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评论
因时而进,推动专汽新能化智能化 ——“专汽推陈出‘贵’的316现象”解析
  • 发布时间:2024-03-01 08:5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神农风
 

 推陈出新、由新向“贵”,随州专汽正在迈向新能化、智能化。
  从曾都的淅河,到随县的厉山,沿着316国道,30公里的专汽长廊气势恢宏,20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坐落于此。近年来,随州紧盯新能化、智能化方向,对接“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突破,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一批“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如全球首款氢能重卡在随州下线等,形成专汽推陈出“贵”的316现象。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成就未来。专汽推陈出“贵”的316现象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随州不断顺应新形势、新变化,加速推动专汽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是“双碳”战略下,随州抢抓机遇,推动专汽产业新能化的结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随州加快智能化改造,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结果;也是随州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攀大靠强、借船出海的结果。
  专汽推陈出“贵”的316现象启示我们,要善于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因时而进,借船出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向“强”而进,推动专汽产业转型升级、量质齐升。在汽车行业加速迈向电动化、智能化之际,世界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的良好机遇。我市顺应发展大势,出台了“1335”专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我们要乘势而上,因时而进,按照“1335”发展思路,聚焦上装、底盘一体化集成目标,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3条技术路线,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3条发展路径,物流、环卫、应急、文旅、危化品5大类重点专汽产品,实施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加快专汽产业向新能化、智能化、场景化、应用化方向转型,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优势。
  向“强”而进,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向“新”而生,推动专汽产业逐“绿”前行、动能焕新。随着“双碳”战略有序推进,新能源技术加速迭代,随州专汽产业迎来爬坡突围、转型升级的关键“风口”,新能化智能化成为专汽产业转型的必然方向。当前,我市共有2家整车资质企业和20家拥有新能源专用车公告的专汽企业,新能源汽车公告品种400余个,初步形成纯电动和氢燃料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我们要抢占新能源赛道,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电动+氢能”双轮驱动,大力集聚新能源汽车创新链、产业链优质资源,推动新能源专汽链式发展、产能升级。
  向“新”而生,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脱胎换骨。
  向“高”而攀,推动随州专汽产业内核升级、迈向高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州专汽产业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创新赋能催化出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行业“隐形冠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成为许多企业的竞争导向和制胜法宝。目前,随州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汽企业55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汽企业4家。但随州专汽转型的力度还不够大,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高端化智能化、新能化品牌化的拳头产品还不够多。下一步我们要加大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合作,发挥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产品试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抓手,推进专汽产业智能化转型;要依托创新平台,围绕5大类重点专用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质量标准建设,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叫响优质产品品牌。
  向“高”而攀,既要内核裂变,又要“专精特新”。
  向“远”而行,推动随州专汽产业“借梯上楼”、“扬帆出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市大力推动本土企业与东风集团、中国恒天、中国重汽等央企国企战略重组,推进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随州专汽产业链日趋完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提升。我们要深化与央企国企合作,充分借助技术、人才、资金、销售渠道等优势实施“撑杆跳”,并围绕专汽新能化智能化招引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专汽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要全力育主体、畅通道、拓市场,助力专汽产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向“远”而行,既要“三级跳远”,又要“撑杆跳高”。
  锚定目标,驰而不息。我们要不断放大专汽推陈出“贵”的316现象,抢抓政策机遇和行业风口,顺势而为,因时而进,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向“强”而进、向“远”而行,按照“1335”行动方案,全面推进专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专汽之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