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芝麻开花节节高 ——随州这五年之人民生活篇
  • 发布时间:2021-12-02 12:0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充满深情、质朴真诚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
  随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16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1.9%,医疗保险参保率99.5%,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达到100%……
办好实事,聚焦民生解难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五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全力破解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社会稳定之基。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了系列鼓励就业创业政策,建立了多层面、多维度“稳就业”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各类专场招聘会,开展跨省劳务协作等系列举措,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2万人以上,目前累计已超过10.19万人。同时累计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超4.6亿元,落实各类创业补贴8000多万元,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态势。
  破解看病难,守护大健康。五年来,我市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4.59张增加到6.54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81人增加到2.34人。随州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医院新院、市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等重点项目正在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五年来,我市着力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持续加大教育基建投入,改造扩建提升原有学校,推进新校区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城区入学难问题。同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到高中、中职,到大学的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的相继入驻,城区居民购物愈加便利;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主干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融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27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4万余户、10万多受益居民喜笑颜开;中心城区新增公共机动车泊位7500余个,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精彩的五年,神韵随州绽放光彩。
兜牢底线,织密民生保障网
  我市始终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作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生活的关键支撑,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五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资源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城区探索建立了居家养老智慧平台,已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2.1万余次;在城乡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5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434家。全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让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2020年底全市保障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12万人,5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4.25亿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0.2万人次、支出资金8493万元,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电费补贴1.1亿元。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五年来,我市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推出全省第一家普惠商业健康保险“惠随保”,逐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2.17万人,参保率达到98%以上,医保扶贫政策惠及贫困人口就医36万人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8亿元。
勠力同心,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十三五”时期,我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将脱贫攻坚作为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截至2020年底,我市18.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万元以上,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
  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519元增长到2020年的10569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吃穿不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解决了3.8万多户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和4万多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3.2万脱贫群众和1.25万脱贫人口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根本改变。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完成通湾公路建设132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907公里。投入1.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全市所有村级卫生室均达到“一房三室”,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实现全覆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因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进一步强化产业就业带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民生事,幸福家,品质城。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我市将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用民生温度绘就幸福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