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召开《随州市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视频)
  • 发布时间:2023-12-08 12:3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12月7日,我市召开《随州市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使用事业编制支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市委编办、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期,我市出台《随州市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旨在推动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编制在人才集聚、人才激励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明确从全市事业编制总量中统筹100个事业编制,建立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以下简称“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市直事业单位及引进服务企业的高层次人才。

  

发布会上,重点就《细则》中提出用事业编制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办法进行解读。如企业引进45周岁以下的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其编制、人事关系统一安排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该模式引进的人才,可参照“公聘民用”引才办法享受年薪30%、最高10万元的生活补贴,并给予用人企业1-3万元引才奖励。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细则》有关情况


市委编办副主任张豫


起草背景


一是人才工作出现新任务新要求,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灵活机制柔性引才。


二是编制对各类人才具有重要的磁吸效应,“有没有编制、能不能获得编制”成为各类人才选择就业地的重要条件,编制资源成为吸引人才的“磁极”。


三是部分领域“无编可用”制约了人才招引工作,市委编办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用编核准工作。



起草过程


我市认真学习《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湖北省省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等文件精神,参考借鉴部分地区做法,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相关部门意见,经市委编委研究通过,最终形成《随州市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细则》。


主要内容


《细则》共计10条,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


一是明确编制池总量和使用范围,市委编委从全市事业编制总量中统筹100名事业编制,建立市直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


二是明确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申请条件,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市中心医院、随州一中、随州二中以及企业引进博士或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三是明确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专项事业编制实行部门管理联动机制,强化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和沟通协作。


四是明确退出回收机制,用编单位出现空编,使用专项编制的人员自动转为占用空编,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因调离、辞职、解聘等情况离岗后,所用专项事业编制收回,重新循环使用。


五是明确编制管理要求,严禁其他人员挤占、挪用专项事业编制,严格实行人编对号。


特色亮点


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实行专编专用、动态调整事业单位在空编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空缺编制引才;


《细则》创新性增加了引进服务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可由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内容


破除编制“一核定终生”的固有思维,打破编制资源地区、部门所有“藩篱”。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记者提问

本次发布的《细则》,提出了用事业编制支持企业引才用才的新办法,请问该模式具体如何运作并有哪些支持政策?

市委人才办主任、四级调研员范邹


答:具体而言,企业引进45周岁以下的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实际需要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其编制、人事关系统一安排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引进人才与用人企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协商签订人才服务协议,服务期限原则上不低于2年。


用人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形势变化、岗位需求调整等原因提前解除人才服务协议,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可协调推荐引进人才到我市其他相关企业工作。


引进人才在我市工作期间,经与用人企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协商一致,可将劳动关系转移至企业,所用专项事业编制收回;也可选择全职在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待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有空编后收回专项事业编制。企业引进人才因调离、辞职、解聘等情况离岗后,所用专项事业编制收回,重新循环使用。

  

通过该模式引进的人才,可参照《随州市“公聘民用”引才办法(试行)》(随人才〔2023〕2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即引进人才在非公企业服务满1年的,按年薪30%的标准给予个人一次性生活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按博士或正高级职称3万元、硕士或副高级职称2万元、本科或中级职称1万元、其他急需紧缺人才1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引才奖励。同时,引进人才可按规定享受炎帝人才支持计划有关政策,各地各相关部门优先协调解决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需求,并在我市专家休假体检慰问和相关评先评优活动中给予优先考虑。


记者提问

我市正全力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加快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那么请问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具体渠道和程序是怎样的?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聂红昕


答:组织用人单位征求需求并发布公告,每年年初市人社局向市直各主管部门收集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拟定招考职位和招考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在湖北省人事考试网、随州组织网、随州市人社局网和各大高校等网站发布招聘公告。

组织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应聘人员按照公告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报名资料发送到指定邮箱,后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合格的报考人员,报市人社局备案。

组织开展招聘并考核录用,对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认可的专家、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用人才等,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当场确定人选。

记者提问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集中交汇点,请问贵校在打破校企人才壁垒,吸纳企业高层次人才进校工作方面有哪些政策和待遇?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梁学军


答:一是畅通校企人才交流渠道,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派遣高水平教师到企业工作,开展科技研发、技能培训。


二是创新校企人才引用模式,对重点产业企业中符合我校内涵建设需要,且有意愿到校工作的现有高层次人才,经相关部门批准,可直接招聘进入我校,按照在职在编正式人员进行管理,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发放基本工资,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三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高地,对于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可由我校申请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增强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提升企业招聘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