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三里岗镇车佛村村委会财经委员段军庭—— 当“牛倌”带民富 作“村官”有担当
  • 发布时间:2024-10-21 10:1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随着乡村振兴大战略的实施,农村成为希望的田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一批新农人脱颖而出。
  随县三里岗镇车佛村村委会财经委员段军庭,就是千万个返乡创业者的代表。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发展种养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敢闯敢拼,就一定能有收获”
  “创业难,但只要敢闯敢拼,就一定能有收获。”近日,段军庭一边拌料,一边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
  段军庭今年38岁,18岁便到深圳市龙华富士康打工。第一次踏入社会,谋到人生第一份工作,他倍加珍惜,跟着师傅学技术、长知识,几年下来从徒弟变成了师傅,深得老板赏识,成为公司设备工程部技术员、制程工程师。
  “虽然每月有8000多元的收入,但独自在外打工,孤独常常袭来,每到夜晚,想家想父母的心情更加迫切。”段军庭回忆往事说。
  2014年,段军庭回到家乡。通过对多个创业项目的比对,他看准了养牛项目,当年养牛10余头,从技术主管转变成“牛倌”。也许是天生好学,仅一年时间他就掌握了养牛技术,不仅能解决自己在养殖方面的难题,还帮助了其他养殖户,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和信任。
   “踏实肯干,产业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距离段军庭的犇腾家庭农场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几头毛色光亮的小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哞哞”声此起彼伏。农场内,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连片排列,棚外供给肉牛过冬的草料已经卷好、码齐,段军庭也正忙着为牛“配餐”。
  “肉牛养殖若想获得高效益,必须科学饲养、精细管理。”段军庭说。为了给牛吃上科学营养的饲料,他种植了近20亩苏丹草和墨西哥玉米草,还收购周边农民的玉米、高粱、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作为饲料。这些粗饲料经过粉碎发酵再加工,既提升了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又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优质肉牛生产和农作物循环利用,也走出了一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
  牛棚可以称得上是段军庭的“第二个家”。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这里忙碌。进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牛的身体状况。“你要看它们有没有生病,有没有胀气。”段军庭说。
  目前,段军庭的家庭农场存栏肉牛20余头,已经出栏10头,农场内还种植袋料香菇1万袋,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吸纳周边群众就业10余人。
  “下一步,我想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段军庭说道。
   “我必须挑好担子,带好路”
  2018年,正值车佛村村委会换届。“段军庭一家在村里口碑非常好,他在外面打拼了很多年,见过世面、又有眼光,所以想吸纳他到村委会,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车佛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东方说。
  接到邀请,段军庭没有犹豫,就到村里参与村委会换届,担任财经委员。段军庭主要负责村里各类报账、乡村振兴、档案规范化建设管理等工作。“他肯吃苦,点子多,脑子好使,为村里制定的发展路子可行。”村民们这样评价段军庭。
  很多村民看到段军庭养牛效益不错,也想参与其中,可那句“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老话儿早已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技术不过硬带来的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看出了村民的顾虑,段军庭现身说法,鼓励大家大胆养殖。目前,村里已有4户探索肉牛养殖。
  如何让困难群众拔掉穷根?段军庭表示,香菇产业是三里岗镇的优势,优势产业不能丢,要进一步扩大栽培效益。农村有大量秸秆未被充分利用,应减少秸秆乱堆乱抛和露天焚烧,综合利用、改善环境。中药种植也是一种致富的好途径。
  “产业发展永远在路上,身为村委会委员,我必须挑好担子,带好路,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段军庭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