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小黄鳝“拱”出富民大产业 ——桑双建的黄鳝养殖之路
  • 发布时间:2023-12-01 09:2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11月17日,广水市郝店镇恒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保温大棚中的养殖箱整齐排列,进水、出水管水流不断,鳝鱼宝宝们栖息水底,静候黄昏时食盘上的美味。
  “基地采用无土流水养殖,严格把控水温、水质。”说起自家合作社养殖的黄鳝,负责人桑双建的自豪溢于言表,“我们将蚯蚓、鱼磨成原浆,搭配活红丝虫喂养,确保鳝鱼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桑双建是郝店镇人,2015年从事虾鳝混养。十几万尾黄鳝售出一空后,他赚取了黄鳝养殖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桑双建准备大展身手,扩大养殖规模,却发现市场上野黄鳝苗质量参差不齐,培育孵化率极低。如何提高孵化率,从源头把控质量?
  桑双建决定搁置养殖计划,赴孝感等地“取经”。2022年,学成归来的桑双建打算回乡创业。几经考察,他发现郝店镇郝店村地理位置优越,附近河流水质纯净度高,十分适合黄鳝养殖。
  彼时,郝店村刚成立乡村合作公司,产业发展缺项目。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出资650万元,发展鳝鱼苗孵化及成品鳝鱼养殖项目。
  说干就干。合作社流转山场20亩,建设7000平方米鳝鱼苗繁育基地。拓宽道路、修建泵站、搭建厂房、购置设备……短短6个月,基地落成。
  “手续都是村里代办,这次合作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桑双建欣慰地说。
  万事俱备,桑双建购进黄鳝亲本母体,着手开展鳝鱼苗孵化。“厂区分孵化、暂养、幼苗、养殖四个区域,实行全链条生产、全流程把控。”桑双建说,技术员会定点巡视鳝鱼苗喂养情况,登记反应异常的养殖箱。后期还将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实时监控鳝鱼苗生态安全。
  “鳝鱼孵化、养殖对水源要求极高。”桑双建说,今年七月突降暴雨,养殖水源充满泥沙,合作社的鳝鱼苗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为确保水质,基地坚持每周更换出水滤芯。“换一次要花1000多元,压力巨大。”桑双建苦笑道。
  “去年鳝鱼苗年孵化600万尾,售往浙江等地,利润约600万元,村合作公司分红约40万元。”郝店村党支部书记宋和国算了笔账后,决定追加100万元投资,和桑双建新建二期20亩成品鳝养殖基地,养殖50万尾鳝鱼。基地计划同步开展50名“新农人”培训,将2000个标准养殖池出租给养殖户,以“大棚租赁+技术指导”方式引导农户发展鳝鱼养殖,预计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基地调研,了解到基地资金短缺的情况后,帮助申请100万元贴息贷款,助力二期成品鳝养殖。
  “二期项目预计明年5月投产,建成后年产值达1500万元,村集体可获利120万元。”宋和国说。
  养殖基地蓬勃发展,周边村民同样受益。基地建成后,先后有70余人来基地务工,脱贫户王习平便是其中之一。王习平是郝店村村民,过去家庭经济困难。“平时就在基地看鱼苗,给养殖池换水,月收入4000元。活不累,还能兼顾家里。”王习平满意地说。
  目前,郝店村鳝鱼孵化基地已培养10名本土技术员,成为湖北省五大鳝鱼苗孵化基地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