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杨仁才:随州与草
  • 发布时间:2022-09-21 15:21
  •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府网站编辑部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陈刚
打印

提到随州的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神农为了为民疗疾,尝百草,百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世上万物是相生相克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是在不断认识世界,和不断改造世界中前进。人类在不断认识世间新事物中思想得到升华。草也是一样,人们在不断辩草,认识草中丰富着人类的知识宝库。

其实其它动物也利用草,马、牛、羊它们利用草来果腹,天降于它们,只有靠各种草来维持生命。

人们常说是草就是药,马、牛、羊靠草养命,人靠草疗伤治病、减少痛苦、延年益寿。蛇等其它动物有了伤痛,它们自己找能疗伤的草吃,它们知道草的药性,这是动物的天性,所以动物爱草,人类更爱草。

人们不光利用中草治病疗伤,还用人参、虫草、石斛养生,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道教崇尚顺其自然,自我完善的同时,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药,吃了长生不老药就会长生不老,就会得道成仙。秦始皇派出三千童男童女到处找长生不老药,因道教里有长生不老的仙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就是长生不老的仙人。所以秦始皇也想长生不老,永享荣华富贵。其实秦始皇要找的长生不老药就是仙草。

戏剧中的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

我们随州就有仙草,引起世界各地的爱草人如潮水朝圣般涌向随州掏草,这种草就是我们随州的兰草。

随州具有独特的兰花资源优势,是享誉中外的“蕙兰之乡”。随州的精品蕙兰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是国内外兰花的朝圣地,是爱兰者十分向往的地方。

独特的兰花资源优势,桐柏山、大洪山生长着大量野生兰花,品种达120多个,数量近两亿株,这只是初步估计。其中贵妃醉酒、九花、春兰红花等二十多个珍稀品种久负盛名,其中蕙兰存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全国百分之八十的蕙兰名品来自随州。二00八年三月二十七日,随州市确定兰花为市花。二00九年四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随州市为“中国兰花之乡,”尤其是蕙兰在世界兰花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兰花精品更是享誉世界,名品频出。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神农“植五谷,尝百草”自然是尝遍随州的各种兰草,香飘十里、全身可入药、全身是宝的兰草,自然会得到神农的喜爱。

(一)兰草全株可入药,具有化湿健胃,解热清暑及止呕的功效,平时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内心烦闷以及胃虚呕吐;(二)兰草全株带有醉人的王者幽香,可清心养神,兰花香气清冽,具有实用价值。兰花性平,味甘、无毒具有活血通络,健脑益智、除疲安神之功效、食用兰花茶、兰花汤可提神醒脑,抗老益寿、缓解食欲不振;(三)兰草根可顺气、和血、消肿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白带、血崩、扭伤、肠风等病症。取新鲜的兰根捣烂成汁液,加上冰糖炖服可治疗肺痨咳嗽溢血。将兰根与葱白用清水煎汤并加上冰糖调味,适用于治疗小便涩痛和尿血的症状;(四)将兰叶煎汤服用适用于治疗百日咳和肺热咳嗽的病症,蕙兰对治疗妇科病,兰草对痔疮和精神衰弱都有疗效的;(五)兰草可活化细胞、强化细胞膜,促进表皮细胞在各种情况下的再生能力。兰草花根可治风伤、肺结核、肺脓肿,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兰草花可使皮肤变得舒展紧致,抑制肌肤老化,减少皱纹,它是美容美颜之佳品;(六)兰花能补肾壮阳,男人一闻兰香,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七)兰草可治疗急性传染病发热、神智昏迷、心脏衰竭等等......

几乎包治百病的兰草怎不叫神农喜欢,可以说炎帝神农是赏识国兰的先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兰花更多的文化内涵,从兰草单一的药用价值,经过多年的沉淀、淬炼;兰花的意象日渐丰富,随州的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历代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的洗礼,兰花的价值和欣赏已经超越了其植物本质,其高雅也绝不仅局限在它的质,而更在于它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这种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情和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和安放。是文人雅士寓人、寓志、寓情、寓意、寓景无比高雅的心灵圣汤。

兰花高洁清丽,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一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兰花的兴衰,是随着国运的兴衰和各民族的苦乐而潮起潮落。国运昌盛,民心向上,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奇花异草倍出之时。

梅、竹、菊、兰被称之为中国传统的四君子。梅有傲骨,任凭雪压霜打,含笑迎接着百花盛开的春天;菊花迎着风霜雨雪,我自盎然怒放;竹的气节轩昂,任你风吹浪打,不肯屈服低头;兰花风度翩翩,不为俗气所左右,任凭深谷十里,我自幽香自来。

兰花谦谦君子,暗香自来,素雅淡洁,亭亭玉立,它是百花中的君子,王者之香。置身之中,让你超凡脱俗,一身金兰之气,若你与兰结缘,让你受益终身。

世上的三教九流、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市民百姓,爱兰者众多。喜欢兰花的文人墨客几乎是遇兰结缘,妙笔生花的笔下咏兰、写兰的诗篇文章多如繁星。

三教之首的道教,李白是道教的推崇者,他通过道教弟子元丹丘认识了随州的道教高人胡紫阳,时称紫阳真人大德宗师,李白是道家弟子,与胡紫阳结下挚友,跟着紫阳真人学到了不少道教真谛。李白回忆说:“馀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弟子元丹邱、王(阙)等,咸素鸾凤之仪羽,想珠玉之云气......”李白的超凡脱俗,与紫阳真人学道是有直接关系的。随州是兰花之乡,所以李白自然喜欢高雅淡洁的兰花,李白写下了:“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这是李白咏兰的名句佳篇。随州遍野的兰花不但使李白赏心悦目,还使李白诗兴大发,终生难忘,使李白的气质像兰花样飘逸不羁,有兰花一样的风骨。

儒教的鼻祖孔子赞叹道兰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孔子以兰花作比喻,君子要修道立德,要像兰花一样对兰花大加赞赏。

战国时期楚国的士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看来屈原也是爱兰之人,任凭风吹浪打,我自痴心不改,幽香随风而去。

周文王所著《易经.系辞上传》中有:“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古人把种植兰花和把兰性与人的品格早就联系在一起了。

元代诗人张羽《咏兰叶》中写道:“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兰花不光花质明丽、圣洁、高雅,兰叶更是气度不凡,满目青翠碧绿,风骨清高。其实兰花花期的清香才半个多月,但它的叶子让你一年四季都赏心悦目,清风一吹,婀娜多姿的高贵让你陶醉;它飘逸、优雅、媚而不俗,让你过目不忘。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书写的著名二十二副对联中就有四副是写兰花的。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

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

其室清幽有初兰少竹;所抱朗畅若流水春山。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可见一代书圣对兰花的喜欢和推崇。兰的静、兰的优、兰的雅、兰的洁、兰的幽在王羲之笔下妙笔生花。多少画家画过兰,那更是数不胜数。

开国元帅朱德生前也是爱兰之人,朱老总戎马一生,生前种植了不少兰花精品,朱老总生前嘱咐家人,等他死后将六千盆他亲自打理的兰花无偿得捐给国家。

炎帝神农用兰草治病疗疾外,中国种植兰草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路史》中记载有:“尧帝之世,有金道华养兰,”炎帝神农是最早利用兰草的人,金道华应是最早养兰的始祖了。金道华是谁现在无法考证。

随州市的精品蕙兰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自然出过无数奇花异草,一定有无数人与兰花结缘的神奇故事。七尖峰、七王子与兰花姑娘结缘的神话故事让你流连忘返。

盛唐时期,在桐柏山南麓有一家殷实人家,有良田数担,家里有长工、短工十几口人,再加上家里老少、屋里进出几十人。有一儿子苏晓在百里外县城里读书。家里因老鼠传来急性鼠瘟,不几天家里人全部感染上了可怕的瘟疫,家里人全死了,瘟疫并向周围塆子漫延。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在县城读书的苏晓赶回家时,家里已空空如也。回家后苏晓很快也染上了瘟疫,苏晓毕竟是读过书见过世面的人,在县城他有一个同窗好友,也是富贵人家,书香门第,其爷爷、父亲识文断字,家里除经商外,还开有药铺。苏晓经常到好友家里玩,那户人家也是爱兰之人,家里种养了不少兰花精品,主人以兰会友,只要听说哪里出来精品兰花,主人不惜花高价购买。苏晓并常听主人讲兰花不光能欣赏,还能治疗各种疾病,并对其瘟疫也很有疗效。

苏晓强拖着病体,在后山上扯了几蔸兰草,回家洗净后连根带叶在锅里煎熬,完后苏晓将汤喝下,蒙着被子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早上明显病症减轻,看来兰草汤还真对症这种瘟疫。苏晓连着喝了几天兰草汤,病痊愈了。苏晓病好后,他马不停蹄的用兰草熬汤,帮助周边染病的百姓治病,没染的防治,很快十里八乡的瘟疫得到了控制。

苏晓忙完这些后,已是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准备过新年。苏晓闲下来后,他看到三进的大院过去是人欢马叫,现在却就剩下他一人,苏晓感到孤苦伶仃,现在新年将近,家里冷冷清清,他悲从中来,不由地坐在房中哭泣起来,他想到以前父母、兄弟对自己的好,可现在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在泪水中责怪自己,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回来,若早点回来,用兰草熬汤让家人喝,家人就不会死,苏晓越想越悲伤,他觉得不能原谅自己,一家人都走了,自己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苏晓觉得他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苏晓拿了根绳子,篓子里装着香、蜡、纸、炮,向后山走去。苏晓迎着风雪来到父母、家人的坟前,他给父母、家人一一敬香、烧纸、磕头后,他拿出绳子向山沟里走去,他要用一根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随父母、兄弟而去。塆子里的人以为苏晓到山中给父母烧纸焚香,也没在意苏晓的举动。

苏晓在密林里找到一棵粗大的歪脖子松树,他选准了一个松枝,用力向松枝上抛绳子。苏晓脚下一滑,摔了个仰翻四叉。苏晓爬起后,再向树枝抛绳子,他将绳子拴牢后,将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苏晓用力一蹬脚下的石头,苏晓眼睛一闭,只等死神的到来。

只听到树枝嘎吱一声脆响,拴绳子的树枝断了,苏晓被重重摔在地上。

苏晓起身后另选了更加粗壮的树枝,他绑好绳子,套上自己的脖子后,绳子刚一受力,树枝又断了,苏晓又被摔在地上。苏晓坐在地上不由得大哭起来,他感叹为什么死还这么难。 

苏晓擦了把眼泪,往地上一看,发现他手着地的地方,是一片兰草,兰草长得壮硕,寒风吹,雪花打,仿佛兰花还在翩翩起舞,仿佛它们冲着苏晓在微笑。

苏晓长叹了一口气,心想到:“难道是老天爷不收自己?它再看看被寒风吹得浑身摇晃的兰草,兰草在这深山老林里,风吹雨打雪压,可兰草从没屈服过,依然我行我素,春天到了,它把幽香送到世间,年年如此,生生不息,老先生说了,人与兰结缘,要学兰的:拙顽、坚强、灵动、清素、腹郁、幽香,既然天老爷不收我,我要像兰花样顽强地活下去。春风一吹,花便自开。

苏晓心里豁然开朗,自己何必去死呢?自己要像兰花样不管雪压霜打,也要活出自己的光彩来。

苏晓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积雪,扔掉了绳子,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自此苏晓与兰结缘,他觉得是兰花救了他的命。他一直把松下的那些兰花铭记在心,入夜苏晓时常梦见松下的兰花在风雪中的雄姿和优雅的气质。

新年一过,苏晓上山把松下的几蔸兰草挖回了家,种在园中好生伺养。清明节刚过,苏晓院中的兰花开了。他仔细观察,他家的兰花与别的兰花不一样,不光叶长、叶宽、叶大,花也壮硕、高雅华贵,轻风一吹芳香四溢,叶花翩翩起舞,雍容华贵,苏晓给该兰起名为“贵妃醉酒。”兰花舞动的身子真像贵妃醉酒后的舞姿。

县城的同窗好友清明节到苏晓家来玩,好友长期在家受父辈种兰耳濡目染,对兰艺也略知一二,当他看到苏晓院中的兰花时,顿觉眼睛一亮。

苏晓向学友介绍了他如何对生活失去信心,如何去寻短见,如何没死成,他说是该兰花的精神救了他,才使他放弃了死的念头,只说得苏晓声泪俱下,泪如泉涌。自己并给该兰起名为:“贵妃醉酒。”

苏晓知道学友家也是爱兰之人,学友走时让带走了一盆。

学友的父亲一看此兰花,顿觉满屋蓬荜生辉。父亲请来玩兰高手,来共赏该兰花,让大家鉴定该兰到底是什么品种。兰友看后都啧啧称赞。大家一致认为该兰就是传说中的“醉八仙。”这种兰草只有在太平盛世会出现。此时正处唐朝盛世,自然是出奇花异草之时。

儿子跟前辈兰友商量,并讲了同窗学友与该兰结缘,是该兰救了好友的命,建议前辈改该兰为“贵妃醉酒。”因该兰给予了学友生的希望,苏晓给该兰起名为“贵妃醉酒。”该兰称《贵妃醉酒》更有意义。

先生得来世间孤品、绝品兰花,非常感谢苏晓,又听儿子讲苏晓家的不幸,让儿子送去二十万两银子给苏晓,让苏晓结婚生子,重振家业。并将该兰由“醉八仙”改为“贵妃醉酒。”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随州又遇干旱,饿殍遍野,平畈里的百姓连草根、树皮就没得吃的。

在县城边住着一户梁姓人家,家有两个儿子,都已婚娶,孙儿孙女齐全,老人家年近六十,老伴因饥饿起病而亡。老人已饿的瘦骨嶙峋,田里颗粒无收,家里粒米没有。老人家看着家里孙子、孙女饿的口吐酸水,他是焦急万分,再这样下去全家都会饿死,老人想起前辈的话:如遇灾荒之年,讨饭也要往山里走,因山里有树、有果、有草,山上的枯枝烂木还可以长菌耳,住在山里总不会被饿死的,老人叫来两个儿子大柱、二柱,跟两个儿子商量搬家,儿子问搬到哪里去?老人讲往山里搬,往北走,哪里山大就往哪里搬,并讲出了往山里搬的道理。

大柱、二柱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梁家人卖掉了所有家产,换来一斗杂粮,用板车拉着一家老小,向北方有山的地方走去。

大柱、二柱换着拉车,妯娌两个在后面推,车上坐着父亲和孩子,向随北的桐柏山而去,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总算到了万和镇。父亲年老体弱,再加上一路颠沛流离,餐风露宿,老父亲也病倒了。大柱、二柱想在万和落脚,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觉得万和离山还很远,他坚决要求两个儿子往前走,一定要到达他印象的大山。那是山高林深,古树遮天蔽日,那里才是他们要落脚的地方。

大柱、二柱没有办法,父命难违,只好拖着父亲继续往山里走。大柱、二柱朝着最高的山峰又走了四天,前面根本就没有路了,这里山高林密,古树遮天蔽日,山里没一家一户。大柱、二柱只好停了下来,轻风一吹,一股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现在正值春暖花开,松下、古树下一簇簇兰花含苞欲放,清香扑鼻。奄奄一息的老人闻到了兰香,精神为之一振,病情显然减轻。

老人抬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这里不光古树遮天,山下的一条条沟壑杂草丛生,可开垦大量良田用于耕种,树上的枯枝上长满黑黝黝、油滑滑的木耳,尽管山外干旱地裂,可这深山里还雾气缭绕,树下潮湿,山溪里还流水潺潺,泉水叮咚。父亲同意在此安顿下来,果然山里像老人说的那样就是吃木耳、树皮、树叶、草根也饿不死人。

当天大柱、二柱在媳妇的帮助下,搭起了茅棚,一家人有了安身之地。

病中的父亲听说是草都是药,他吩咐两个儿媳妇到山上随便采些草,熬药给他喝,看能不能治病,什么草能入药他也不知道,反正是碰碰运气,他最大的欣慰是在这山里总能找到吃的,不至于一家人都被饿死。

两个儿媳妇提着篓子,拿上铲子出了门。一出门就是大山,林下到处都是草,这种草密密麻麻,老草上面长出新草,像绒毡样遍地都是。花开奇香无比、幽香遍野,这就是兰草。妯娌俩也不知道这种草是药,拿上铲子采了一篓子提回家。清洗后熬汤给老人喝。老人喝了兰草汤的第二天病情大有好转,不几天病情痊愈。

经过一家人开荒,勤扒苦做,不几年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自此一家人与兰结缘,尽管山前山后遍地都是兰花,为了感谢兰草救了老人,梁家人还是在房前屋后都种上兰花。

十年后,老人已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春天兰花盛开时,老人闻着兰香去世了,他死前交待后人把他埋在他看好的地方。

这十年里风调雨顺,一家人开垦了良田数担,两媳妇又生儿育女,发展到一家十几口人,田地肥沃,种啥长啥,家境已非常殷实,一家人也和睦,常言说得好:家和才能万事兴。

不几年,梁家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家里人口不断增加,家丁兴旺。

几十年后,一风水先生从此路过,风水先生看了梁家的房子,又看了看坟地,风水先生惊叹,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房子在东,坟地在西,仿佛是盛开的兰花,下面沟壑交错,有十沟八壑,仿佛是舒展的兰叶,这里是块兰花之地。兰花地后面背靠大山,山下是条小河,河对岸是三山相连,人称笔架山。此地不光子孙发达,富贵荣华,笔架山下必是书香门第,必出才子佳人。

风水先生看了看天象,现在天下大定,朱元璋重典治腐,惩治恶霸,天下一派祥和。风水先生也是爱兰之人,现在盛世来临,兰花之地必出奇花异草,说不定失传数百年的“贵妃醉酒”要重现于世。

梁家人也热情好客,在家好酒好肉的招待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走时留下了家庭住址,风水先生自然想与梁家攀上关系,他知道此兰花之地必出高官,才子佳人。

第二年清明节,大柱、二柱给父亲上坟,刚走到坟前,一只七彩锦鸡轩立在父亲坟头,人称凤凰,冲着大柱、二柱嘎嘎嘎的直叫,当大柱、二柱走近时,七彩锦鸡往前走七、八步,再冲着大柱、二柱嘎嘎直叫,大柱、二柱感到好奇,就跟了过去,七彩锦鸡又往前走了几十步,又停在那里冲着大柱、二柱嘎嘎嘎的直叫。轻风吹来,一种奇特的兰香随风飘来,大柱、二柱往前一看,一棵大松树下,几株奇特的兰花迎风招展,七彩锦鸡围着兰花飞了一圈,飞走了。

大柱、二柱走近一看,他俩见过兰花花开花谢几十年,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独特的兰花,兄弟俩小心翼翼地挖走了这些兰花。

大柱、二柱回到家里,想起来风水先生的话,太平盛世必出奇花异草,莫非这就是风水先生所说的奇花:贵妃醉酒?兄弟俩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对照《奇兰惊梦》书一对比,这些兰草真是十年、百年难得一见,价值连城的贵妃醉酒。

梁家经过数年繁衍发展,成了万和镇的大姓。还真出了不少高官名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全国人民一心向上,风清气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万和镇七尖峰下出了一株《贵妃醉酒》,改革开放后,被一日本商人以百万高价买回日本,可兰花有灵、有魂、有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屠杀了三千多万中国人民,至今日本领导人不认错,不谢罪,靖国神社供奉着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这株《贵妃醉酒》到日本当年就死了。尽管购兰的日本人是种兰高手,他想尽各种办法,用尽各种措施也没救活那株《贵妃醉酒》。

改革开放后受商品经济的冲击,随州的兰花受到无序大量的采挖,兰草资源受到了严重毁灭性的破坏。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成群结队地上山采挖兰草,梦想遇上或找到异草好一夜暴富。好多的珍贵、经典品种已灭绝。

这些为了经济利益而无序的采挖,与兰的文化、兰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现在兰花市场上是一片虚假的繁荣,养兰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兰花资源大多在养兰者手里循环,目的是赚钱。真正爱兰者、养兰者阒若无人,与古人的爱兰、养兰也大相径庭。真正的经典品种以低价流于国外。让高贵、高雅的兰草染上一身不应有的铜臭。

好在现在林业部门对兰花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打击乱采乱伐,使随州这块“蕙兰之乡”的金字招牌不枉有虚名。不能让承载几千年兰文化的兰草而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而成为历史罪人,留下千古骂名。

现在是太平盛世,愿只有太平盛世才现世的《贵妃醉酒》重现于世。愿我们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在随州继续发扬光大。在随州大地上幽香自来,飘香万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