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香菇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 发布时间:2023-06-12 14:56
  • 信息来源: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为加快推进随州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1-2日、9-11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食用菌协会、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有关人员,赴河南西峡、泌阳和浙江庆元三县考察了当地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县香菇产业情况

(一)河南西峡。西峡县面积3454平方公里,人口47万,是香菇主产地之一,2016年被授予“西峡香菇甲天下”荣誉称号,连续6年一直保持香菇单品出口全国第一,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西峡目前拥有1家食用菌科研中心,为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年生产销售菌种80万公斤。全县共有菌种企业100余家,其中10余家年生产菌种达50万公斤以上。目前建成制棒厂86家,标准化基地198处,全年香菇种植规模2.5亿棒。共有加工企业500多家,出口企业14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4家。2022年全县香菇及其制品出口额达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

(二)河南泌阳。泌阳县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人口90万人,是香菇主产地之一,全县香菇从业人员20多万人。泌阳县投资建成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全面私有化。全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00家以上,香菇年种植量近3亿袋,鲜品总产量达到45万吨。扶持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形成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泌阳亿健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三)浙江庆元。庆元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1996年获“中国香菇之乡”的称号,是全国最大香菇集散地之一,全县有50%以上人口从事香菇生产。建成全国第一家香菇博物馆、全国第一家县级香菇科研中心、全国第一家科普展示馆、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2022年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目录。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并审定多个香菇、灰树花等食用菌新品种,致力于为国有独资企业-庆元县食用菌种业有限公司和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母种。庆元县食用菌种业有限公司则以市场销售的方式,直供农户和种植企业使用,全年生产菌种约21万斤,占全县菌种生产总量的一半。

二、考察启示

(一)抓源头,聚焦科研中心,瞄定技术创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推广。西峡和庆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县级食用菌科研中心,从事食用菌育种驯化、菌种生产、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服务等工作,加强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和科研工作立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两县的科研中心都是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5人左右,还配备了专职管理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研发经费。西峡共投资1.2亿元建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成为了伏牛山食用菌产业集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核心,成功选育香菇品种9608,并不断改良,成为西峡近30年的主栽品种。泌阳创造出适合我国北方环境气候条件的“大袋小棚立体”香菇种植模式,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泌阳模式”,称为中国袋料香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建有先进的育种驯化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菌种冷藏库、恒低温洁净室等设施,具备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和推广条件。该中心成功研发推广“高棚层架代料栽培花厚菇技术”,研制出胶囊菌种改良及国产化技术,选育认定庆科20、庆元9015、241-4等10余个食用菌新品种。

(二)强政策,注重整体规划,强化政府引导。三县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奖励政策,引导、保障香菇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县都已建立“菌棒生产专业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其中庆元自2008年开始实施,西峡、泌阳两县自2018年逐步推行,部分制棒厂自有的灭菌柜、蒸发器分别超过10台。西峡、泌阳县内每家制棒厂年生产销售菌棒约200万棒,每棒售价2.7-2.9元,政府额外补贴0.2元。西峡、泌阳香菇种植基地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西峡各村由村集体建设菇棚,按照菌棒数量收取菇棚租金,其中每棒菇农支付0.2元,政府补贴0.2元。两县还制定了菌棒保险政策,每棒保险费用为1.3元,其中菇农支付0.3元,政府补贴1元。养菌出现问题可赔付1元,上架后出现问题可赔付2元,有效地提高了香菇生产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菇农种植香菇的信心。同时,两县还大力推行食用菌企业“煤改电、煤改气”政策,最高补贴比例可达50%。除此之外,各县还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泌阳投资30亿元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重点扶持培育泌阳县亿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庆元投资50亿,打造以新香菇市场为中心,“香飘四逸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三地合一的香菇小镇。

(三)重实效,坚持实用为主,严格风险防控。三县都从食用菌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外贸出口、技术服务等环节入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香菇产业链体系。但也都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源头防范,重视风险防控。在生产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研发、试验、推广紧密结合,确保菌种质量和生命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香菇种植基地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在加工方面,三县加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香菇罐头、干香菇和其他产品,三者各占1/3。加工企业更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和转型,设备条件相对简陋,基本实现以销售干品为主向销售干品、鲜品并重转变,以出口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变,以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产品转变,以香菇为主向灰树花、金针菇、银耳等多品种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幅度提升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水平。

三、考察建议

作为全国香菇四大主产区(湖北随州、河南西峡、河南泌阳、浙江庆元)之一,随州香菇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具备整体规模大、市场覆盖广、企业集聚强、外贸出口多等诸多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香菇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些风险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科研力量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食用菌科研中心,菌种品种、精深加工等研发攻关能力明显薄弱,没有自主品种,产品结构单一,经不起市场波动,在应对产业发展需求时略显吃力。二是随着香菇种植利润降低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全市香菇种植规模逐步缩减。三是企业融资困难,满负荷生产和转型升级源动力不足。四是由于外地出口退税、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的虹吸效应,出现部分骨干龙头企业和技术人员赴外地发展的现象,并呈扩大趋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峡、泌阳、庆元三县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坚持“一主(香菇)多辅,生态持续、创新转型、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菌种自主化、基地规模化、栽培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品牌化”的要求,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建议如下:

  1. 成立科研中心,配强技术力量。成立随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为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直属事业单位,设置人员编制5个,重点负责食用菌菌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新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开发、对外技术服务的内容。吸纳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自主选育更适宜随州种植的优质花菇新品种,解决我市香菇菌种“卡脖子”问题。办公经费来源以县级财政拨款为主,科技研发经费则通过科研项目争资立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来解决。

  2. 加大政策支持,激发产业活力。要大力支持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栽培模式,进一步推动香菇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努力提升种植技能,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同时,积极引导食用菌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市政府下属的城投、建投等融资平台建立发行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绿色债”,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适时引导出口企业从传统的干香菇出口为主向干、鲜香菇并重转型,从单一香菇品种向多个食用菌品种转型,从销售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型,从出口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型。积极探索裕国菇业香菇“溯源之旅”等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三产融合新业态,加快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进一步推动随州香菇产业迈向中高端、融入双循环、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借鉴典型经验,优化产业服务。借鉴庆元县香菇小镇、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引导优势要素集聚,筑牢产业发展合力。大力支持随县香菇产业博览园项目建设,力争建成集产业技术研发、产品交易、电子结算、加工仓储、冷链物流、文旅服务、质量检测、信息发布、教育培训、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聚集发展,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3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