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打造“随州香稻”区域公用品牌 助推随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1-01-29 11:45
  • 信息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随州是湖北省中南地区重要的水稻生产区域,水稻自古以来是随州的优势作物,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两香一油”特色产业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优质稻产业开发为抓手,围绕品种筛选、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重点发力,通过推广“双订单”模式和打造“随州香稻”品牌,全力促进稻米产业向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一、主要经验做法

1、抓协会组建促力量整合。为扭转随州“稻强米弱”被动局面,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和优势,2019年3月组织大米加工企业、种子企业、种植合作社,成立随州市稻米产业协会,已吸纳会员单位102家。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稻米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抱团发展,申报了“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助推随州稻米产业健康发展。

2、抓良种推广促品质提升。从全国各地不断引进新品种,连续多年开展优质稻品种展示和试种,进一步优化更新全市水稻品种。通过品种表现和品质分析,筛选推广万象优982、野香优海丝、鄂香2号、虾稻1号等适宜随州种植、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并以稻米加工企业为主体,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扩大优良品种规模。

3、抓订单生产促规模种植。2018年起,创造性提出并推广“双订单”模式,即种子经营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稻种植合同,确保农户种植优质稻不出问题;稻米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加价收购合同,确保农户种植优质稻稳定增收。“双订单”模式有力促进了优质稻面积增加,实现了稻米加工企业、种子经销企业、种粮大户三赢的大好局面。2020年全市发展优质稻162万亩,其中推广“双订单”51.2万亩。

4、抓龙头培育促转型升级。以“围绕产业建龙头,建好龙头兴产业”为目标,筛选一批有良好加工基础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重点培植大自然米业、新华米业等10家加工企业,加快加工设备技术改造扩容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加工企业联合种业企业,扩大优质稻示范种植基地面积,加大“双订单”落实力度。目前大自然米业公司已在曾都经济开发区建设高规格新厂房,落成后新增流水线4条,日加工能力600吨,仓储库容4万吨。

5、抓规范管理促品牌培育。2019年,以随州市稻米产业协会为平台,成功申报并获批了“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了“随州香稻”保优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统一包装,择优授权,动态管理,打造了“随州香稻”区域公用品牌高中档系列产品。同时,从2017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随州优质大米品牌品鉴会”,深入推动“随州香稻”品牌创建。

6、抓宣传推广促影响扩大。为叫响“随州香稻”区域公用品牌,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组织种子企业、稻米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参加省内外现场观摩会、品鉴评优会、产品展销会。2019年“随州香稻”获袁隆平院士亲笔题词。2020年,组织首届“随州香稻”研讨会,同时通过省、市主流媒体宣传“随州香稻”的品质优势,组织大米加工企业多途经、多层次开展“随州香稻”进社区超市、随州香稻品牌展销会暨网红直播带货节活动,逐步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随州大米品牌的认知度。

7、抓政策扶持促产业升级。市政府高度重视优质稻产业和“随州香稻”品牌建设,研究制定奖补政策,每年预算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稻米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支持“双订单”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各县市区也积极争取优质稻生产专项资金或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一定资金,优先向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质大米加工企业倾斜,激励“随州香稻”品牌做优做强。

二、取得突出成效

1、种植规模迅速扩大。2018年,全市优质稻面积为103.3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0.53%,2020年优质稻发展面积1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0%,其中“随州香稻”系列品种种植面积由5万亩扩大到45.6万亩,打造500亩以上种植基地120个。

2、生产效益稳步提高。2019年“随州香稻”系列品种平均每亩产量550公斤,平均收购价2.86元/公斤,每亩收益1573元,比种植普通稻每亩增收100元左右。2020年“随州香稻”系列品种亩产达575公斤,平均收购价达到3.26元/公斤,亩均收益1874.5元,比普通稻每亩增收495元。其中“野香优”和“又香优龙丝苗”等品种收购价达到3.5元/公斤。

3、品牌形象不断彰显。2019年“农民丰收节”,“随州香稻”获袁隆平院士亲笔题词;2019年11月,“随州香稻”获武汉农博会金奖;2020年,“随州香稻”获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金奖、2020年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随州香稻”已得到省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建议

目前“随州香稻”发展中还面临着品种结构不够优、种植规模不够大、品牌宣传不够深、规范管理不够严、加工企业不够强等问题,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强化“随州香稻”品种筛选。以现有“随州香稻”品种为对照,引进、筛选更好的高端优质香稻品种,按照“高标准、少品种、连续性”原则,推荐“随州香稻”生产用种,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从源头上提升“随州香稻”品质和效益。

2、进一步强化“随州香稻”商标监管。按照规范使用“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意见要求,切实把严把准“随州香稻”品种关、品牌授权关、商标使用关、维权打假关,提高区域公用品牌抗风险能力。

3、进一步强化“随州香稻”品牌宣传。结合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精选的优良品种、绿色的生产方式等特色,积极组织开展“随州香稻”品米活动、品牌宣传与推介活动,进一步擦亮“随州香稻”金字招牌。

4、进一步强化“随州香稻”政策扶持。统筹产业布局,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有关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银行授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高质量推进“随州香稻”跨越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