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专汽产业转型升级、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4-06-24 09:16
  • 信息来源: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随政办发〔2024〕12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专汽产业转型升级、

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专汽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6月11日

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专汽产业转型升级的

指   导   意   见

湖北是全国汽车大省,是全国汽车产业链条最完整、集群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重要节点城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品种最齐全、资源最富集、特色最鲜明、区域集中度最高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先后荣获11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拥有85家资质企业,220家专汽及零部件企业,年产量超20万辆,全国市场占有率超15%,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加快构建专汽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体系,赋能随州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重要增长极,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度融入全省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功能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部署,锚定新能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方向,聚焦千亿级产业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专用汽车产业“两大示范基地”,树牢供应链思维,建设供应链体系,强化链主引领、创新赋能、服务支撑、人才支持、品牌塑造,构建协同发展产业生态,推动专汽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随州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专用车制造基地和创新中心,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金字招牌,做实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产业支撑,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随州贡献。

到2026年,随州专用汽车产量超25万辆,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培育百亿级企业3家以上、50亿级企业4家以上,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链主企业,引领专汽能级跃升。招大引强。深化与三环集团合作,采取自建或共建模式在随州建设专用底盘生产线,新建零部件产业园,实现上装、底盘一体化研发生产,扩大湖北专用底盘市场份额,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的专用底盘品牌。(责任单位:曾都区政府、市经信局、市招商局)择优扶强。支持程力集团打造百亿级企业,发挥场景、资质、规模、市场等优势,释放新能源底盘产能,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增值服务全产业链闭环。支持齐星、楚胜、凯力等重点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责任单位: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信局)培新育强。支持新楚风量产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打造集全景展示、科研协同、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责任单位:曾都区政府、市经信局)到2026年,三环集团、程力集团、新楚风公司3家专用车底盘生产企业年总产量超5万辆,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00亿元以上。

(二)建设供应链平台,助推产业固本强链。依托湖北长投集团、三环集团,联合随州国有资本和重点企业组建专汽供应链公司,促进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变革。创新一套金融服务,设立20亿元的专汽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企业重组、氢能、热管理等前沿技术研发、底盘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引入宏泰集团、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与随州金控集团合作组建专汽数智化融资租赁平台,为链上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担保、贷款、商业保理等金融服务,健全供应链“金网”。(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金控集团)打造一批集采中心。支持湖北交投集团、湖北长投集团,依托随州电厂铁路专线加快建设大宗原材料集采和加工配送中心,打造随州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支持广水杨寨利用铁路专用线,畅通“海江铁联运”新通道,建设年吞吐量500万吨的物流基地;推动随州汽配大市场扩容提质,招引知名零部件企业来随建厂、设立本地仓,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降低采购成本,建设物流“地网”。(责任单位: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广水市政府、曾都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依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湖北长投集团,联合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定期发布专汽价格、产销量、二手车交易、用户满意度等综合指数;推动随州专汽销售及后市场服务数字化,推进销售业态重构,打造专汽售后整体业务新模式,密织数字化“天网”。(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市汽车行业协会)打通一条内外贸易通道。瞄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线上线下两大板块,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武汉国际商用车展等知名展会,拓宽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加强与央企国企抱团合作、借船出海,为企业提供海关AEO高级认证培育等服务,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力开拓海外市场,打造贸易“商网”。(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随州海关、市经信局)到2026年,产业基金带动产业投资超100亿元,融资租赁资金规模超80亿元,大宗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年均下降1%以上,专汽企业上云入网率超70%,专汽出口额年增长超10%。

(三)构建创新体系,培植新质生产力。设立创新联合体。支持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发挥作用,构建以“用”为导向、“链主”企业牵头、“链创”平台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作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采取定向项目研究、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搭建全省科技创新供应链天网平台随州专区;加快建设随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推动技术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随州。(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打造行业“小巨人”。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开发更多具有含金量、含新量的“高精尖”产品,争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责任单位:市经信局)推动生产智能化。深入实施技改焕新行动,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支持企业“智改数转”,引进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中国移动随州分公司、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新发展新模式。针对城市环卫、应急救援、危化品运输、幸福养老等应用场景,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专用车测试区,定向开发智能化、人性化专用车型,加快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商向“制造+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责任单位: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中国移动随州分公司、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到2026年,新增发明专利100项、专精特新企业50家、数字化车间40家。

(四)完善公共平台,实现服务开放共享。提供一站式检验检测。优化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服务,全面提升专用车性能质量检测、计量检测、产品鉴定检验综合能力,降低检验检测成本;完善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功能,开展专用车标准检测、应急装备实景测试、应急培训演练等业务;用好国家无线电监测检测中心,为全国无线电监测车提供校验测试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曾都区政府、湖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随州监测站)搭建全景式展销窗口。建设专汽销售中心、房车租赁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举办专用汽车博览会、安全应急交流大会、经贸对接会等活动,充分展示随州专汽“专攻天下”文化底蕴,打造展销一体化专用汽车“特色小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随州国投集团)完善综合性售后保障。依托主机厂售后服务网络,建立“前置配件库”,优化网点布局,完善专汽维修体系;利用物联网、车联网技术,通过云诊断、云指导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到2026年,建成行业领先、全国一流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中心,每年为随州专汽企业节约检测成本5000万元以上。

(五)提升质量标准,叫响随州专汽品牌。突出标准引领。积极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加快出台危化品常压罐车、高空作业车、房车等团体标准,积极申报“随州专汽”集体商标,提升行业话语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汽车行业协会)坚持质量优先。举办质量大比武、产品创新大赛等活动,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管理控制、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汽车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监管。发挥随州汽车行业协会作用,完善行业自律公约,大力推广示范合同文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销售队伍建设管理,探索销售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汽车行业协会)

(六)聚焦引育留用,打造人才聚集洼地。探索公聘民用、“人才飞地”、科技副总等模式,全方位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定期举办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了解前沿技术、先进理念和现代管理制度,将企业家培养为专汽转型升级的“领跑者”和“创新者”。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技能人才新模式,依托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专用汽车制造、检测维修等环节,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随州工匠”。(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优人才成长环境,落实人才公寓、职称评审、社会保障等政策,提升技术研发人员和技能人才获得感,让专汽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随州国投集团)到2026年,专汽领域“人才瓶颈”基本得到解决。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要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推进、政企互动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二)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动态调度和跟踪督办,定期开展工作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

(三)强化要素保障。做好政策承接、工作衔接、项目对接,为专汽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用气,优先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专汽领域。


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随州香菇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湖北是全国香菇主产地,香菇产业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香菇出口全国第一。随州是世界高品质香菇核心产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全市香菇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种植规模近4亿袋,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随州香菇”品牌价值176.28亿元,位列全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之首。为加快香菇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度融入全省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功能布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决策部署,紧盯“服务湖北、引领全国”定位,树牢供应链思维,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香菇“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通,实现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随州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2024年—2026年),打造千亿级随州香菇产业,外贸出口超过15亿美元,做强“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把随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香菇交易中心、研发中心、加工中心、出口中心。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供应链,高标准打造服务平台

1.搭建香菇供应链平台。鼓励引入国内供应链头部企业,联结裕国菇业、品源现代等香菇产业龙头企业,引导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参与,组建供应链公司,开展互联网交易、供应链金融、智能冷链物流、价格指数发布等核心业务,推动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2.打造全国香菇交易中心。加快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批发交易、冷链物流、共享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交易功能。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线上一站式询价、撮合、交易、结算的香菇智慧运营服务平台,推动市场向标准化、规范化、溯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到2026年,将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香菇交易中心。

3.建设高效仓储物流体系。依托湖北长江新材公司、湖北香菇集团,用好现有物流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田头冷库和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整合香菇主产区、供应链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仓储物流资源,建设以随州为调度中心、联通全国的智能云仓。完善香菇冷链配送服务,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农产品冷链服务体系。到2026年,将随州建成全国最大的香菇云仓中心,年储运能力达到30万吨。

4.拓展香菇供应链金融。创新香菇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开发香菇存货贷、仓单贷、票据贷等新型金融产品,满足香菇研发、生产、加工、贸易全链条融资需求。设立香菇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产品贸易、基金投资等形式,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

5.发布香菇交易价格指数。建立香菇交易价格指数发布机制,定期发布香菇价格、关联产品交易量、市场行情分析等信息,为全国香菇产业提供客观、科学、量化的市场价值参考,提升随州在全国香菇产业中的市场定价话语权。

(二)重塑产业链,高质量延链补链强链

6.提升优质香菇菌种研发能力。依托随州香菇科研推广中心、湖北香菇集团,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等知名菌种研发机构合作,联合湖北森源、长久菌业等优质菌种研发企业,建设新品种实验基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核心菌种的自给率、覆盖率,建设全国香菇菌种研发供应中心。到2026年,全市优质菌种产量达到2亿斤,满足全省并辐射全国菌种供应。

7.壮大香菇机械制造产业。围绕香菇菌种繁育、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全过程,重点培育菇鲜美、楚阳机械等香菇机械制造企业,结合专汽产业技术优势,开发“高精尖”香菇机械,形成集粉碎、拌料、装袋、封口、灭菌、刺孔、注水、烘干、切割、提取、炒制、灌装于一体的香菇机械制造体系。到2026年,全市香菇机械产值突破10亿元。

8.扩大香菇标准化种植规模。以随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香菇)为载体,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三化”香菇种植示范基地,推广“集中制棒、分户出菇”“四季出菇”等新技术,建立香菇产业技术、模式输出地。到2026年,全市香菇种植规模超过4亿袋,其中“三化”香菇基地种植规模占比达到80%以上。

9.推进香菇精深加工提档升级。重点支持湖北香菇集团、湖北长江新材公司三年百亿元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做大做强裕国菇业、品源现代、肽源实业等本土企业,培育孵化翔天科技、炎顺科技、绿美宝食品等中小企业,优化香菇产业精深加工结构布局,促进香菇产业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到2026年,力争培育50亿级产值企业2家、百亿级产值企业2家、上市企业1家,全市香菇加工产值超过500亿元。

10.加快香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坚持国内国际、线上线下双发力,整合湖北香菇交易市场资源,联通全国香菇主产区,对接航空公司、大型商超,借力电商平台,扩大内销份额。支持香菇出口企业开展海关AEO认证、国际产品认证,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积极参加“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常态化开展“抓服务、抓规范、提品质”专项行动,巩固出口优势。到2026年,培育出口过亿美元企业3家、过千万美元企业30家,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内销占比达到50%以上。

(三)提升价值链,高水平赋能产业增效

11.健全香菇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和链主企业,构建菌种繁育、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等标准体系,重点加快制(修)订香菇酱、香菇浓缩汁、香菇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统一规范本地香菇生产技术指南和产品包装标识,开展香菇“从基地到餐桌”全程数字化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将随州打造成为全国香菇产业标准高地。加快湖北香菇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开展香菇产品物理成分、食用价值、安全性能等检测服务,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12.提高“随州香菇”品牌价值。建立完善品牌使用授权管理机制,推动“随州香菇”成为全省共建共享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持续办好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创新“随州香菇”品牌赋能,增强随州香菇产品质量公信力,提升随州香菇产品附加值。到2026年,“随州香菇”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巩固全国食用菌品牌行业第一的地位,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13.提升香菇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依托香菇供应链平台,精准对接香菇资源化综合利用市场需求,精准回收香菇废弃菌棒等副产物,在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回收制棒等循环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打造现代香菇资源生态循环产业链闭环。到2026年,香菇资源高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4.强化香菇产业科技人才支撑。加强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内一流食品药品高校院所,开发香菇预制菜、休闲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湖北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随州香菇学院,培养香菇种植工、香菇经纪人、香菇产业化领军人才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全国最大的香菇人才输出地。

15.增强香菇产业联农带农效果。强化香菇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拓展香菇文化展示、产品展销、休闲观光、研学体验等功能,培育香菇“邮箱、冰箱、后备箱”等新业态,促进香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运用“订单收购+托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地方政府和市直相关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

(二)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市级统筹、属地推进、部门联动、政企互动的现代香菇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将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

(三)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出台香菇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继续落实《随州市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研究出台随州香菇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支持意见,将随州香菇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的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的优势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