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度随州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4年9月28日在随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
随州市财政局局长 杨天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3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财税部门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市第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精心组织预算执行,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9.68亿元,同比增长22.5%。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67亿元,占预算的107.5%,同比增长29.1%。
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0亿元(含中央、省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占预算的102.4%,同比增长17%。
(二)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2013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4.72亿元,同比增长17.3%。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13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8亿元,占预算102.4%,同比增长22.9%。
3、公共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13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6.13亿元(含中央、省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为调整预算的100.4%。同比增长0.8%,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216万元,为预算的101.2%,同比增长8.2%。
(2)国防支出91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8.6%。
(3)公共安全支出15715万元,为预算的101.6%,同比增长13.7%。
(4)教育支出16181万元,为预算的100.8%,同比下降40.7%。下降原因为:减少高校一次性化债资金6265万元、省扣减上年高校化债资金2819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3232万元,为预算的101.3%,同比增长31.3%。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660万元,为预算的100.9%,同比下降20.7%。下降原因为:省级减少一次性补助专款2110万元,其中:擂鼓墩安防工程1270万元、叶家山文物库房建设和文物研究500万元、扶持优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80万元、博物馆藏青铜器修复160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52万元,为预算的102.2%,同比增长18.7%。
(8)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056万元,为预算的102.5%,同比增长20%。
(9)节能环保支出6396万元,为预算的100.7%,同比增长57%。增幅较大原因为:2013年预算新增望城岗污水处理厂一次性运行补助1000万元、新增省级污染减排专款700万元。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074万元,为预算的101.2%,同比增长17.3%。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2719万元,为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8.6%。
(12)交通运输支出20614万元,为预算的102.4%,同比增长40.5%。增幅较大原因为:省级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专款5518万元。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085万元,为预算的100.9%,同比增长17%。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512万元,为预算的100.8%,同比增长2.1%。
(15)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18万元,为预算的100.2%,同比下降46.4%。下降原因为:按援建项目进度,上年支出相对集中。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551万元,为预算的100.1%,同比增长2.6%。
(17)住房保障支出8175万元,为预算的102.1%,同比下降53.9%。下降原因为:2012年省级一次性安排债券资金4508万元用于保障房建设、省级减少一次性项目补助资金6102万元。
(18)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852万元,为预算的101.4%,同比增长73.9%。增幅较大原因为:省级新增专项补助资金348万元。
(19)国债还本付息支出466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00%。增幅较大原因为:2012年安排高校化债资金后,市级财力紧张,国债还本付息资金从其他渠道安排支出,2013年国债还本付息纳入财政预算,其本金2000万元通过财政年终结算上缴。
(20)其他支出38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67.8%。下降原因为:省级人防专款减少70万元。
(三)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2013年,市本级预算资金来源为202716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78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3041万元,地方债券收入9053万元,下级上解收入833万元,其他收入1000万元。
市本级实现预算支出202662万元,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132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24915万元,上解省财政支出16425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四)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市本级基金总收入为222756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59.6%,同比增长107.9%。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87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收入33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1738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76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7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26万元,调入资金439万元。
2013年,市本级完成基金支出22231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59.6%,同比增长107.9%。其中:教育支出87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8827万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122810万元、土地开发支出69万元、城市建设支出77578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603万元、廉租住房支出4018万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4018万元、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2255万元、棚户区改造支出445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2564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47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4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55万元,其他支出1680万元。上解省级支出444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基金收支平衡。
(五)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完成3086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10.2%,同比增长15.9%。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196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275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54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完成57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完成502万元。
2013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553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24%,同比增长29%。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772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69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98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39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62万元。收支相抵,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5326万元,累计结余56360万元。
二、2013年预算执行效果
2013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批复的预算决议,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服务工业兴市战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大行动。市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工业快速发展计划实施,引导和鼓励企业上项目、扩规模、快发展;安排招商专项经费500万元,支持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巩固招商引资成果;争取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调度资金3.24亿元,支持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二是推进科技水平大提升。争取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项目100个、节能减排项目24个;落实出口退税8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奖励资金985万元,支持3家企业申报上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5家、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23个;安排资金880万元,支持专用汽车研究院建设,推进“专用汽车之都”创新发展。三是推进发展环境大改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实行财政性资金存放与金融信贷挂钩机制,完善金融信贷考核奖励办法,投入担保基金4214万元,争取省融资性担保机构专项借款2500万元,落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795万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12.66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调整完善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曾都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市、区、县之间的财政关系,调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支持随县、广水、曾都建成国家产粮大县、牲猪调出大县、小农水重点县,共获中央奖励和投资1.9亿元,县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大农业基础投入。争取资金5.72亿元,支持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高产农田土地开发、低丘岗地土地整理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筹措资金8100万元,支持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推进农村城镇化。争取资金1.1亿元,解决24.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通村公路57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400户;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725万元,开展“洁美家园”大行动,推进村庄环境大整治和示范村建设。三是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安排资金13.24亿元,支持市城投公司、建投公司、交通部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安排资金2760万元,推动“三民”工程建设,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一是巩固强农惠农富农成果。健全涉农补贴、农业保险等资金管理制度,兑现各种惠农补贴资金5.52亿元,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筹措资金4010万元,全力支持“两抗三保”,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落实扶贫资金1282万元,推进开发式扶贫,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2.6亿元,支持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9所;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发放助学金6000万元,惠及5.2万名贫困学生。三是支持社保体系建设。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再就业4000多人;落实社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提标政策,发放各项社会保险资金11.47亿元;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救助资金3.95亿元。四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落实配套资金9300万元,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99.6%,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9.2%;落实1.57亿元,支持“卫生资源倍增工程”,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安排资金2200万元,支持叶家山墓地考古及文物库房建设,落实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保障第五届寻根节顺利举办;安排资金1.89亿元,支持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六是支持保障房体系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5062套,新增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对象1410户。七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力度,支持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公共安全。
(四)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围绕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着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完成集中核算单位退账工作;出台公务卡结算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公务卡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市直共完成政府集中采购项目480个,实现采购额32230万元,节约采购资金4922万元,节支率达13.25%;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选择“三农”、教育、社保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涉及22个部门35个预算项目,占市级财政项目预算的22%。推行政府投资预算评审制度,评审投资项目预算23个,评审金额6.37亿元,审减额1.07亿元,有效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三是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出台《加强市直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通知》、《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意见》,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培训班,培训560人次。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先后开展惠农资金、建设资金检查和收费监督、会计质量检查,加强财政资金政策督办落实。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上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36项、资金10.37亿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3年,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预算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虽然较快增长,但产业税收贡献率不高,全市人均支出水平仍然偏低;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三是财政体制创新力度还需加大,财政政策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预算支出特别是项目支出管理和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一)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提升收入征管能力。加强收入分析和监控,健全财税部门征管协调机制,狠抓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推进非税收入税式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认真落实营改增扩围政策,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二)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财源建设能力。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增总量的有利机遇,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推进财源建设。一是突出工业支撑,壮大支柱财源。用好工业兴市专项资金,落实各项奖补政策,保障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整合财税资源,全力支持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推动专汽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出口退税和财政补贴政策,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二是繁荣第三产业,培育新兴财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多元财源。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和贷款贴息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支持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发展平台,提升园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全民创业。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培育绿色财源。全力支持光伏、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用好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三)坚持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努力改善民生质量。一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政策落实;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更多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三是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引导企业、社会多渠道投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对文化遗产、文物遗址的保护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保障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标政策落实。四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和十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科学理财能力。按照中央确定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加强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统筹衔接,强化预算约束;推进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大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都向社会公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绩效问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二是加快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依法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监督。三是提前谋划2015年预算编制。完善综合预算管理,强化部门预算会商,认真梳理政策规定,将预算编制与预算公开有机衔接,细化编制内容,提升预算编制水平。
(五)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提升财政监管能力。继续抓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全面规范公务支出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进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开展“小金库”和财务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维护财经纪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好今年的预算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