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041号提案的答复
苏明、刘登峰、聂运东、王杰、杨雨、张小元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非遗工作的投入力度。2018年市级预算非遗保护经费5万元,经过积极争取,从2019年开始,市本级非遗财政预算增加至50万元。2020年曾都区非遗保护财政预算增加至100万元。在此基础上,我局积极向上争资立项,据市财政局统计数据,2019年至2022年国家、省、市、县级财政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用于非遗保护传承,其中,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补助资金330万元、市级安排财政资金150万元,县级安排财政资金300多万元。2018年落实随州花鼓戏艺术班办班经费50万元。连续8年将随州花鼓戏文化惠民经费20万元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2020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印发随州市加快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随政发[2020]10号),明确提出将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给予补助。
二、关于“积极开展活动,发扬传承保护非遗的理念”的建议。一是通过文艺创作使非遗焕发新的光彩。近年来,我市创编的随州花鼓戏《不下马的将军》《公路孝女》《不忘初心》《随国金声》《烽火燎原》和楚剧《清官杨涟》先后在省级艺术节获奖。创编“板凳龙”“随州慢板”“随州三独”“打硪号子”等文艺节目下乡演出,让更多群众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开展非遗交流展演。每年六月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展演民俗节目、民间手工艺,展示保护成果。2021年举办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全面展示我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文化旅游产品,组织3场非遗专场演出,市委书记、市长亲临现场,活动大获好评。近五年来积极组织非遗、戏曲进校园演出700多场,成为学生了解随州传统文化、增强非遗兴趣的一个窗口。三是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会。近年来,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曾国漆器髹饰技艺等成为省级同类项目中的佼佼者,产品多次参加全国文博会、长江非遗展,展示我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关于“开展非遗评审”的建议。2020年11月,市文旅局组织召开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评审会,经市文旅局非遗科初审,共有31项拟提交专家评审会评审。为确保评审公正、公平,每个门类请1—2名专家,共7名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会专家从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中随机抽取。2021年1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20项)和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项,3子项),市级名录达到了106项。2022年3月,我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推荐工作。经过认真遴选、审核,依法对拟推荐传承人名单进行了公示公告,共有3人符合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条件,并报省文旅厅评审。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评审程序严格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同时在借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投入和非遗人才培养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