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逐“绿”而行风光无限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随州观察之二
  • 发布时间:2022-06-13 08:2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绿色发展理念之下,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成为许多城市的追求。
  随州挖掘独特的气候资源,充分利用风、光优势,风能、太阳能装机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年发电量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
  追风逐日,深挖气候优势
  2004年,国家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听闻此消息,我市气象部门联合市发改委积极向上争取,得到省气象局大力支持,随州成为全省6个风能资源观测点之一。
  测风?在哪选址?一切并不容易。当年4月,市气象局开始了“追风行动”。
  气象人带着便携式测风仪器,在山地峡谷、冲畈河谷等地方开始“找风”。他们顶风冒雨,送阳追月,穿过荆棘,爬过山丘,走过人迹罕至的丛林,先后在全市多个可能存在大风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测。
  随县殷店镇四十里冲,百姓口中的“大风口”,那里人烟稀少,沟壑纵横,荆棘丛生,条件十分恶劣。
  测风需要建设测风塔。风向杆、设备、电缆等各种材料也是经过卡车、拖拉机等多次周转才运到现场。
  焊接电压不够,在集镇焊好运过去;用水不足,几人用水桶到山下河沟里担;避雷针达不到技术标准,铺设200多米的地线引到山下……面对各种困难,气象人想尽办法克服。
  为了数据准确,“追风小组”根据高度、坡度,先后建了10米、40米、70米等多个高度测风塔。
  “每月现场采集数据,且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我们把重达30多斤的台式电脑搬到现场,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读取。”市气象局副局长姜海鸣回忆。
  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市准确摸清了全市风能资源分布、大小等情况。
  亲自参与并见证了随州“追风行动”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刘敏介绍,“随州地处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中部,风速分布较集中稳定,北部山区50~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5.5米每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50~350瓦每平方米,是我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可利用性很大。”
  2012年,在省气象局的指导下,我市又开始了太阳辐射观测和精细化推算。“随州年日照时数在185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达4600-4800兆焦耳每平方米,属于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陈正洪表示。
  “正是气象部门追风逐日,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源,才有了今天我市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局面。”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朱世杰说。
  逐绿前行,成就绿能第一
  随北二妹山、金锣山等数十座山头,一个个白色的巨大“风车”迎风矗立,向风借“电”。
  资料显示,二妹山80米平均风速大部分在6.0~6.5米每秒,风功率密度超过260瓦每平米,风资源比较优质。
  2012年,国家能源巨头华润集团开始在二妹山进行风电项目投资。
  “我们一期总装机4.98万千瓦,预计年发电1.3亿度。”华润新能源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龚彦峰说。“建成后,二妹山风电场年均发电2.7亿度,效益非常可观。我们加紧布局了二期、三期项目,总装机达到15万千瓦。”近年来,华润集团在随州投资超70亿元,建设单体风电项目18个,覆盖随县、广水市12个乡镇,已运营装机达95万千瓦。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市大力吸引大型能源企业抢滩,华能、中广核等一批能源企业相继而来,建起了界山、寿山等多个风电站,我市新能源产业进入历史发展中最快的一个时期。
  2014年8月,我市首家、湖北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淅河马鞍山10万千瓦地面光伏发电站开工。随后,万和、万店等光伏电站纷纷启动建设。
  据了解,我市在全省抢占先机、引领示范,建设风电场19座、集中式光伏电站2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783座、生物质发电站3座。
  截至去年底,我市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96.87万千瓦,占全省17.88%;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05.33亿千瓦时,占全省26.78%,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00万吨,减排1994万吨二氧化碳,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双碳驱动,擦亮绿色底色
  绿色是底色,生态是生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基本上完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风电、光伏将成为发电的主力。
  近些年,我市抢抓新能源发展新风口,招大引强,“头部”赋能,吸引了国能、华润、中广核、中电建、国家电投等17家能源龙头企业前来布局,新能源产业集聚壮大,链条飞转。
  《随州市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能源投资800亿元,努力实现装机总量800万千瓦的突破。
  目前,国能集团投资64亿元建设百万千瓦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聚力打造华中区域中心。随州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总投资60亿元、年产20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国华能源投资50亿元建设全省首个绿氢能源基地,将推动随州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链条式、特色化发展。
  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坚持“双碳”目标引领,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完成新能源投资400亿元,新增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风光发电实现倍增,储水蓄能、化学储能实现新突破,奋力向新能源强市迈进,扛起美丽湖北绿色示范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