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环境
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带、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辖2乡14镇3个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万,境内有林地面积3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8%以上,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西峡在北纬33°附近,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全年平均气温15.2C,相对湿度69%,具有明显的立体小气候,是世界公认的香菇生产“黄金线”。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加上西峡独创的"春栽模式"和先进的标准化管理,使得西峡香菇朵形圆整,中大叶型,菇质肉厚,鲜菇菌盖浅褐色,花菇白色,花纹自然,肉质无海绵感,口感脆嫩、爽滑。干菇由茶褐色到白褐色,龟裂深而自然,底色淡黄,气味芳香,品质上乘,是香菇中的极品。
二、发展历史
西峡香菇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人工栽培为标志的椴木生产阶段,自1982年到1997年15年时间;第二阶段以菌办成立发展袋料香菇为标志的袋料生产阶段,自1997年到2006年9年时间;第三阶段以菌材外调为标志的标准化生产阶段,自2006年到2015年9年时间;第四阶段以西发【2015】 1号文件下发为标志的产业上档升级阶段。在此过程中,西峡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按照“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信息化提升”的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对产业的科学化领导。西峡香菇产业之所以能够健康永续发展,最主要原因得益于政府的顶层设计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科学。 三、近五年动态 1、规模结构。按照我县提出的“一菌为主,多菌并举,四季有菇”的食用菌产业格局,2011年至今全县香菇生产规模都在8000万袋以上,年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全县已有15个香菇专业乡镇、110个香菇专业村、173处香菇标准化基地,416个香菇保鲜库、1000多家香菇收购企业、门店,100多家加工企业,29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参与香菇种植的有6万多户,食用菌从业人员名15万人以上,2015年全县食用菌出口4.5万吨,创汇6.8亿美元,稳居全国第一。
2、菌种供应体系。我县香菇菌种当家品种为9608,主要来源为具有一级菌种生产经营的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授权县内菌种厂繁育9608栽培种,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的“三统一”模式,全过程落实质量标准,形成菌种供应的规范化生产“流水线”。为了规范菌种市场,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的规定》,每年1-2次在全县开展香菇菌种市场专项整治,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淘汰不规范的菌种生产厂家,从生产的关键环节入手,严把菌种质量关,取缔超范围生产、无证生产,严查假冒伪劣产品。这也是实现西峡香菇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3、原辅材料供应。种植香菇原辅佐狌量主要的是木屑。从2006年起,我县全面禁止林业采伐,出台了《关于做好食用菌菌材外调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菌材外购战略。外调菌材由林业部门和检疫部门负责,严把"三关"(质量关,准入关,合同关),凡采伐手续、检疫手续不全,质量不合格的,和菇农签订供应及责任追究合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入西峡市场销售,出现问题依法追究供应者责任。 麦麸、石膏、生长素和菌袋等化学类原辅材料供给都由正规厂家供应,并接受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监管。4、生产模式。西峡一直沿袭香菇栽培“西峡模式”,即中袋、棚架、适度规模春装模式。特别是在近年来,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上对食品安全的普遍要求,西峡探索出了香菇标准化生产,即从香菇菌材的选择、菌种的供应、菌棚的搭建、环境卫生的控制、出菇的管理、采摘的标准、储藏设施条件、包装运输方式、加工工艺等一系列操作行为都有规范化要求,按标准进行。按照这一标准我们着力打造了“百公里香菇长廊”,对全县173个香菇标准化基地进行标准化提升,使全县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 目前我县的香菇生产主要以合作社、种植基地(大户)为主,散户菇农为辅的多形式共存,合作社、大型基地占总体规模的80%以上,他们还可提供溯源服务,即某批香菇于XX年X月XX日产自基地、某棚、种植户的基本信息都有据可查。5、产品形式。我县香菇加工企业所生产产品主要有干菇、鲜菇、罐头、酱类、即食食品、调味料和以添加为主的休闲食品等7大类100多个品种。这些产品每个类别都有10多种产品,大部分产品以出口为主,休闲和深加工产品以内销为主。2015年,全县香菇销售收入90多个亿,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峡真正成为全国香菇的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买全国卖全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西峡香菇产品的深加工水品还较低,附加值还不大,需要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业附加值。6、销售情况。我县香菇7大类产品中,干菇、鲜菇、罐头、调味料、即食食品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及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1-7月西峡香菇出口货值4.01亿美元,单品占全省农产品出口货值的27.06%。 2006--2015近10年来,我国香菇产品出口额62.06亿美元,占全球香菇贸易量的95%以上。西峡香菇出口从2005年开始(之前出口多通过中间商),到2015年达到6.8亿美元,10年来,西峡香菇共出口创汇17.63亿美元,占中国香菇出口额的28.4%。特别是近3年来,西峡香菇贸易额占全国香菇贸易额的50%左右,这不单是西峡的奇迹,更是国际食用菌界的奇迹。近10年来西峡香菇出口情况如下:(该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因统计口径不一致,西峡香菇实际出口份额大小可能有一定出入,仅作参考。)
中国香菇近10年来出口额和西峡出口对照 单位:亿美元
年份 类别 | 中国香菇 出口额 | 西峡香菇 出口额 | 所占% |
2005 | 2.3146 | 0.0347 | 1.50% |
2006 | 2.1345 | 0.0598 | 2.80% |
2007 | 2.0319 | 0.1800 | 8.86% |
2008 | 1.3155 | 0.3200 | 19.81% |
2009 | 3.1859 | 0.6116 | 19.20% |
2010 | 7.4635 | 1.12 | 15.01% |
2011 | 11.9738 | 2.9 | 24.22% |
2012 | 5.9368 | 1.4 | 23.58% |
2013 | 12.8 | 4.5 | 35.16% |
2014 | 12.6 | 6.5 | 51.58% |
2015 | 6.8 |
香菇酱、干菇、鲜菇、即食食品等产品,通过连锁超市、网络营销等多形式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西峡香菇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销售额为年均50亿元以上。
四、政府扶持
为了加强对产业的领导,西峡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农业领导小组,并在1997年就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专门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了推动西峡食用菌产业上档升级,除了每年国家扶持政策以外,西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西发【2015】 11号文件,每年县世政拿出500万元从科研到加工、流通进行全方位扶持,扶持产业的薄弱环节,推动产业上档升级。 在此同时,为了推动西峡精准脱贫工作的顺利进行,西峡又把香菇产业托管作为山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切入点。主要操作模式是让每户贫困户出资5000元(该款项有帮扶单位和贫困户共同筹措),政府政策性补贴5000元,以此款购买菌棒2500棒(每棒按4元计)交给企业托管,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保底收益袋均1元)。对企业而言,凡托管一户贫困户的,政府担保5万元低息贷款给企业,解决企业资金周转不足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既对企业有利,更对贫困户有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顺延持续进行,保障贫困户永远脱贫,同时也间接的扶持了产业的发展。五、今后规划 按照西发【2015】 1号文件要求,西峡香菇产业上档升级需要我们围绕一个中心(持续高效),紧抓两个纲(科研、工厂化制棒),建好四个基地(全国最大的标准化基地、最大的绿色产品基地,最大的深加工基地,最大的出口基地)和四个中心(县级实力最强的研发推广中心、全国最先进的检测中心、全国最大的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实现四个跨越(一是从初级标准化向国际标准化跨越;二是从规模效益向集聚效益跨越;三是从富民产业向含税产业跨越;四是从硬实力增强向软实力并进跨越)。 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按照前沿化科研(优化品种)、生态化栽培(工厂化制棒)、标准化管理(基地化种植)、科学化监管(投入品整顿)、多元化服务(高端化设计)、品牌化经营(精细化加工)、信息化提升(互联网+)、国际化发展(出口创汇)的工作思路,靠科研支撑持续化,靠品质支撑生态化,靠工厂化支撑标准化,靠核心竞争力支撑品牌化一,靠品牌化支撑市场化,靠合作支撑信息化,靠信息化实现国际化。西峡香菇产业上档升级任重而道远。
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
2016年10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