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发布时间:2022-08-29 09:0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张丽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就今后5年的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目标与导向。如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必答题,更是思考题。
  抓好党建引领这个核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和“生力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只有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管控等工作“揉”在一起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让党的建设贯穿在基层治理全过程。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以推动治理主体从“多中心”向“一核多元”转变,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机制,强化街乡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真正把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乐于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使每个党支部书记成为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让党的意志和精神上下融会贯通,确保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
  守好人民群众这个主体
  “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群众不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只有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呈现更强大的合力。
  过去,因为政府大包大揽、管得过“宽”,所以,大量事务和矛盾实际上都汇集到政府身上,对社会自我调节、居民村民自治空间产生挤压与反向依赖,为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难点和痛点。因此,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首先必须坚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中提出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目标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发现矛盾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另外,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充分依靠群众,不断创新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健全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完善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和听证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评议权;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以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让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民主权利,从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用好化解矛盾这个精髓
  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精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目标。
  进入新时代,过去那种“截”“堵”“控”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和“全球化”带来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面对错综交织的“社会病”,用好化解矛盾这个精髓,就要做到排查“有序”,坚持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切实做好风险评估。通过基层民情沟通会、民意恳谈会、民心交流会、纠纷调解会等人民群众愿意和能够接受的形式,把决策过程变成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从源头和前端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用好化解矛盾这个精髓,就要做到防范“有效”,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建立健全信息预警防控制度、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及法治宣传教育制度,让法治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家常的法治”“管用的法治”。同时,要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完善智能化应用机制,构建立体化、智能化防控体系,努力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用好化解矛盾这个精髓,就要做到化解“有力”,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明星调解员”“品牌调解室”,真正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事情不扩大”。
  做好能力提升这个重点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枫桥经验”,在坚持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创新,之所以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离不开广大基层工作者的高超勇气与智慧。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众对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解决好“谁来治、治什么、如何治、治得好”的问题,需要广大基层工作者善于用“枫桥经验”的理念、方法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要义落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去,推动社会治理由管治向共治转变、由事后处理向源头防范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依法治理转变。
  首先要转变工作理念,坚持“小题大做”,把群众遇到的小问题、小难题当作他们的大事来办好;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基层干部培训、轮训,尤其是对村级(社区)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其次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点对点、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让身上多一点“烟火味”,多一丝“泥土气”,真正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再次要夯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把担当作为立身之本,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努力做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党性教研室主任、讲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