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12-07-10 00:00
  • 信息来源:
  • 编辑:admin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市林业发展步伐,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十一五”林业规划执行情况
    (一)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00万人次,四旁植树3200万株,大田育苗19000亩,容器育苗3550万袋,中幼林抚育70万亩,建成绿色通道430公里。全市生态环境有了较明显改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森林质量普遍提高,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五年来,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8.6万亩、防护林工程6.4万亩、低产林改造工程10.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造林3.4万亩、补植补造9万亩。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工程,面积达102.0315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8.1083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53.9232万亩。加大了封山育林力度,2006—2009年对全市所有山林进行了封禁。生态家园和绿色通道建设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高标准完成汉十高速沿线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建成自然保护小区5个,面积45万亩。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按照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从 2007年开始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7月全面启动铺开。目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发放林地使用权证12.27万宗,宗地19万宗,面积707万亩,林地确权率96.6%。配套改革正全面启动,全市共组建交易中心4个,开展林权抵押贷款12宗,贷款金额1000多万元,初步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明确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三)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包括木材加工、森林食品、家俱、建材装饰、森林旅游等多门类的生产体系,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产品品种不断增多。香菇、木耳、高密度板、细木工板、夹心板等已成为随州林产品中的拳头产品,规模正逐渐扩大。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食用菌加工产值已达到20亿元,年出口创汇可达2亿美元。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落户曾都经济开发区,已正式投产,可年产2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湖北现代林业创汇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2009年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42.5亿元,累计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189亿元,林业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四)森林资源管护卓有成效。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年采伐限额控制在国家核定的限额内,基本做到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开展了林地征占用清理工作,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占用林地基本走上法制化轨道。规范了林地征占用审批程序,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提高了征占用林地许可效率。完成了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
    (五)林业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完成了林业管理站改革,全市现有45个基层林业工作站得到稳定发展。二是林木种苗稳定发展,每年保持0.35万亩的育苗规模,年产种苗3400万株。三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装备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明显降低,受灾率控制到0.2%以内。四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得到进一步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0.1% 以下,防治率达85%以上,森林病虫害测报点达40个,监测率达90%。五是林业执法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力度,较好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林业案件查处率大幅提高。
    五年来,我市的林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改革与发展经验,但林业建设相对于全市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要求来说,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经过多年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有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市部分地区生态仍然比较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森林质量差;森林地域分布不平衡,随州东部、北部森林覆盖率低,仍有较多宜林荒山有待绿化。全市整体绿化标准不高,湾子林建设、城市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小流域治理与周边市州,特别是与林业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够。随州林业产业结构不优、精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小而散、缺乏品牌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林地产出率不高,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经济总量小,与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省所处的位置不相称,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还需要挖掘,林业为全市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
    三是林业基础建设薄弱。国家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体不足,林业设备设施落后,森林防火、林业执法、林政管理、林业技术推广等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等服务手段落后。
    二、林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机制体制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发展现代林业为主题,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为核心,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全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以建设林业重大项目、加强森林经营、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增强林业生态承载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2、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4、突出随州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5、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6、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在全市初步建成资源丰富、结构优良、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生态网络健全,林业产业发展加速,森林文化内涵丰富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到2015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得到加强,库区、骨干交通线、水系廊道、集镇乡村为依托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点、线、面、体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绿色生态格局基本成形,森林质量、生态功能、森林固碳和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全社会保护森林,重视生态的意识普遍提高,林业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
    2、具体目标
    (1)森林覆盖率达到52%;
    (2)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600万立方米以上;
    (3)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102万亩;
    (4)年征占用林地面积控制在4900亩以下;
    (5)森林年采伐限额控制在40万立方米以下;
    (6)林地保有量保持在750万亩以上;
    (7)森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70万亩以上;
    (8)林业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7%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
    (9)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1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三、重点建设任务
    (一)建设生态体系,构筑绿色屏障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以山、林、水、田、路为基本生态要素,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要载体,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后备资源,充分发挥碳汇功能,构建持续稳定、功能突出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生态屏障。以建设“绿色家园、”“绿色通道”、“园林城镇”等活动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落实部门绿化责任,见缝插绿、全民植绿,逐步形成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绿化一体的现代林业生态系统,构建城乡衔接,点、线、片、网、体相互融合,山、水、林、田、路相互映衬的绿色生态体系,实现城乡绿色全覆盖。
    (二)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林业效益
    第一产业 “基地规模化”。以调整树种为重点,着力发展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菇耳林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使基地面积达到570万亩,逐步形成规模大、集约水平高的、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第二产业 “园区集约化”。贯彻“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吸引同类或产业链条关系密切的林业企业在园区聚集,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置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技术进步、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质的飞跃,带动第二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 “旅游板块化”。在林业服务产业板块中,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市名山名木名水名人名城等自然地理和人文优势,努力打造森林旅游网络。推进以城市生态景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为依托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兴林
    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林业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法制宣传,严格依法治林
    加大林业普法宣传,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生态建设成果,维护林业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重点工程
    (一)林业基础建设项目
    1、森林防火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基层防火必需的灭火工具、运输工具、通信工具等设备,建设防火指挥中心、防火了望台塔、防火隔离带等设施;健全林火监测体系。建立火灾监测预报系统,及时监控火灾动态,掌握森林防火的主动权;加强基层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加强基层防火专业队伍建设。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专业队伍力量;抓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以预测预报、检疫、防治为基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市。建立10万亩马尾松毛虫和2万亩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林。搞好预测预报预防工作,保护益鸟,人工释放天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自控能力。
    3、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加强以“3S”技术为支撑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变化情况,科学分析和评价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以技术推广机构、基层林业管理站为依托,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提高林业科技的贡献率。
    5、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国有林场旧房改造、林区道路、供水供电、人畜饮水、广播电视通讯、生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有林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6、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建设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交易、流转信息发布、林权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林业要素市场,为完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服务。
    7、林业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安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等“四化”建设;整合现有林业执法力量,组建林业综合执法机构,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交通、通讯、业务用房等问题,提高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资源管理的需要。
    8、林业管理站建设。对现有林业管理站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办公用房、交通、通讯、办公自动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机构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管理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森林城市建设项目
    1、城市生态保护圈建设。以随州城区和广水市、随县以及中心集镇周围20公里范围为重点,加快城镇绿化步伐,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建设城市生态保护圈。规划环城20公里范围内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
    2、绿色家园建设。以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为主,按照“百树户、千树湾、万树村”的要求,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实现“身边有绿、庭院有景、村庄有林”,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林业经济,切实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到2015年50%以上的村达到绿色家园绿化标准。
    3、交通主干道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加强麻竹高速、随岳高速、316国道、312国道、107国道、其它省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及可视范围内林地的绿化,规划建设总规模5万亩。在交通线两侧营造生态网、景观带,以生态景观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在局部重点地段强化景观效果。高速公路两侧边线50米、省道两侧边线10米范围内,以樟树、女贞、桂花、国外松、银杏、梧桐、杨树等树种为造林树种,优化配置。
    4、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增强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争取达到200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8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54万亩,争取市县级财政支持建设生态公益林98万亩。
    5、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防护林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河流沿线两侧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构筑生态防护屏障,建设防护林体系。
    6、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对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优化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产出率,规划实施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80—100万亩。
    7、生态脆弱地区治理工程。通过植被保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对矿区、石漠化地区、易灾地区、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恢复和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8、林业碳汇造林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符合碳汇造林条件的地块实施碳汇造林,或在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中,选择碳汇功能较强的乔木林,进行碳汇专用林培育。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碳汇造林面积1万亩。
    (三)特色生态科技产业建设项目
    1、湖北现代林业随州创汇科技产业园建设。依托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神农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随州田丰土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木材加工、森林食品、木本油料、生物质能源、中药材等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五年内建设一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林业重点产业园区。
    2、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建设。以适宜我市发展的油茶、核桃、油桐、乌桕、刺槐为主,采取低产林改造和荒山绿化等方式,建设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70万亩。
    3、菇耳林基地建设。采取抚育栎类中幼林,在松林中补植栎类等措施,以栎类为主建设菇耳林基地,使基地建设达到20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荒山荒滩、四旁等地块,发展杨树、湿地松、杉树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50万亩,使速生丰产林基地达200万亩。
    5、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扩大我市花卉苗木生产规模,将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集苗木花卉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方式,将炎帝大道和随安公路建成苗木花卉观光走廊。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苗木花卉基地5万亩。
    6、森林文化旅游及景观建设。以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中华山、大贵寺、七尖峰、随州银杏森林公园、黑龙潭、徐家河、封江、现光山等森林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7、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建设。坚持“加强资源保护,鼓励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工作,提高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随州市“兰花之乡”品牌,打造我市兰花产业。
    8、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及深加工。以特色干鲜果、中药材、茶叶、葛根等为重点,建设高效特色经济林基地100万亩。
    9、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扩大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群,恢复栖息地与生态环境,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对全市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五、实施林业“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将乡镇林业工作站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推进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种培育和造林、林业机械生产和应用、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木本粮油以及生物质能源林培育等项目进行补贴。除中央、省财政给予的林业补助资金外,同级财政也要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林业发展基金,每年以不低于财政预算增长幅度递增,用于林业生态、特色基地、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和森林防火、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外国政府投资的林业项目中规定地方应配套的资金,同级财政按要求予以解决。对国家安排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林业建设的信贷支持,制定林业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简化贷款程序,完善对林业信贷的管理水平。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提供森林保险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逐步建立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将林权登记发证、林权抵押、森林采伐等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及贷款管理。
    (三)坚持依法治林。理顺管理体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探索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许可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构建林业法制综合信息网络,提高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遵守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坚持林木凭证采伐、木材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制度。强化林业行政执法许可监督管理,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法定的层级监督,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公信力和工作效率。切实加强林业法制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认真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林区火源管理,落实防火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治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及配套制度改革,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建立责权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后,重点抓好平台建设、林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工作,实现林业配套改革的到位。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交易中心等平台,加强森林资源勘测队伍建设,加强林权流转管理和服务。规范林地流转行为,规范林权档案管理,建立林权档案数据库,实行林地地籍动态管理,提高林权的管理水平。健全调处机制,依法调处林权纠纷,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深化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放开搞活商品林。按照分类经营、分工施策的原则,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对生态公益林进行重点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禁止商品性采伐。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加强林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加强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