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立足新时期基层实际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
  • 发布时间:2020-04-20 10:4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新时代文明实践怎样做,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和谐幸福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是一道终极命题。随县结合基层群众文明实践需求和自身特色,打好“三张牌”,拿出了随县思考和实践。
  唱响文化牌,提振农村群众精气神
  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唱响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挖掘文化底蕴,激发文明实践精神动力。随县作为炎帝神农诞生地和农耕文明发源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炎帝精神和文化已深深融入随县百姓的血脉中,衍生出“义阳大鼓”“大洪山锣鼓”“打硪号子”“九莲灯”“采莲船”“板凳龙”和“三独”歌舞(独角兽、独人轿、独杆舞)等世代传承至今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这是留给随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挥随县神农剧团、随县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及民间演艺团体力量,扶持民间草根文化人才,大力挖掘、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并赋予新时代精神内涵,把随县传统文化歌舞戏曲打造成有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品牌,并使之深入基层农村。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精神动力。
  发挥榜样作用,厚植文明实践群众基础。随县在建县10年间,涌现出抗旱支书张小林、防艾卫士夏治华、独臂医生王文艮、身残志坚绿化荒山付本发、公路孝女王何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光满爱心红丝带”共产党员服务队等一大批中国好人、荆楚楷模人物和组织,他们是随县普通百姓身边的典型。随县充分发挥这些群众身边的中国好人、荆楚楷模、随县楷模人物的榜样作用,讲好随县故事,引领带动基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厚植文明实践的群众基础。
  主打特色牌,推动文明实践扎根基层
  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实施三大工程,涵养乡风文明,推进文明实践进乡村,为乡村振兴“铸魂”。
  实施乡风文明“1234”工程。以万福店凤凰山村乡风文明为样板,在全县推广乡风文明“1234”工程,即:规范公序良俗,修订《村规民约》;创新共治方式,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环境卫生监督理事会两个组织;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最美人物”“十星级文明户”“新乡贤”三类评选;增强内生动力,组建文艺宣传队、文明宣讲队、志愿服务队和矛盾调解队四支队伍。通过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环境卫生公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村民主动参与、主动缴费、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习惯养成,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实施“走百村进千湾入万户”百姓宣讲工程。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专业宣讲队,形成“一团多对”常态化百姓宣讲力量,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采用集中、互动、入户等形式,在全县基层农村开展面对面宣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向农村群众讲清楚,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幸福,与国家发展、民族梦想联系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实施“文明携手、结对共建”工程。发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在文化、信息、人才、技术、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携手各自驻点村,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思想道德、文化阵地、村居环境、引领发展、帮困济贫、创建载体等七大共建任务。通过共建,实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做实服务牌,提升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基层群众关不关心、满不满意、参不参与是评判开展文明实践好坏的标准,其关键在于力戒形式主义,做实、做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建设并肩携手的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要求我们要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深入农村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增强工作的感召力覆盖面。指导帮扶农村基层根据现实条件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服务合作、针对性扶持,发展专业志愿队伍,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点单+派单”“线上+线下”“讲堂+实践”等三个互联、互通、互动机制。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库,建立“部门制单、群众点单、镇村汇单、中心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上下互联的畅通渠道,实现双向选择,打造实用、适用、管用的文明实践菜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定制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网上“接单”网下做,让志愿服务更精准,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整合各类文明实践资源平台。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政策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科学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服务、教育服务和关爱援助等七大平台,做好统筹安排、实现共享使用,协同运行。同时考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逢四说事”等活动中,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作者刘炳坤 系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