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委共收到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件,其中主办5件、会办8件;政协委员提案12件,其中主办2件、会办10件。内容涉及项目投资、城乡融合、特色小镇、现代农业、能源产业、社会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收到议案建议后,我委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及时梳理分解,按照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目前,25件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结,实现面复率、办结率、落实率、满意率100%。在具体办理工作中,我们主要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落实责任”为导向,实现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委党组始终将建议提案的办理作为听取意见、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在办理工作中坚持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协调把关、相关科室精心办理,确保议案建议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办结。一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由于发改委承办的议案建议数量较多、覆盖面广,涉及科室多,收到议案建议交办材料后,我委根据承办件的具体内容,迅速进行梳理,明确工作要求和任务分解表。随后,专题召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部署会,对办理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逐一明确承办科室、责任领导、办复时限、质量要求,做到定人、定时、定任务、定责任,确保件件有人办理,事事有人落实。二是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在建议提案的办理过程中,分管领导亲自督促指导,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和落实措施;办公室牵头抓总,对建议提案办理进度实施全程追踪,对分办、催办、汇总、报送等环节进行综合协调;相关科室认真组织研究,提出答复意见,确保办理工作措施、答复意见内容、整改落实措施实在有效。三是强化沟通,主动作为。切实做好与提案人的沟通联系,严格落实“三见面”办理制度,做到“办前有征询、办中有沟通、办后有反馈”。主办件在办理前,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通过登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主动与提案人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其意图和想法,就议案建议办理初步想法进行交流;办理中,加强对议案建议内容的分析研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充分听取会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有条件解决的,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并及时向提案人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在回复时,严格把好“政策关、内容关、质量关、程序关、格式关、文字关”,确保答复格式规范、表达准确、语气恳切、内容有针对性,提高办理质效。截至目前,我委办理的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结,回访满意率为100%;办理后,继续关注议案建议办理的落实情况,并保持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更好地实现“提”与“办”双方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把事情办好办实。
二、坚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突出办理举措精准性实效性
在办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取得实际效果、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力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落实上做文章,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围绕办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涉及部门较多、综合性较强、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我委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解决相关建议。如黄继军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水建成马都司四馆三中心,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新地标的建议》,我委已将马都司污水处理厂、马都司奥林匹克公园等项目列入全市“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库,在“十四五”时期予以重点关注支持。四馆三中心项目已于2018年2月通过项目用地预审,2019年6月办理了项目用地征收手续,目前相关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将结合“十四五”期间城乡人居环境规划编制,将广水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规划重点内容,扎实做好马都司新城“四馆三中心”等关键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立项争资力度,加紧对上汇报衔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积极申报纳入中央和省预算资金支持计划,争取得到更多上级支持,全力支持广水市打造兼具产业特色和人文风情的魅力城市,同时在基础设施补短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给予最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坚持调研前行。针对议案建议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和梳理,深入现场办公,通过摸情况、查原因、找对策,使办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如针对黄继军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广水市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议,我委在《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筑“众星拱月”发展矩阵,坚持以点带面、块状组团,强县、壮镇,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县域经济强势崛起、镇域经济多点发力,培育更多拱卫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依托广水市吴店镇、长岭镇、陈巷镇、杨寨镇、郝店镇、武胜关镇等重点镇,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玲珑小市”。支持广水市应办多肉艺术小镇、郝店镇迷彩飞客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同时,培育武胜关名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为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工作力度,今年2月,市发改委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镇域“小老虎”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到全市“小老虎”镇培育工作。按照“分类管理、特色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重点培育12个镇域“小老虎”,激励各镇争先进位、放大特色,同时多措并举保障镇域经济发展。三是履行会办职责。切实将会办件的办理和主办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支持配合主办单位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如针对李婉莺代表提出的《关于创新食用菌特色产业促进随州文旅发展的建议》,我委积极支持曾都区洛阳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将洛阳镇食用菌、文旅等产业纳入《随州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范围,并以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创建为抓手,指导洛阳镇小岭冲村成功申报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累计争取无偿资金800多万元支持该镇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服务业发展等,有力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以洛阳镇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等领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省投资政策的项目,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倾斜支持。
三、以“集思广益”为契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对我委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强战略研究、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工作质效具有重要的激发作用和启迪意义。结合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我委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
(一)着力做强专汽及应急产业。围绕专汽产业重大增长点,做实项目。以服务好全国应急产业大会为契机,培育壮大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新兴际华、中航油、中车、东风集团在随项目落地,做大做强。引导程力专汽、齐星集团、东风随专等重点专汽企业围绕应急救援、军民融合、智能改造抓转型,联合武汉、襄阳、十堰建设国家级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中发挥随州肱骨之力。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专精特新巩固市场地位。分类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编制重点企业名录和重点产品链名录,支持骨干企业集聚发展要素,推进兼并重组,构建产业链合作新局面。
(二)着力强化项目投资。持续推动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市领导定期带头外出招商,围绕特色产业写好企业家故事会、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印刷产业专场推介会、文化旅游产业大会、楚商大会随州专场等后续文章,推动一批特色产业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面唱响“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文旅品牌。加强对上争取力度,抢抓政策机遇,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活水”。坚持高位推进,围绕“服务提质、落地提效”强化跟踪问效,坚持月调度、季开工,市县镇三级联动的投资项目推进机制,开展投资和项目建设评比表彰,组织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科学编制2022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市级领导包保项目、拟推进10亿元以上项目和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四张清单”,围绕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迅速开展“300名干部联系300个项目”行动,“一项一策”开展精准服务,打通堵点、解决难点,一季度推动总投资60亿元的随信高速、总投资42亿元的国电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总投资30亿元的犇星石墨烯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青春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6亿元的曾都区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总投资14.4亿元的西气东输三线(随州段)、总投资10亿元的欧亚达商业广场等10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左右,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00个。
(三)着力融入区域发展。一是积极对接“大武汉”。发挥随州“坐群望圈”区位优势,推动随县开发区和曾都区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持续推进湖北专用汽车研究院、湖北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一园十基地”合作计划,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合力推进成果转化,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有针对性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对接省各平台公司邀请来随投资兴业,助推随州发展。二是积极融入“襄十随神”。推进“瓶颈路”拓宽、“断头路”打通等交通“硬联通”工程,牵头推进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建设,推广种植“随州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共同建设“鄂北粮仓”,共建汽车产业集群交流互动、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等平台,联合襄阳、十堰推动重点产业实现共性课题研究,加快实现“襄十随神”城市群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三是积极“融通鄂豫”。加快推进随州至信阳高铁前期工作力度,启动随州电厂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推进随信高速、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实施,推进车云山毛尖对接信阳毛尖茶叶大市场,随县太白顶景区、玉皇顶景区与桐柏县淮源风景区联合打造淮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联合信阳市建设武胜关文化旅游区。跨越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落实县域经济发展“三百”工程,加快形成“一县一品”“一业一品”特色布局,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镇域“小老虎”。
(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攻坚破解难点。会同市委巡察办对2021年营商环境巡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筹备举办市委、市政府“企业家话营商环境”大型专场电视活动,公开表彰一批先进典型,集中通报一批反面典型。二是优化服务打通堵点。持续巩固政务前台专业化服务外包优势,全面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力争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省级改革试点,扩大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三是聚焦关切消除痛点。持续开展各级领导干部“一对一”包保联系企业、“心贴心”排忧关爱企业活动,纵深推进国家级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打造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样板工程,编制和公布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对认定类政策严格100%免申即享,全面推广“五证同发” “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加快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实现工程项目审批“80、55、40”标准提升至“70、50、30”。做大做强随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全面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结合随州专汽和香菇产业特色,创新做优产业链金融。
(五)着力拓展绿色发展。积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加快推进淮河源水环境综合治理、府澴河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强化节能监测和源头把控,坚决叫停“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加快转变。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循环耦合,加快推进随县石材循环产业园、高新区产业循环化改造、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国能随州电厂建设,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打造随县百万千瓦新能源互补基地。持续提升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影响力,做大做强炎帝神农、曾随编钟、大洪山等精品文旅品牌,加快完善炎帝故里、编钟博物馆、擂鼓墩曾侯乙墓遗址、大洪山等旅游景区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省重要旅游观光目的地。加强绿色农产品“两香一油”品牌建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