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县淮河镇全力支持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着力打造随县“美丽乡村”龙泉村、湖北“和美乡村”龙凤店村、国家“红色美丽村庄”桐桥畈村,投入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实现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激活淮河源头乡村振兴动能,助力随县优化营商环境。
湿地公园:百倍呵护淮河源
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把打造“美丽淮河”作为“美丽中国”的一号工程,将用“绿色长廓”呵护千里淮河,湖北也将打造“美丽淮河源头风光带”。恰逢其时,湖北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单位验收,这是顺应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需求,淮河国家湿地公园将承担起千里淮河源头湿地生态保护的历史使命。
淮河源生态系统的“保护神”。2017年12月,淮河国家湿地公园被批准为“试点单位”。但由于各种原因,湿地公园保护机构于2021年4月才得以成立,2022年初编制人员才陆续到位,这时距国家规定的验收时间不足两年,于是,序幕拉开,时间拉紧,责任拉满,同时开展规划修编、标桩立界、建设选址、办法制定、生态保护等系列工作,公园主导,镇村一体,统筹推进,硬是两年干完了五年的事。
淮河水哺育人民的“呵护人”。水是湿地的灵魂,湿地是淮河之肾,是公园管理的核心。湿地公园出台《湖北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行“3+5+X”巡护管理机制,与公园内5个村联合组建巡护队,常态开展“五禁”(禁采、禁伐、禁猎、禁捕、禁渔)专项巡查;依托桐柏山淮河源两省六市检察协作机制,与桐柏县检察院开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成立随县“淮河源公益诉讼示范基地”“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
淮河镇绿色发展的“守护兵”。近两年来,湿地公园十分注重区域内生态保护的巡查与处置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时制止违规捕捞、狩猎50余起,处置盗采砂石10余起,拆除违建房屋8间、河道拦网800余平方米,关闭河岸养殖场6家,取缔采砂场3处,救助各类野生动物30余只。同时,积极与河南桐柏县相关部门开展协调会商,达成水源及水鸟共同保护协议,移交问题线索12条,发出检察建议18份,督促恢复植被60余亩。
龙泉村:产业兴旺美丽村
千里淮河源,生态龙泉村。位处鄂豫交界、淮河之源的淮河镇龙泉村,有着47.7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4.6万亩广阔山场;村域内拥有5个文旅项目,其中有三大3A级以上景区。是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旅游名村,也是随县十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日前,湖北电视台在《小城故事多》栏目专题报道该村,题目为“淮河源头‘漂’出旅游村”。
美丽项目建设美乡村。近几年,龙泉村争取各类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整村规划,持续有序推进,先后完成“集村庄整治、水网改造、民宿打造、文体广场与田园观光于一体”的汪湾“田园综合体”,包装提升出山店、李庄、高岗三大村庄宜居水平,整治提档四大淮河支流入口环境,绿化亮化6公里高速连接线生态通道,与三大景区及湿地公园规划统筹、资源同享、发展同向,已成为随北“村景一体、山水一色、品质一流”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文旅产业发展富村民。龙泉村依托山水之资源、桐柏山之名片、淮河源之品牌,深挖文化内涵,坚持融合发展,做好“游山玩水”文章,持续十五年不间断,实现文旅产业“一业独大”“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千里淮河第一漂”西游记漂流、国家3A级景区“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神农部落、国家3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休闲农业示范点”慈云居生态园,还在打造“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随县玉皇顶文化园”两大项目。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68家、精品民宿12家,1000余人围着旅游转,村民年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社会文明新风进家庭。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在村内创业,全村500户家家都有事做、人人有活干。现在就业机会多了,抹牌赌博的少了;村民收入多了,邻里是非少了;庄上偷鸡摸狗的不见了,山上毁林烧炭的消失了……反衬出龙泉村产业振兴的巨大魅力。通过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务工挣薪金、租地收租金、开店赚盈利、入股分红利,景区与村民亲如一家、融为一体,为乡村振兴与村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凤店村:古韵板栗和美村
千年板栗园,古韵龙凤店。近两年,淮河镇龙凤店村以便捷的区位优势、驰名的谢家湾板栗为名片,依托淮河国家湿地公园,致力打造“产业三园”(艾草产业园、循环经济园、特色种植园),村集体经济年增长10万元以上;加快建设“和美家园”,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以“三大项目”(和美乡村、湿地保护、土地整理)为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和美项目落地“四水”分。水净则村美,2023年春,龙凤店村争取省“和美乡村”试点建设项目,以谢家湾为试点,投入资金420余万元,在统筹规划、特色打造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水环境”工程,实现“四水”网络配套。以达标井水与镇区自来水相衔接,保证村湾49户村民用上安全的“饮用水”;建公厕、改户厕,配套设施,铺设管道1600米,分类处理“生活污水”;整修3口生态堰,修建排水沟1800米,合理引导“雨水”入塘;整修河堤及入河口1500米,美化河道环境,净化“河水”水质。
湿地保护共谋发展惠万民。借力公园,共谋发展,这是龙凤店村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2023年,正值谢家湾“和美乡村”建设与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同地域、同时间展开。可“粥少僧多”,如何保证桥梁修建、道路提档、村庄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龙凤店村与湿地公园共同谋划,实行“项目分家、资金叠加”的办法,由湿地公园出资800万元修建老街大桥、扩改并刷黑2.2公里进园道路、铺设3000米古板栗园游步道,由龙凤店村出资400万元打造谢家湾村庄、整治沿途环境。一个目标、双向发力、多方受益,惠及淮河镇区万千居民。
千亩板栗园林古韵生。淮河谢家湾因三面临河,千百年来,湍急的河流自西向东蜿蜒而去,冲积成一片U字型回水弯,千亩滩涂犹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盆里还承载着500年古板栗树的历史。因其独特无二,人们便称这里为“千里淮河第一湾”。这片滩涂面积1040亩,其中板栗林园710亩,现有百年以上板栗树400多棵,300年以上板栗树24棵。这里板栗无虫、古树苍劲、环境宜人,已被纳入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保护区,成为“淮河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
桐桥畈村:生态美丽红色村
英雄桃花山,红色桐桥畈。如果说龙泉村是淮河镇产业发展的“龙头”,那么,“凤尾”的角色非桐桥畈村莫属。近几年,桐桥畈村深挖红色文化,成功申报国家“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淮河镇以红色基因激发村两委“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来”,凸显高山村资源优势,诚招乡贤回村创业,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特色养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红色项目落地桃花山。桃花山位处桐桥畈与草店交界处,最高处758米,这里地势险峻,因相邻几座山峰形似桃花而得名。1935年6月1日,高敬亭率领红28军与国民党32师独五旅在这里激战一天,缴获敌人轻机枪2挺,步枪200余支,造成敌人死伤600余人;红军牺牲4人,伤10余人。这场战争是红28军西征受挫后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对后来鄂豫皖边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放后,这里成为后人缅怀先烈之地,也是“红色美丽村庄”的英雄之地。
英雄故事再现展览馆。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桐桥畈村成功申报国家“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争取资金400万元,随后系统规划、专业设计、精心实施,一年内先后建成“红色美丽村庄”村标1处、红色广场1个、红28军展览馆及体验馆3栋、烈士纪念碑1座,打通红军展览馆至烈士纪念碑5公里连通道路,全面整治了村庄及沿路环境,红色文化引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批批干部、学生来这里聆听红色事迹、祭拜革命先烈、汲取革命力量,昔日高山穷困地成为今日红色美丽村。
同心同德发展桐桥畈。发掘红色文化,发展绿色产业,这是桐桥畈村近两年所走的“红绿融合”发展之路。村党支部书记李四代特意把微信昵称改为“桐心桐德”,时刻提醒自己牢记“桐桥畈”发展,在任职履责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3年,村干部三下江苏常州,请回本村成功人士周超,回乡成立“随州市淮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入1900万元,投资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已流转本村撂荒土地300余亩,用于种植香稻、玉米;同时,利用粮草转化物养殖牛羊百余头;依托红色文化,先期打造两幢别墅民宿。红色引擎带动桐桥畈村民养牛1800多头、养蜂1000多箱……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