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充满生机的绿茄产业——我市绿茄种植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20-08-27 14:24
  • 信息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近年来,我市绿皮茄子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优,销路好,供不应求。省外主要销往广东、河南,省内销往周边武汉、襄阳、仙桃、孝感和荆州等地,周边种植农户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为更加深入的了解绿茄产业现状,通过深入一线,对话绿茄种植农户、合作社、企业、经销商以及农资供应商,调研发现我市绿茄产业具有优质种源可垄断性,技术和模式成熟可复制性,市场需求广阔性,收益稳定性以及产业链可延伸性,是个充满生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市绿皮茄子种植面积约1125亩左右(根据万丰农资店售出的种子量推算,共售出180万颗种子,每亩需1600颗左右)。安居镇王家沙湾村是种植绿茄的发源地,逐步带动均川镇和万店镇发展壮大。从农资供应商处得知,近三年来我市绿茄种子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130万颗,2019年150万颗,今年突破180万颗。

从产值看,一亩茄子年产2万斤左右,平均价格2.5元/斤,可实现农业产值5625万。从模式看,有大棚种植和露地种植两种,用种量显示,2020年大棚100万颗,露地80万颗,大棚略多。从收益看,一个大棚成本10万元,每年每亩地需种子成本1920元,加上农药化肥以及薄膜等,生产成本在7000元,每亩产出可带来收益超过5万元,纯收入4.3万元左右。两年可收回大棚成本。一户农户可以种植两个大棚,户均年收益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

二、两个案例——发展可借鉴模式

一是王家沙湾村模式:村书记带动本村农户建立合作社,农户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交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该村是全市绿茄种植发源地,由村书记担任合作社社长,参与种植的农户有554户,共660余棚,其中安居镇460棚,均川镇200棚。2003年起,有农户开始成立合作社种植绿茄,因无人带领管理,效益一般。2015年村委会重新牵头成立王家沙湾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种植,并负责收购和销售。合作社每斤收取五分钱用于支付各类管理维护运营费用。通过质量控制,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茄子品质有保证,口碑好、价格高。在未种植大棚绿茄前,每亩地年收入仅1万元左右,种植以后每亩年收入可达4-5万元。

二是怡佳合作社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新建大棚,返聘周边农户管理。安居镇怡佳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合作社占地221.8亩,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共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6个,小型钢管棚37个。日光温室每个占地4.5亩,净种植面积2亩,成本30万元,含排水、采光道、滴管、水肥一体化,大棚墙体厚六米左右,比一般的大棚保暖性更好,设施化程度较高。合作社雇佣周边农户承包管理绿茄大棚,带动就业约120人,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左右,这些农户每人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合作社的种植、经营、销售由负责人总揽,主攻外省市场。

三、产业发展优势

(一)产量高,生长期长,采摘具有可持续性。冬暖式大棚的茄子每年8月份播种,10月份即可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份,一年中有近8个月的采摘期。播种一次,收益一年,平时只用专心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二)品质优,利于运输,种子具有可垄断性。当前种植的茄子均为“绿抗”品种。从外观看,颜色鲜亮,颜值高。从口感看,吃起来更为细腻。从运输和存储看,由于硬度较普通茄子高,更便于运输,且保存时间长。从市场看,安居镇万丰农资店是“绿抗”种子全国总代理,目前种子主要供随州本区域使用,产品具有可垄断性。

(三)价格高,竞争力强,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辽宁是出产茄子的大省,与随州绿茄相比,生产成本几乎一样,但是出产地的单价每斤我们要高出0.8元,相当于一亩地可以多卖出1.6万元。在市场上也更受消费者喜爱,售价每斤高出0.5元左右。大棚绿茄对种植人的要求不高,年龄偏大的人群也能胜任,一亩大棚一年能产生4万元收益,如果管理到位产量还可以提高,收益还能提升。

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成熟大户更关注宏观层面。一是品质虽佳,但品牌名气不够。怡佳合作社管理人员反映,通过努力,绿茄的销路和口碑已逐步建立,主攻市场在广东、河南。随州绿茄的品质已得到认可,但是随州绿茄的品牌却尚未很好的建立,靠一己之力较难完成。二是产业虽好,但无扩张余地。安居镇王家沙湾村反映,村里绿茄产业发展势头旺盛,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土地可用于扩大规模。(二)后起种植户更侧重微观层面。一是扩建大棚缺乏资金。比如均川镇最早种植绿茄的农户宋春笋,种有60亩左右的绿茄,其中大棚10亩。希望能在资金上得到扶持,用以增建大棚,将露地种植转为大棚种植,因为露地的绿茄在打霜后温度太低,无法进行种植,且受气候影响,露地种植更易长虫,降低品质,若全部转为大棚种植,收益会更加稳定。二是规模化程度较低。均川镇的绿茄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多,五六户就组建一个合作社,没有人统筹组织将合作社规模做大,因此整体凝聚力不强,量也不大,品质控制也难到位。

五、产业发展建议

(一)统筹发展规划,炒好“一盘菜”。绿茄产业的大体框架已成,若能由政府统一规划指导,以有小棚种植蔬菜经验的安居镇、均川镇和万店镇为中心,以安居镇王家沙湾村、怡佳合作社的模式为基础模板,同时鼓励扶持其做大做强,成长为龙头企业,带动推动绿茄产业快速发展,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盘中菜”。

(二)聚焦品质品牌,走出“精品路”。借助独一无二的品质优势,可申请“随州绿茄”商标,让绿茄成为“两香一油”、随州“泡泡青”之外独具风味的随州特色农产品。统一规划品牌形象,品牌宣传,从发展之初就聚焦口碑、聚焦品质,走出精品之路。

(三)拓展深加工链,促成“一桌席”。绿茄产业具有可延伸性,在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并稳定后,可以深入推进一二产业的融合,进行茄子产品精深加工,突出健康绿色,聚焦美味多样,如茄子干、茄子丝、茄子饼干等,让丰富的茄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市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