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以来,市政府共收到2件建议案、141件提案。目前,市政府承办的建议案正在积极推进;提案全部办理完毕,办结率、答复率均达到100%。141件提案中,所提意见建议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75件,占53.2%;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63件,占44.7%;留待后续解决的3件,占2.1%。从反馈意见看,政协委员对140件提案办理表示满意,占99.3%;对1件提案办理表示基本满意,占0.7%。
一、建议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案》办理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有关意见建议,扎实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85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324万元。曾都区获评全省技能强省战略工程示范县,我市“扶能人、兴产业、助脱贫”案例获评全国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是我省唯一上榜案例。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印发了《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激发了全市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快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有序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全市9家企业、1家技工院校、10家社会化评价机构通过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4万人。大力提升培训服务能力。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各职业培训学校实行错位发展,统筹协调特色专业建设。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完善培训体系。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54家,其中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7所,其他培训机构46家,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建立了1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0个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
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力度。全年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1亿元,用于促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曾都区农机学校等6个项目纳入中央及省投资计划,总投资4650万元,获取补助资金2600万元,其中随州技师学院实训大楼项目已投入使用,每年新增3000人培训规模。同时,积极谋划和储备项目,新建本科大学、市公共实训考核基地等23个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进入市“十四五”项目库,计划总投资102.5亿元。
四是着力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环境。积极支持随州技师学院和就业训练中心申报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等项目,共争取上级项目建设资金3800多万元。3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入选市“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积极推荐高技能领军人才申报省级以上荣誉表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先后有1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表彰,4人荣获省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称号,5人荣获省首席技师,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
(二)《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打造随州香菇品牌的建议案》办理情况
市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从品牌培育、打造、宣传、保护等方面入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随州香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推进食用菌产业链建设,实施食用菌产业链发展战略,组建了工作专班,市县两级共同拿出1亿元奖补菌种研发、创新转型、品牌建设、融资担保等项目,同时,建立香菇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香菇等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融资。“随州香菇”品牌、品源现代、裕国菇业被纳入省蔬菜产业链,市政府从湖北长江(随州)产业发展基金拿出4亿元支持香菇产业发展;随州高新投公司对品源现代注资1亿元,助力企业扩规提质。随县、广水市、曾都区被纳入“湖北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全市香菇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超常规发展,香菇企业发展到185家,其中香菇出口企业53家,截至11月底,出口近7亿美元。
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食用菌科技型企业培育。制定高企培育三年滚动计划,对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对香菇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当好科技创新服务“店小二”,支持龙头企业与华中农大、上海农科院等高校共同开展香菇菌种、精深加工、智能机械的研发。制定《香菇酱》《香菇浓缩汁》两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香菇酱和香菇浓缩汁产品团体标准的空白。强化菌种研发培育。研究制定《随州市食用菌菌种保险办法》《随州市香菇种植保险办法》,保护种植农户合法权利。加强香菇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设立随州香菇学院,秋季已招生118名,培养壮大食用菌专业人才。
三是进一步擦亮“随州香菇”品牌。围绕创建国家级品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统一使用“随州香菇”地理标志商标,扩大品牌影响力。出台《随州市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将“两香一油”培育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区域特色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功将“随州香菇”列入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将中兴食品列入湖北省“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指导香菇企业进行海外商标布局。连续举办三届菇博会,为企业搭建平台、拓展销路,进一步提升随州在国际国内食用菌行业的知名度。积极支持香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国内外品牌、产品展会,扩大随州香菇品牌效应。“随州香菇”先后获得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银奖、首届“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银奖。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构建线上消费新模式,举办“2021随州云上年货节”,累计成交超16万单,网络总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总额超3亿美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品源现代获得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品源现代、中兴食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1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面落实“香菇十条”,成立优势特色(香菇)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兑现各类出口奖励资金731万元。投资10亿元的华中香菇智慧交易城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将建设成集展销中心、大数据中心、冷链物流、交易体验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出台金融支持随州香菇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香菇产业发展贷,明确金融支持香菇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四补机制”,将香菇产业单户融资担保授信额度提高至2000万元,有效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政策服务,为企业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税务部门合理确定“香菇出口信息指导价”,保障企业合法利益;随州海关创新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建立“企呼关应”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化解难题。
二、提案办理情况
今年,我市政协委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围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特色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狠抓落实,以提案办理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五个聚焦”。
(一)聚焦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提案办理。市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总的要求,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刘三运委员提出的创新融资方式 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在随州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设置乡村振兴板块,汇集“三农”政策信息,提供“三农”类金融产品便捷申请功能,累计为4346家小微企业投放符合支农支小再贷款条件的贷款7.8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96%。结合胡顺平委员提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制定了随州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清单,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确保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工作有序衔接。共向脱贫人口发放小额贷款1213户5225万元,帮助6.1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比增长2.38%。结合高学良委员提出的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专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向省交通运输厅争取每年不少于400公里的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结合梅思东委员提出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等文件,印发了五大产业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34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2.8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1.8亿元。结合邬波委员提出的搭建惠农信息平台,助力疫后农业发展的提案,组织涉农企业先后参加了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2021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等十余次省内外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农村农产品产销有效衔接。
(二)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提案办理。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和群众办事全流程,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把企业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结合邹传新委员提出的关于疫情常态化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提案,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不折不扣落实各级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优化用气结构。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对收费和罚款项目列出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共清退转供电多收电费107.7万元,减免房屋租金316万元,为231家企业和经营实体提供担保贷款8.3亿元。推动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结合李方委员提出的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提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60条措施和90项重点任务清单,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地各单位,强力推进落实。7项改革项目入选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改革试点,企业合规改革成为全国改革试点。市级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在总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88.67%,超过省考核要求18.67个百分点。结合刘建委员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 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提案,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全力打通企业开办堵点,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限。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诉求,在房租、水、电、气、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减免政策。结合朱红玲委员提出的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方法引入窗口单位 提升服务水平的提案,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务大厅前台服务一体化外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投标,优选企业承担前台岗位工作。组建帮办代办团队,为企业提供线上服务、上门服务,实现了审批部门与项目申报单位间的高效对接。
(三)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提案办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克服疫情影响,用好市场的力量,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等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结合秦萍、许享敏委员提出的推动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出口 助力打造现代农港的提案,实行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每个产业链由一名市领导担任链长、一个部门牵头、一个方案推进、一个专班具体抓。积极向上争取农产品产业链项目9个、资金1870万元,占全省10%。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出口企业43家。结合陈咏、苏明委员提出的关于支持随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提案,出台了《随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倍增发展。召开了首届随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城市品牌LOGO和吉祥物,激发了随州文旅发展内生动力,扩大了随州文旅宣传推广张力,提升了随州文旅发展活力。截至11月底,全市接待游客2143万人次,综合收入132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5.8%。
结合鲁钟鸣委员提出的奋力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提案,今年,向上争取军民融合应急产业集群项目资金2719万元,设立专汽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技改项目奖补政策。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揽474名技术人员,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编织完成《随州专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专汽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结合邓启发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随州香稻产业发展的提案,制定了随州香稻试种筛选展示方案,筛选出适宜随州的优质品种作为“随州香稻”进行推广。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稻米企业,扶持随州香稻产业做优做强。发布了“随州香稻大米”和“随州香稻栽培技术规程”两个团体标准,目前,已授权7家大米加工企业使用“随州香稻”品牌,实行统一包装,集中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影响力初步形成。
(四)聚焦城市品质提升深化提案办理。市政府聚焦“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积极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传承了历史文脉,刷新了城市颜值,涵养了城市气质。结合蒋坤远委员提出的关于智慧停车管理与收费的提案,2021年市政府“十件实事”提出“增加中心城区停车位2000个以上”,目前,新建智慧停车位2285个,总数达到5060个,车位周转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免费停车时段每日延长两小时,推出了“充值送”、年票、团体票等优惠活动,智慧停车对改善城区停车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高学良、李方委员提出的开展氵厥水河两岸生态环境建设 打通到随县快速通道的相关提案,曾都区已启动氵厥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PPP项目,计划总投资15.42亿元,包含沿河大道道路(桃园路-随县交界处)及沿线生态提升工程等项目,目前,项目招投标已完成,合同已签订,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计划2022年1月底前进场施工。随县段(曾都交界处—随县县城)正在开展实地勘测和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相关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中。结合吴洪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我市建筑设计空调外机安装位置的提案,市住建部门已向建筑设计单位和图审机构发出书面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设计空调安装位置,组织专项检查,督促设计单位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设计水平,进一步优化空调外挂机位置设置。结合陈咏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先后投资6亿元用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乡镇垃圾收转运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东垃圾预处理站于6月开工建设,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于6月份正式点火运行,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招投标,中心城区新改建30个老旧小区垃圾收转运设施项目。全市有8个社区、10个行政村被评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通过示范带头,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正逐步提高。
(五)聚焦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提案办理。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教育、医疗、文体、就业、养老等方面投入,民生领域支出达120亿元,切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结合高勇、黎泓委员提出的关于在老旧小区加速加装电梯的相关提案,将城区即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列入了2021年市政府“十件实事”,出台了《随州市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服务指南、简化审批手续,并按照每部5万元的标准予以补贴。截至11月底,共受理加装电梯申请105件,其中46个已完工。同时,市政府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入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持续予以推进。结合周辉委员提出的解决市直五所学校养老保险欠费的提案,经多方协调,调整支出结构,压减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06万元用于解决五所学校职业年金单位缴费8%部分,同时,筹措903万元解决个人缴费4%部分,目前,市直五所学校教师退休待遇已在平台正常发放。结合杨华涛、彭韬、廖先传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物业综合管理的提案,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工程,建立健全“1+3+N”组织体系,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目前,全市1056个小区已覆盖1030个,物业管理覆盖率97.5%;成立小区党组织974个,覆盖率92.2%;成立业主委员会545个,组建率51.6%。结合何花委员提出的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提案,制定了《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预警制度》,全市已建成由74个直报单位组成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监测网络,覆盖市县乡三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综合型民营医疗机构。结合廖浩敏委员提出的关于增加公共体育活动场地与设施的提案,出台《随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在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范围,每年支持基层建设公益性设施配套100处以上。2021年,全市投入公共体育场地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举办体育活动216场,直接参与人数达6万人。
虽然市政府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尽心竭力、矢志不渝,但由于办理条件尚不成熟,需要逐步解决的还有3件;暂时难以解决留作参考的还有2件,承办单位均向委员们作了诚恳细致的说明,得到了委员们的理解。委员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青年路东端收尾工程的提案,因棚改政策窗口期已过,征收工作推进艰难,暂不具备落实条件。委员提出的关于完善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市政配套工程建设的提案,由于涉及的原巢丝厂遗留问题多,拆迁难度大等因素制约,暂不具备落实条件。委员提出的关于优化16路和22路公交车路线的提案,由于汉十高铁与汉丹铁路在随州区段的线路走向完全一致,随州火车站与随州南站间换乘旅客数量极少,故暂未落实。
三、办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责任。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市长克克同志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中,将推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多次现场调研督办,帮助解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甘国栋同志多次就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建议案提案办理质效。市政府班子成员主动领办政协提案,通过深入调研、现场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有力提升办理质效。各办理单位均建立“一件提案、一名分管领导、一个办理专班、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了办理任务按时有序推进。
(二)沟通协调全过程。市政府和各承办单位坚持“三见面”制度,将沟通贯穿办理全过程,把“请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同类提案集中沟通、综合提案联合沟通、多年重复提案持续沟通,推动了办理质量的整体提升。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走访座谈、上门沟通等形式,主动听取、充分采纳委员意见建议;市公安局召开委员集中见面会,与委员交流建议办理工作情况;市住建局邀请委员视察城建项目,与委员面对面沟通交流。这些做法得到了委员们的一致肯定和点赞。
(三)突出问题重实效。市政府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建议案提案办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务交办前,多次与委员联系沟通,准确把握建议案提案的意图应该达到的效果,找准办理工作的切入点。各承办单位针对以往办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回头看”,对承办的建议案提案逐件再次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听取委员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化“二次办理”,特别是对委员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提案,相关承办单位专题研究、再次办理,尽力推动问题解决。
(四)强化督办促落实。市政府将建议案提案办理情况纳入年度督查重点工作计划,采取专题会议、网上督办、电话催办、现场督办、印发督查通报等多种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建立了“两案”办理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及时将答复意见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予以信息公开,广泛接受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