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无中生有,打造新能产业基地 ——“聚链成群的绿岛现象”解析
  • 发布时间:2024-03-05 08:3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神农风
  

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风起潮涌,千帆竞发。随州乘“风”而上,依托风光发电、专用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主动谋划、敢闯敢干,耦合、链接市场资源,推动风电、光电、锂电、氢能等“多头并进”,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相关装备组件为“四梁八柱”的新能产业格局,厚植绿色底色,澎湃绿色动能,形成新能产业发展“聚链成群的绿岛现象”。
  从“缺煤无气少电”到“风光无限”,再到“风光水储”协同发展,随州由能源小市蝶变为全省新能源大市,经验迭出,绿能强劲。从传统上装改造到新能源整车研发制造,随州专汽以“1335”转型升级行动为抓手,加快由“敲敲打打”迈向“专精特新”,迎来历史性变革。从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到正极材料、电解液、铜箔、粘接剂,从新材料到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一枝独秀”引来“百花齐放”,“链”起产业新生态,“聚”起发展新动能。
  从无到有,有中生新,新中向强,链群集聚,随州新能产业加速崛起。
  ——这是“画饼充饥”谋划产业的结果。我市立足政策所向、现实所有、发展所需、未来所在,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抢抓发展机遇,研判谋划新产业,提出“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总体思路,抓好清洁能源项目的“点”、牵引关联企业配套的“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面”,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优势。
  ——这是“画龙点睛”引进产业的结果。我市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核心企业,大抓心系桑梓“胎招商”、产业赋能“链招商”、点石成金“脑招商”,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汇聚。湖北新楚风从负债40多亿元到“氢”装上阵,犇星六氟磷酸锂、恩耐吉国内首条钒基聚阴离子钠电池正极材料、斯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湖北昱通高端铜箔等重大项目接连落地,搅活了新能产业“一池春水”,加速推动了新能产业串珠成链。
  ——这是“攀高求新”推进产业的结果。我市坚持以创新硬实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犇星新材料1.5亿元转化多孔硅技术成果,多孔硅、纳米硅、石墨烯、液体六氟磷酸锂等领跑行业。湖北新楚风勇当氢能领域“拓荒者”,不到两年时间,推出H49氢能重卡“爆款”单品,研发量产速度颠覆行业想象。众多“从0到1”的蝶变,书写着“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的精彩。
  百舸争流,奋进者先。“跳出随州看随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更要保持奋楫而上的豪情,继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断应变、求变、谋变,围绕“企兴企、园中园、链生链、手拉手”,继续做好“聚园、聚核、聚链、聚才”文章,在新能源产业的广阔蓝海中破浪前行。
  我们要乘势而上延链补链强链。围绕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抽水蓄能、化学储能、氢能“制储加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新能源商用车“三电”等重点领域,瞄准头部企业、知名企业,抓招商、寻合作、求配套;推动关联企业深度切入新能源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装备、高端部件支持,持续提升产业本地配套率,不断放大集群优势。
  我们要创新驱动企业做大做强。既要“明月当空”,也要“满天繁星”。“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延伸投入力度,强化“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做大规模、提升能级、当好链主;支持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争当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支持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与同行或关联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深耕新质生产力,塑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以“快马加鞭”的紧迫感抓落实求突破。新能源产业、产品的迭代日新月异,新业态、新品种如雨后春笋,慢一步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先机。要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真抓实干的担当意识,抓招商、推项目、优服务、强保障,以主动作为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变革浪潮中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做实新能产业基础,叫响新能产业品牌,为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添加“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