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
  • 发布时间:2024-12-12 16:1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享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服务,曾都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锚定“区级强、镇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建设目标,依托曾都医院和4家镇卫生院、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着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4年,医共体门急诊接诊77.5万人次、住诊7.85万人次,同比增长13.4%、15.6%。

  

发布会上,曾都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情况和取得成效,曾都区卫健局、曾都区人社局、曾都区医保局、曾都区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院务委员会以及曾都医院有关负责人分别就相关工作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曾都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总体情况


曾都区政府党组成员 张玲


构建科学立体办医体系


发挥医共体质控管理中心作用,坚持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一个模式”管到底;依托随州市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打造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功能;引进武汉专家坐诊,组织曾都医院专家下沉医共体成员单位定向指导,下沉基层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诊等。



塑造高效就医诊疗格局


加强医联体协作关系,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基础建设,加大紧缺高层次人才和专技人员招引力度;构建中医医联体,设立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推进乡镇中医馆、康复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整合“区、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社区)”三级力量,组建“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照“五定”原则为包保地居民提供签约服务;制定转诊项目,序实施DIP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科学控制救治费用,医共体门诊次均费用由118.18元下降至109.06元;将“便民就医”纳入建设重点,开设“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上线智慧导航系统,实行精准预约智能分诊,推行诊间支付和病区结算。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01

记者提问

如何实现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内的人员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


曾都区机构编制信息中心主任王磊

答:一、科学规划。构建“1+4+5”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不额外新增医疗机构数、不调整核定领导职数,支持曾都医院以现有内设机构为载体,设置“一办八中心”,负责医共体日常运转。


二、内部挖潜。按照公立医疗机构编制核定标准,结合各级公立医院岗位设置情况,分别核定曾都医院等11家医共体成员单位事业编制,编制合计数作为当前曾都区医共体编制总量(1093名),医共体成员单位按程序统筹使用编制资源。


三、标本兼顾。将医共体成员单位分成区、街道、镇三个层级管理,同时,区委编办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定期评估,原则上每年对医共体编制总量和各层级编制数进行动态调整。


02

记者提问

人社部门在支持医共体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曾都区人社局副局长黄涛

答: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医共体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方案》,对特需人才的引进给予医共体充分的自主权:在为医共体组织专项招聘基础上,岗位、专业、业绩条件、薪资待遇也都有倾斜。自主组织编外人员招聘,不控制数量、场次。

二是在人员流动方面给予支持。医共体内在编在岗在册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办理调动,医共体可自行制定调配方案,由医共体提出调配人选,区人社局根据区委编办核实空编情况,直接审核备案。


三是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支持。对在外进修、下派、驻村和结对帮扶中表现优异的,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逐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提高至在岗人数的15%,逐步将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乡镇卫生院职称评聘。


四是在绩效分配方面给予支持。医共体内公立医院可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按照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根据“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绩效工资总量的调整幅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03

记者提问

医疗与医保高度关联,医保部门将从哪些方面支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曾都区医保局副局长詹志鸿


答:一是争取提高区级可支配医保基金总额,合理确定医保预算额度。完善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健全以基层为重点、有利于落实分级诊疗的医保资金分配机制。


二是落实好远程医疗、日间手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费用标准及医保报销政策,与卫健部门共同确定“基层检验+上级诊断”“基层开单+上级检查”收费规则。


三是执行“对符合条件的转诊住院患者,医共体内连续计算起付线”政策,参保人在医共体内上下转诊,上转病人只需支付住院起付线差额部分费用,下转病人不再支付同一诊断疾病住院起付费用。


四是及时结算拨付医保基金,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04

记者提问

区卫健局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下一步有什么具体举措?


曾都区卫健局局长肖开韬


答:一、精准对接,政策保障到位。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行紧密型医共体内编制统一管理和职称评聘统一调度使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提高紧密型医共体预付总额,落实医共体结余资金支配权,结余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劳务性支出。


二、信息互通,业务一网联办。用好市级数字一体化平台,推动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以及嵌入其中的管理中心灵活运转,实现区域资源信息共享、业务协调联动。


三、做强基层,全面提振服务能力。通过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实现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下沉优质资源,用好人才资源,建立专家团队,用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基层设置名医(专家)工作室,坚持公益性定位,努力破除无序竞争、遏制医疗逐利。


四、整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管理体系重构、医疗资源重组、服务模式重塑,打造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建立议事决策机制,整合医疗资源,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县域就诊率。


05

记者提问

作为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龙头单位,曾都医院如何发挥示范引领牵头作用?


曾都区紧密型医共体院务委员会主任、曾都医院院长项辉


答:一、实行医疗资源共享。曾都医院将自身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共享。曾都医院的各重点专科将自身的优势技术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授给成员单位。建立曾都区统一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曾都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患者信息、病历资料、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的互联互通。


二、开展重点带教帮扶。制定系统的人才培训计划,为成员单位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安排成员单位的医护人员到曾都医院进行实地学习实践。实施管理骨干、名医专家、业务人员等优质资源下沉,形成帮扶专班,开展帮扶。


三、实施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参照国家和地方的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结合医共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建立医疗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加强信息反馈与跟踪,不断强化“六统一”管理。切实将“六统一”管理措施落实落细,并逐步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