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府河镇紫石铺村:智能化育秧助春耕
  • 发布时间:2024-05-06 09:3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育秧大棚区内,水稻秧苗长势喜人。
 

 近日,走进曾都区府河镇紫石铺村香稻示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育秧大棚区内,水稻秧苗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合作社负责人肖世宝正在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以提高育秧标准。“这两天温度高,苗长得也快,看着这绿油油的秧苗,就好像看到了丰收的希望!”肖世宝高兴地说。
  厂房内,工人们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娴熟操作,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上传送带,机器自动填入营养土、浇水、撒种、再覆土,一个个播种均匀的育秧盘制作完成后,再由工人集中放到催芽室进行管护。
  “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亩,计划种植2000亩常规稻、2000亩香稻。”肖世宝介绍,目前分三批进行育秧,第一批育秧23000盘,现在是第二批集中育秧,计划育秧34000盘,第三批计划育秧50000盘。
  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助力春耕提速。在合作社的春耕备耕区摆放着密密麻麻、正在育苗的秧盘,预计20至30天后这些秧苗就能进入大田进行培育。
  “传统育秧模式,完成一栋大棚的摆盘、上土、播种、覆土等工作,需9人每人8小时工作量;通过育秧中心的自动精密播种流水线,再到棚内叠盘的摆放,仅需3人就可完成。”肖世宝介绍,今年花费20多万元引进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该生产线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控管理,只需要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育秧的所有环节。每天出盘量在7000盘左右,可以栽种30亩水稻,配合滴灌技术,整体出芽率达到98%。
  秧好一半禾,苗好一半收。府河镇因地制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现场对农户进行育秧新技术推广、种植育秧等技术培训,提供育秧关键环节指导,及时解决种植户在水稻育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今年水稻增产、农业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