降低制度性成本。

(四)完善企业投诉沟通培训机制。一是真调研。通过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包保服务和深入调研活动,收集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出台《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二是广座谈继续通过开展“一企一策”座谈会、企业经营困难问题调研、送惠企政策到企业等多种形式,助力企业对接政策需求,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是防风险。积极开展检察开放日,万所联万会等活动,主动靠前服务。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专项法律服务,集中实施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项目,推动实现法律服务资源应驻尽驻。编印《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答手册》,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为企业妥善解决纠纷提供参考。四是建机制。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反映问题有效解决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建立多部门协调会商机制,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企业投诉服务工作业务培训,积极受理非公企业的投诉,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工作,制定《关于集中开展涉企案件专项评查的实施方案》,推动专项评查工作有序开展,共评查涉企案件120件,其中重点案件5件。

三、全面保障,高位聚力强推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2次工作部署会,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贯彻落实《随州市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26项措施126条具体任务清单,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任务书、线路图。制定《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跟进监督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通知》,明确我市126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监督责任单位,创新采取跟班式监督、嵌入式监督,着力加强对相关地方和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再监督。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损害营商环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8个,处理23人。建立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营商办联合牵头的督导工作专班,压实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确保惠企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对3个县(市、区)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对35个市直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回头看”,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15份,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0个。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群众评”活动。市纪委监委与市营商办、市信访局、市工商联等部门建立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在随州日报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今年来,市纪委监委向相关部门移交营商环境问题7个,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1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人。

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