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随州挖掘“银发经济”蓝海正当时
  • 发布时间:2023-08-04 10:39
  • 信息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七人普”结果,随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42.8万人,占比20.9%,已迈入人口中度老龄化阶段。面对“银发浪潮”,既要看到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负担增加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挑战,更要把握其中蕴藏的宝贵发展机遇,特别是老年人作为消费群体产生的需求拉动作用,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找准后发地区产业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抓住窗口期,谋划“银发经济”新未来

“银发经济”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有需求而提供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产业经济及相关经济活动,虽服务老年人这个“夕阳群体”,却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15年,将是“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一是顶层设计形成良好政策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这些都说明,发展“银发经济是国家战略安排和顶层设计,并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二是“银发浪潮”带来广阔市场前景。发展“银发经济是人口老龄化的演进结果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已进入少子化老龄化阶段,60年代“婴儿潮”掀起我国快速老龄化的“银发浪潮”。2022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8亿、占全国人口的19.8%,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十四五”时期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分别突破3亿4亿、占比20%、30%,进入中度和重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达到峰值在此背景下,银发经济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特别是从现在至未来10-15年内进入老年人队伍的是“60后”“70后”,这些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参加高考和工作的,在财富积累、消费观念、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银发经济”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中老龄产业的年产值将占到GDP的1/5;到2050年,将突破1/3以上。

三是供需错位催生众多新兴业态。养老服务还主要侧重于福利性特点的养老事业发展,养老产业长期以重资产、长周期、慢回报的机构养老服务为主。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4万个床位530.5万张,入住老年人238.1万人床位使用率44.9%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不足2.8亿老年群体的1%。相比而言,日本居家养老的比例为96%,社区养老1%,机构养老有3%;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在80%左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比例,北欧大约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具体到随州,全市现有116家养老机构、10966张床位,床位使用率43.9%、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仅34%。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4814人、占比1.1%。实地调研随县柳林农村福利院等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入住对象多以低保、五保和失能、半失能、残疾老年人为主。随县柳林农村福利院是柳林镇唯一的养老机构,目前88张床位入住老年人61人,其中失能、半失能和残疾老年人39人,仅6人为非兜底保障的代养社会老人。由此可见,无论是随州还是全乃至从世界范围来看,居家养老都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在国家“9073”养老格局下,较长一段时间内,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所以,当前养老产业存在供需错位的行业痛点,还处于碎片化、低水平发展阶段。特别是“吃住行游娱购康养”全生活链服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足以支撑已经到来的“退休潮”。面向居家养老和旅居养老的养老服务产业是一座待挖掘的富矿,随州应有所为、大有可为。

打好宜居牌,建设鄂豫养老“后花园”

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是一座城市带给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个既有舒适怡人环境,又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还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和休闲活动需求的城市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理想之选。

有专家指出,大城市是创新的,中等城市是制造的,小城市是宜居的。目前,很多后发地区和城市受所处位置、经济权重、人口规模、科研能力等因素制约,均将康养产业作为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破局之路。比如,山西省提出打造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京津冀养生养老“后花园”和周边省市异地养生避暑聚集地,广西贺州市提出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咸宁市提出建设中国中部康养城。

随州发展养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多年积淀、蓄势待发。是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两室联建、医养融合”模式被选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全国推广,广水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被《人民日报》关注和刊载。二是华人老家、气候宜居。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区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6%以上,人体舒适日数、气候度假适宜日数、气候旅游舒适日数多年平均分别为188天、270天、219天,气候舒适月数达到7-9个月,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三是物产丰饶、食药宝库。是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随州香稻、随州香菇、随州油茶全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柏山、大洪山是中药资源宝库和中草药种植的天然场地。随州共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品种1000多种,其中重点药材150余种、珍稀名贵药材10余种,“随州金头蜈蚣”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四是桥接汉襄、融通鄂豫。四条铁路、四条高速、六条国道贯穿全境,是我国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湖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周边200公里内有武汉、襄阳、南阳、信阳等大城市数千万人口。经汉十高铁40分钟可达汉襄,六小时可直达北上广蓉。北上通道随信高速正在加速建设、随信高铁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五是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出台《随州市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形成“康、养、医”融合发展的养老模式,打造“颐养随州”城市名片。

综上所述,随州可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居家养老做文章,以康养小镇和康养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鄂豫养老“后花园”。

一是推进功能重构,打造康养小镇。近年来,接续实施神韵随州补短板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花园城市三年行动,随州城市精致有神韵,公共服务配套较为完善,生活节奏较慢。这意味着老年人选择在随州居家养老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更适宜身体健康。特别是我国养儿防老和居有所观念根深蒂固,随州又是华人老家和精神家园,与周边城市相比,随州房价也较低,建设康养小镇和适老化社区的外部环境。如果周边地区1%的家庭在随州购买养老房,理论上就会有10-20万老人生活在随州,可以撬动医疗护理、房地产、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可以在城南片区,采取“医疗+养老+地产”的模式,依托中医医院,建设康养小镇和适老化社区。在社区内,规划配套护士站、护工站、幸福食堂、图书馆、娱乐室、体育器材等服务机构和生活设施,对房间进行居家适老化设置,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二是推进资源重组,发展康养旅游。2030年前,我国老年人口增长仍以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为主。随州市60-65岁的老年人12.9万人,占老年人群体比重超过30%,与全国情况大致相当。爱上网、爱购物、爱旅游、爱运动,成为低龄老人群体的新标签。夏天北上冬天南下养心、养生、养老的康养旅游也逐渐成为老年人的新选择随州旅游资源丰富,大洪山、中华山、封江口、徐家河等山水形胜、钟灵毓秀,全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000多个,是周边地区的数倍,大洪山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当前,随州市正在整合资源打造大洪山、银杏谷、桐柏山、徐家河、白云湖五大旅游度假区,完全可以引入康养元素,策划一批以森林氧吧、温泉康养、中医疗养、湖滨度假等为主题的高端文旅康养综合体,服务候鸟”式养老群体,旅游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催生更多康养业态,激发出“1+1>2”的化学反应。

三是推进品质重塑,壮大食药产业。随州有完整的茶药产业链,中药材种养企业22家,2022年中药材出口金额4800余万美元,全省第一。现有中医药生产企业5家,其中2家为规模化中成药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品种188个。健民叶开泰开发“七蕊胃舒颗粒”,为湖北近年来首款创新中药。万松堂开发出100多种茶疗食疗理疗相关的养生保健品。2022年,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3.6亿元,同比增长16%。应加大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优品牌、知名商标的保护和支持力度,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依托“两香一油”等特色农产品以及金头蜈蚣、银杏、葛根、野菊花等道地优势中药材,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健全医药制剂、中成药制造、药用包装、保健食品等门类的医药工业体系和药食同源产业体系,开发更多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产品,为建设鄂豫养老后花园提供大健康产业支撑。

下好先手棋,掘金养老辅具“新赛道

近年来,对接老年人护理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养老辅具逐渐走红。从最初的轮椅拐杖,扩展到助行车爬楼机、洗浴车等广阔领域,市场规模跃居万亿级别。同时,我国的养老辅具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球共有6万余种养老辅具,中国市场2000多种,还存在质量不佳、溢价高、养老辅具不适老等问题。亟待进一步细化产品种类,针对不同老年人设计适合的产品。

一方面,扬优势、抢先机,开发适老化专用车。随州是中国专汽之都,拥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11块金字招牌,以及强大的企业家群体、庞大的工人队伍,产品门类齐全,可生产8大类7000多个型号公告品种,占全国专用车公告总数80%。应立足专汽和应急产业基础,从适老化专用车中找到发力点和突破口,从而拥抱这一片产业蓝海。比如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的无障碍助浴车,由房车改造而来,在居家养老的带动下具备广阔发展前景。随州现有22家房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齐星、程力、江特等房车生产企业均可定制生产无障碍助浴车,可依托房车产能和生产资质,抢占这一细分市场。厨车、体检车、医疗车等可以提供为老服务的专用车细分领域,随州均有生产资质,都值得去积极探索,开拓差异化适老化的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走出去、引进来,发展养老辅具制造业。扶手、马桶助起设备、防滑浴盆、护理床等家居适老化产品市场前景也较为广阔。随州有42.8万老年人群体,自2021年启动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来,共启动和完成1600余户,推进适老化住房改造和适老化社区建设,随州还有较大空间。放眼全国,适老化产品的市场更为广阔。可以走出去、引进来,引进一批养老辅具制造企业和养老产品制造业项目发展老年日用辅助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和康复辅具器具产品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市政府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