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①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源头之一
  • 发布时间:2024-06-11 10:1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本期嘉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平安
  主持人:湖北卫视 王 缘
 

 一、神农氏是一个时代,炎帝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符号
  马平安:神农氏,严格意义上说是个时代,炎帝是神农氏时代氏族部落首领的一个代表或者称号。现存的大量文献有明确指向,把神农氏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来看。例如《周易·糸辞》(下),把中国上古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庖牺氏时代,就是伏羲氏时代;第二个时期就是神农氏时代;第三个时期是黄帝、尧舜时代。文献也明确说,炎帝作为一个氏族首领,他的功绩在于制作耒耜和开辟市场,为发展经济作出贡献。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正史《史记》里《五帝本纪》中,司马迁明确,神农氏世衰,才有轩辕氏黄帝时代的到来,既是把神农氏作为一个时代来看,也是把炎帝作为一个氏族首领的代表性符号来看。
  王巍:我也同意这个观点。简单来说神农,他应该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个时期,究竟距今多少年,我们一般认为距今六千年左右。我们现在常说炎黄,炎黄实际是炎帝集团和黄帝集团后来融合的。按照文献记载,基本炎帝的兴盛在前,黄帝的兴盛在后,神农氏世衰,他的势力衰落了,轩辕氏兴起了,他们有一个交替的过程。后来,因为一系列争端发生战争,黄帝集团胜了,且两者融为一体了,所以我们说炎黄炎黄。两种文明也是在相互补充,两种文化相通融合,分布范围大体上在黄河上中下游,影响范围长江上中下游,也许往北,包括河套地区,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
  二、炎帝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马平安:炎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根文化、源头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炎帝文化的核心特征,根据约定俗成的有八个方面,就是八大功绩。现在所说的炎帝神农八大功绩,实际是后人对神农氏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个总体概括,发现、创造、发明等伟大的成就,都归功炎帝神农这个传说人物身上。
  炎帝文化,从根本上来概括为四个字:奉献、创造。第一炎帝文化给后世传送了开辟洪荒、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自强不息是这个特征最核心的部分;第二厚德载物,具有包容一切的精神,包容精神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特性;第三炎帝文化是以民为本的一种文化,中国历史上“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后来的历代政治家提出的“治国理政以民为本”理念,应该说是从炎帝文化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后世的孔子提出了“大同世”,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老子庄子提出的“至德之世”,甚至法家提出的最高的一种道治理想,跟炎帝文化、神农氏当时的先民留下的这种文化结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王巍:讲到炎帝的八大功绩,我们前面也说了,是把史前时期的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归结到这样一个人物身上。其实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在长江中游,距今一万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也是世界上我们中华先民最先发明了陶器。什么是陶器,土和成泥,然后做成泥坯,烧制之后就成了陶器。再比如房屋、农业的产生,是在一万年前左右,长江中下游发明了水稻,然后由于有了农业,人们有了定居的房屋。所以可以看到,这些比较早的史前时期的发明,人们都归结在炎帝身上,实际上是那么一个时代中华先民们一系列发明创造的一个总和。
  我们也可以说,中华文明总是讲五大突出特性,其实五大突出特性,在炎帝这个时代一定程度上开始形成雏形,包括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基因,在史前时期、在炎帝黄帝那个时代已经孕育了。
  三、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集大成者
  王巍:中国礼乐文化,或是礼乐文明的一个集大成者,追根溯源最早是铜。先是在黄河中游出现了铜铃,小的铃铛,然后到夏代铃铛变大了,到商代出现了三件五件成音阶的铜乐器,到西周时期出现甬钟编钟。然后西周王朝建立的礼乐文明,向周围强烈地辐射,各个诸侯国,不管大国小国都纷纷效仿,采用了西周的礼制。曾侯乙墓,应该是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西周或者周代礼乐文明的一个最高峰的代表。曾国按道理说,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如果是楚国,应该有更盛大的礼乐文明见证,但恰恰是曾侯乙墓的发现,让我们了解到西周礼乐文明达到的顶峰状态。最近,曾侯乙编钟在申请人类记忆遗产、世界记忆遗产,这个应该很有可能申遗成功,国内国外凡是能够听到编钟乐声,都会为之震撼。
  四、神农的音乐是沟通天地人
  马平安:神农氏时代的礼乐文化,和后来夏商周时代的礼乐文化,从内涵和外延上有很大的差别。夏商周时代,尤其是以周代创造的礼乐文明,主要是政治上强调一种秩序,社会上强调一种等级,以政治核心为特征,以社会稳定为特征。但是神农氏时代创造的这个礼乐,神农发明的琴、作的瑟,就是要实现天人合一,沟通天地人,在天地人之间架起一个桥梁,用音乐架起一个桥梁。
  五、寻根节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王巍:随州寻根节,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非常深远的意义。我每次参加,都觉得非常震撼,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来自于全世界的华人代表,能到随州祭拜炎帝,是一次很难得的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我觉得,寻根节确实是一个联系全世界华人的纽带,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所以我觉得尽管每次寻根节要花大量的精力,但是还是非常值得。我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包括年轻人对此也非常感兴趣,然后得到洗礼。可以说,寻根节是全世界华人的一个节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随州寻根节是一种中华文化坚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传统、自己的人文始祖,然后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对会增强文化自信。
  马平安:随州寻根节本身就是一种回归故乡,心灵上的回归故乡;文化上的寻根,文化上的回归故乡。党中央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祖先,这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个文化符号。随州寻根节本身就是在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或者说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如何做?不是在书斋里、教室里,也不是在书本里,恰恰是在这种实践中,是文化寻根的一种文化实践。我个人还觉得,寻根节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途径。
  六、寻根节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
  马平安:炎帝神农文化,不但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炎帝文化有很多普世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随州寻根节走向世界,是一种必然。
  王巍:为什么随州的寻根节,具有国际影响,那是因为有炎帝神农,是因为炎帝在中华民族,在中华炎黄子孙或者全世界华人心中有重要地位,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通过寻根节的举办让影响越来越大,让越来越多的华人,乃至世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文始祖,这个人文始祖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稻作的发明,不仅仅是湖北和中国,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现在都吃水稻;比如陶瓷,正因为一万多年前我们发明陶器,才有了四千年前初期的瓷器,后来才有了汉唐精美的瓷器;比如丝绸,正是有了麻的纺织,后来发明了丝绸,所以这些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贡献的源头之一起码是在炎帝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