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一号文件
  • 发布时间:2024-04-11 08: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近期,我市出台《中共随州市委 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工程为抓手认真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市委一号文件)。4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对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了文件的起草背景,解读了文件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举措。2023年,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富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合作公司走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随州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今年,我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确定了推进乡村振兴的6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财政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供销社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资金筹措保障、水利项目建设和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城乡供应链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举措。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论坛、随州市政府网、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01


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苹


过去一年,我市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一是两条重要底线牢牢守住。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全市恢复和新增耕地13.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7.7万亩,粮食产量29.47亿斤;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6万人,消除返贫风险6726人。


二是富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新增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两香一油”品牌擦亮叫响,“随州香菇”品牌价值跃升至110亿元,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随州香稻”入选全省“十大好吃大米”;随州油茶产业示范项目获5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并顺利开工建设。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农村改革成果落地见效。乡村合作公司走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随州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获评第四届湖北改革奖。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2元,同比增长8.1%;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816个,占比84.38%。  


四是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新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209个,总数达到52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村组全覆盖。


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结合随州实际,制定出台了市委一号文件,对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文件共6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加强、两条底线、三项提升”。


“一个加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两条底线”: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4万亩,产量保持在29亿斤以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动态监测,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提升脱贫质效。


“三项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五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打造区域优势公共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乡村合作公司平台载体完善联农助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乡村建设方面,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行动,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乡村治理方面,重点深化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农业农村部门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深入实施强县工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压舱石沉稳有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五大优势产业,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以上,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农港。抓好乡村建设,打造随县随北和美乡村片区、广水市现代农谷美丽乡村片区、曾都区城乡融合先行片区,新建37个示范村和155个整治村;紧盯厕所、污水、垃圾等薄弱环节,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便利均衡,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家以上,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兴办乡村合作公司、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稳健经营和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稳定致富;用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服务、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三个中心,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推动“钱进村”“人下乡”“地流转”;探索推进农用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改革,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0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清战


市财政局将在财政投入、政策落实、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财政投入力度不减。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确保乡村振兴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一是全市各级财政将继续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1亿元,其中市本级3500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进一步拓宽财政资金筹集渠道,按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督促各地按不低于土地出让净收益的45%、且不低于当年土地出让总收入的7%,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三是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去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涉农专项资金24.19亿元,今年力争实现新突破。一季度已争取到位资金13.97亿元,,占去年全年总量的58%。


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一是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市本级将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香菇产业专项资金17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快推动食用菌、畜禽、粮油、果蔬、茶药五大产业链建设。二是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继2022年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将随县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县后,2023年、2024年广水市、曾都区相继成功争取“十里画廊”示范片、“银杏走廊”示范片,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示范片覆盖所有县市的市州,共获得省级资金1.5亿元。三是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3年,申报债券资金12.68亿元,支持了乡镇污水处理、通村公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等49个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目前已成功申报项目10个,资金需求9.87亿元。四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建立以财政保障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今年市级财政将继续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207万元,切实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能力。


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绩效理念,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制度,加强涉农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二是聚焦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适时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确保涉农资金规范有效运行。三是加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03


计划投资2.48亿元提升农村供水水质


市水利和湖泊局总经济师 刘公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今年,水利部门将坚持不懈做好水利保障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水利力量。


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坚决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工程提标升级。加快推进随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等3个重点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新增改善农村供水受益人口55.84万人。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投资2.48亿元,从“强化水源保护、改善水源水质、完善净化消毒、加强检测监测”等4个方面落实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任务,推动农村供水水质稳步提升。


三是持续强化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按照“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标准,全年争创16处标准化管理农村供水工程。


在水利项目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随州现代水网,全力推进增发国债水利领域项目建设。2023年,我市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争取国债项目16个,国债资金额度14.72亿元。 


一是加快推进河道治理,全面推进府澴河流域系统治理(随州段)一期工程,完成浆溪店河市直段、均水随县段、广水市广水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提升河道防洪能力。


二是保障水库安全度汛,组织实施2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458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十四五小型水库水雨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三是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组织实施随中灌区、黑花飞灌区、霞家河灌区、罗红灌区等4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四是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实施随县忤水河山洪沟防洪工程治理项目,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群防群测体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04


打造“一网N链” 助力农民增收市场保供


市供销社总会计师 游晓武


我市供销系统聚焦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网N链”,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张网”,突出农产品(粮油)链、农资链、日用消费品链、再生链4条标志性产业链,培育香菇链、茶叶链等N条随州特色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市场保供。


一是接“天网”。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线上链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市场化头部电商平台和“832”、供销e家、供销荆选等供销电商平台。在抖音平台开设“供销社-甄选国货”,进行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线下整合系统资源,在武汉打造湖北供销农特优品华中运营中心“随州馆”,助力我市农特产品深耕武汉市场,走向省外市场。


二是筑“地网”。充分发挥自身物流网络体系优势,面向买方(第一方)、卖方(第二方)、物流企业(第三方)提供乡村末端配送服务的第四方服务,建成县级“互联网+第四物流”集采集配中心1座、乡镇集采集配转运站(或供销超市)18家,升级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站98家,夯实县、乡、村三级配供体系。


三是系统打造农产品(粮油)链。依托省供销社粮油集团,采取“供销社+村集体+农民社员”形式,为农户粮油种植提供种肥配供、机耕机作、机种机收、田间管理、统防统治、节水灌溉、秸秆处理、烘干代储、产销对接、技术培训等10项重点服务,帮助农民降本、增产、增收。


四是深入打造农资链。省、市、县三级供销社交叉持股,在县、市、区成立农资服务公司。推行“公司直采、大户直供、网点直配”,搭建农资“点对点”配送体系。


五是加快打造日用品链。随县供销社采取“互联网+集采集配”模式构建日用消费品链,引进商贸流通企业建成集采集配中心,对接镇、村经营网点,开展线上线下日用消费品集采集配服务。广水市供销社以广水市生产生活物资储备中心为依托,向10家镇级供销超市和176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


六是逐步打造再生链。引进省再生集团和江苏阳光朗洁集团,在安居镇高标准建成阳光堆肥房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承接随县城区、安居、新街、柳林、殷店、吴山等多个乡镇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七是着手打造香菇链和茶叶链。以随县为核心,大力打造香菇链,推进本土香菇企业与省供销社企业深入合作,运用消费帮扶政策促进香菇销售。着手打造茶叶链,邀请省供销社茶业集团来随考察曾都区棋盘山茶场、随县云峰山茶场、车云山茶场、广水市杨林沟茶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