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曾都一中的“孔家畈人”
  • 发布时间:2021-09-23 10:11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打开原曾都一中副校长蒋守明的手机,查阅其3年来的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你会发现,与其联系频率最高的不是机主的亲人,而是孔家畈村的几十个贫困户。
  2017年初,受组织选派,蒋守明赴曾都区府河镇任驻孔家畈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这一去,就是5个年头。5年来,他扑下身子一竿子插到最基层,成天和村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把他乡当故乡,被乡亲们誉为“来自曾都一中的孔家畈人”!
   群众的当家人
  一到孔家畈村,从各项扶贫政策到全村情况,蒋守明摸了个门儿清。
  孔家畈村,590户,有2538人,但全村有55人身患残疾,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何让这些破碎、瘫痪的家庭振作起来,成为蒋守明的最大“心病”。
  村民老魏的独子患精神疾病,被家人常年锁在一间黑屋内。了解情况后,蒋守明多方拜访精神病专家,并当机立断,成功说服老魏将儿子送去曾都医院强制治疗。如今,孩子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老魏在蒋守明的帮助下也有了公益岗位,曾经灰暗无比的日子也有了些许亮色。
  在民情日志上,每个特困户的关键信息或短、长期需求,被蒋守明记在本上,更记在心里。老王家的米估计快吃完了,杨大哥反映昨天吃了止疼药后有点晕,老张打电话说家里的灯泡不亮了,王老太太托人捎话让蒋守明去银行把困难补贴领一下……于是,蒋守明开着车将老王家的米带去了,顺便帮老张换了个灯泡,然后捎上杨大哥,带着王老太太的存折,分别去了医院和银行。黄昏时分,又去帮孤寡老人老秦头去田间掰玉米棒子……长年累月的无私帮忙,让蒋守明成为乡亲们最渴望亲近的人。
   矛盾的化解人
  2020年,艾叶价格行情大涨。不少人开始打村里的艾叶基地主意。村里有个老党员,开着三轮车,公然去基地砍割艾叶。乡里乡亲的,村委会没有一个干部“好意思”出面制止。
  第二天上午,蒋守明径直到那个党员家里,就偷割艾叶之事严厉批评——“你怎么这么糊涂啊!这是人干的事吗?你可是一个党员啊!”当天中午,该党员将所割的艾叶悉数归还村委会。
  有一村民,本人患智障三级,后来由于政策原因取消其低保资格。该村民情绪异常大。蒋守明不厌其烦,一次次登门解释相关政策。该村民有个小孩即将上高中,蒋守明鼓励其好好抚养孩子成才,并和曾都一中校长文永洪一起,郑重表态,一旦孩子考上曾一,学校将以最高标准补贴孩子。村民全力扶持孩子考上曾一,并最终考上一本院校。
  在疫情的吃紧关头,一户人家有老人过世。为防止村民聚集,蒋守明和村委会干部日夜轮流守护,苦口婆心做工作,直至其家人同意由村里用挖机就地安葬。
  村里推行“厕所革命”,有人不配合;搞“危房改造”,个别不愿出钱;村民之间有结怨闹纠纷……一桩桩一件件,每一次,蒋守明都主动置身于矛盾事端之旋涡,冷静、热忱、真心,讲理、讲法、讲情,一次次化干戈为玉帛。
   致富的领头人  在蒋守明和村委会的积极争取下,扶贫之路越走越宽。曾都一中连续4年累计投入14万元为村民免费送仔鸡仔、猪及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全村发展55个艾叶种植户及若干畜牧养殖户,共争取国家自主产业奖补资金20余万元;将千亩荒坡进行招商,开发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享受收益分红10万元;完成精准扶贫财政贴息贷款小额贷款分红13户,每年每户分红4000元。由此,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底线被牢牢兜住。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截至2019年10月,孔家畈村集体收入达到5.6万元;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户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标准。
  来时一身书卷气,如今两袖泥土香。不久前,上级安排蒋守明去北郊烟岱包村任第一书记,年逾58岁的他没有“讲条件”,以“朝受命、夕不倦”的拼劲,已赶往新的岗位书写“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多彩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