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4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 发布时间:2025-03-10 17:1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3月3日,2024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有关部门介绍相关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


2024年以来,随州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企案件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创建活动,以先行区创建“小切口”助力营商环境“大变化”;在财政系统,市本级的“打造全过程政府采购监管服务链”、广水市的以“大代理”新理念构建政府采购合作新模式,以及曾都区自行探索的“政府采购跨区域评审”改革事项均顺利通过验收,并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组织全系统上下成功创建了6项先行区改革试点;市数据局通过统筹协调、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实现1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12345热线中心受理群众诉求工单36.5万件,市政务大厅完成办件67.55万个,提升了政务服务质效;税务部门创建了异地涉税事项“就地办”、成品油综合服务监管云平台、税务“法治专员”解民忧和纳税信用“增信通”等4个国家级营商环境先行试点项目。


发布会上,市检察院、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数据局、市税务局有关负责同志先后介绍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完成情况。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市检察院介绍相关情况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魏从平

一、以涉企案件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为统领,多头推进形成合力。首先摸清全市刑事案件底数,梳理涉市场主体刑事犯罪线索移送等情况,联合市公安局会签《关于加强涉企刑事案件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涉企案件标注,建立涉企犯罪案件办理进度定期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制度。


二、以涉企“挂案”清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做到专项监督有的放矢。与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利用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公安机关警综平台进行信息对比分析,通过建议增强办案力量、提出引导侦查意见、制发督办函、纠正违法等方式,推动案件办理。


三、以涉企案件行刑衔接专项行动为支撑,助力企业解难脱困。强化行刑双向衔接,在全省率先与市营商办联合会签“检”“营”协作实施意见,就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助等作出明确规定;坚持监督办案与线索移送并重,及时将案件线索移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防止监督撤案后的“一放了之”。


四、以涉企积案清结专项行动为保障,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见效。组织专班对符合条件的积案进行“清仓见底”,全力化解清积“难点”:2024年,全市涉企刑事积案全部清结,新受理涉企刑事案件结案率达90%以上,涉企刑事案件审结时限大幅缩短,办案效率显著提升。


市财政局介绍相关情况

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杜豆

一是构建阳光采购生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营造了更加阳光的采购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积极性。2024年全市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达18.58亿元,占全市采购规模的87.47%,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创新“监管+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以“监管+服务”智慧监管模式实现了政府采购全过程的高效管理与服务,推动“政采贷”融资业务快速增长,既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又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交易成本。2024年,全市“政采贷”融资金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56.13%。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发挥了资金效益。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采购人、供应商等主体精准画像,实现了“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精准巡检”的闭环管理。既强化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意识,还提升了供应商的专业素养,更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了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2024年累计节约资金2883万元,节约率2.24%。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介绍相关情况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曾晖

组织全系统上下成功创建了6项先行区改革试点。


国家级试点1项: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勇探索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新模式,以“矿产+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取水许可+林木采伐许可”的模式,打造殷家湾矿区“矿产+N”组合资产包,成功推出全省首例“组合供应”案例,成效显著。该项目出让总收益4510.44万元,投产后年产量16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6700万元,可创税收469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解决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难的问题。


省级试点5项:

一、市本级建立了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建设项目从项目预审选址到不动产登记各个阶段的全链条服务。


二、建设用地“批供合一”改革破了传统审批流程的壁垒,将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环节合并办理,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改革后,用地审批周期比试点前提前23个工作日。


三、“扫码出图”数字化共享闭环管理,使建设项目全过程实行数字化图纸闭环管理,相关单位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全部图纸相关业务,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


四、水电气网“八联办”,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工业用地“先租后让”,降低了企业初期用地成本,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市数据局介绍相关情况

市数据局副局长 毛海峰

一、关联事项“集成办”。按省定标文件要求,调整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办理流程,随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按省定时间节点全部上线,均实现办件。


二、优化服务“一窗办”。深化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县政务大厅前台服务整体外包,服务外包人员采取企业化规范管理,统一服务标准为群众提供无差别服务。三、加强合作“跨域办”。立足异地办事需求,积极推行“跨域办”。依托全省通办系统,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代收代办等模式,打破地域之间的数据壁垒。


市税务局介绍相关情况

市税务局副局长 杨道远


一是便捷高效,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异地涉税事项“就地办”项目成立征纳互动运营中心,设置异地涉税事项“远程虚拟窗口”,创新推出异地事项协同办、高频业务就近办、资源下沉多点办、部门聚力联合办“四化四办”服务新模式,实现纳税人进入任何一个办税服务场所均可办理全国税费业务,创建单位高新区税务部门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完善内外部协作机制,促进多部门高效协同合作。


二是公平有序,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云油控”项目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构建集数据收集、动态分析、实时监测、系统预警、部门共享、综合执法于一体的成品油市场管理生态,为成品油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三是规范公正,法治服务持续优化。建强基层法治力量,打造“事前预防、事中阻断、事后调解”闭环处理链条;组建40人的税务“法治专员”团队,推动税费矛盾争议“源头解”。


四是多元发力,信用建设持续深化。纳税信用“增信通”项目充分做好“加法”文章,不断拓展纳税信用外延,以“信用+精准推送”助力政策分类直达,以“信用+风险提醒”助力级别及时修复,以“信用+合规指引”助力风险动态防控,以“信用+融资补链”助力化解经营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