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共襄和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系列谈之四
  • 发布时间:2024-05-30 09:0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神农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长河中,凝结了智慧而厚重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炎帝文化就是这条大河的重要源头之一。
  炎帝氏族,上承伏羲氏之蛮荒时代,将渔猎采集经济发展为农耕经济;下启轩辕氏时代,炎黄合作、结束分裂,共同开启华夏大一统历史新篇章。
  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炎帝神农氏和他所带领的氏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不畏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团结合作精神、追求中和的天人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进取精神和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精神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炎帝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顺势应时的和合精神基因。“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和”指和谐、和平、和睦,“合”指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理想关系状态。
  和合精神体现在炎帝天人合一的追求中。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神农氏时代是“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天人和谐的大同时代。在这种还没有产生阶级剥削的早期氏族社会中,氏族领袖自觉地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团结部落民众,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此外,炎帝神农氏削桐为琴、练丝为弦,“顺民之性,育之者也”“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炎帝神农氏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与实践,深刻影响了后世儒家、道家和中国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创新,使儒、道思想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含有浓厚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和合精神体现在炎帝为民担当的情怀上。《吕氏春秋·爱类》记载: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织”。《越绝书》云:“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大量古籍文献都留下了炎帝神农一心为民奉献的历史印记。为了发展生产、减轻辛劳、改善族人生活,炎帝神农氏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带领族群筚路蓝缕、开辟蛮荒,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初步夯牢了中华民族原始农耕文明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平安说,“炎帝文化的基调是奉献和创造”。炎帝神农氏这种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天下为公、为民造福的文化基因,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弘扬的主旋律。
  和合精神体现在炎帝推动融合发展上。诸多古籍文献显示,炎帝氏族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炎帝氏族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氏族,打破了原来的血统关系和文化习俗,在中华民族起源和形成的过程中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而到“神农氏世衰”,内乱纷起时期,炎帝为使民众免遭战争伤亡之苦,毅然与轩辕氏首领黄帝结盟,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后又顺应时势,不计名利,奉黄帝为“天下共主”,积极巩固炎黄联盟。炎黄两族团结合作,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原炎黄联盟为主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者,炎帝、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炎帝文化中蕴含的和合精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段的演化,早已浸润和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为当下我们科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价值原则和高超的思维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秉承弘扬炎帝文化的使命,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从2009年以来,随州每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华人来随寻根谒祖,在凝聚海内外华人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要增强文化认同。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办好寻根节,全力打造国家级祭祀典范,不断擦亮炎帝文化名片。要充分发挥炎帝故里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平台作用,传播炎帝文化这一承载中国文化的价值符号,将景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高地。要持续推动炎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炎帝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维系国家团结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