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杨坚,从随州刺史到隋朝皇帝
  • 发布时间:2015-08-12 09:1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苏杰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杨坚,22岁即赴随任随州刺史。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结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又一次天下一统,并实现了气象恢弘的“开皇之治”?
“奇表见异”险遭杀手”  因为外表长得“酷”而身处险境,现在看来,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南北朝,却极合“时代特色”。
    据《北史·隋本纪》、《隋书·帝纪》等记载,杨坚自幼外貌奇特,“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大意是,额头突出,“天庭”不是一般的“饱满”了,“五柱入顶”似乎有些隆起的形状从额头延伸到头顶;目光犀利,咄咄逼人;掌纹上有形似“王”字的纹路;至于上身长、下身短的体形,也显得不同寻常;给人总的感觉是威严、深沉,刚上太学的时候就使与之再亲近的人,也不得不与之庄重相处,随便不得。
    若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这般模样,大概只会得到“少年老成”的评语。但作为西魏大将军、北周随国公、大司空杨忠的公子,就受到“特别关注”了。
    公元557年,年仅17岁的杨坚就被刚即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 “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但同时,明帝又派善于看相的赵昭给杨坚“相面”,或许赵昭觉得杨坚是“真命天子”,不能害他,就对明帝谎称:他将来不过能做个柱国的大臣罢。随后,赵昭又悄悄告诉杨坚:“公当为天下君。”
    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时,作为王室的齐王宇文宪又对武帝说,杨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而内史王轨也劝武帝尽早除掉杨坚,说他“貌有反相”。
    也难怪北周国君对杨坚备加警惕,南北朝时代,王朝更迭频繁,且往往是掌权的大臣遇上较弱的君主,就会篡权夺位,自立为帝。西魏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临终时,嘱托侄子宇文护:“我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事仗汝主持,汝宜努力,勉成我志!”
    宇文泰之“志”,当然是希望宇文护帮自己的儿子将西魏的天下据为己有。翌年,宇文护就迫使西魏恭帝“禅让”,帮宇文泰16岁的儿子宇文觉登上帝位,称周天王,建立北周。但时过不久,因宇文护“揽权不法”,大将军赵贵、独孤信“密谋除护”,走漏风声,宇文护先发制人,杀掉赵贵,逼独孤信自杀,宇文觉因不满宇文护的所作所为,也被堂兄宇文护废黜后害死。宇文护自任大冢宰(宰相),并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周明帝。
    在这种背景下,周明帝连自己的堂兄弟都靠不住,对外族外姓的杨坚自然也是不得不深具戒心。但不过三年,周明帝宇文毓又被宇文护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吸取两位兄长的教训,表面上曲从宇文护,任宇文护父子肆意放纵,乱政害民,让他渐渐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后来找了一个借口,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宇文护能读《酒诰》给太后听,请她戒酒。宇文护不知是计,向太后朗读《酒诰》,读到一半的时候,周武帝从其背后用玉?猛击,将他打倒,另一人趁机将宇文护杀死。
    能够如此痛下杀手的周武帝,对杨坚网开一面,主要是因为杨坚为人的“低调”。
“龙潜”随州韬光养晦
    据 《隋书·王劭传》记载,杨坚是北周保定二年 (公元562年) “以大兴公始作隋州刺史”,年仅22岁。京官外放,杨坚相当谨慎。在 《隋书·庞晃传》中则记载了杨坚任随州刺史时的逸事:庞晃是出镇襄州的卫王宇文直的下属,与杨坚交往并 “深自结纳”,庞晃说杨坚 “公相貌非常,名在图录,九五之日,幸愿不忘。”点明杨坚将来要位登九五之尊,取北周天下而有之,杨坚则答之以 “何妄言也”。
    此时的杨坚即胸有大志,而又行事谨慎。这时正是宇文邕为帝,而宇文护当权的时候。五年前其岳父独孤信被迫自杀、两年前周明帝被毒死的事件,不能不使他警钟常鸣。
    三年前(公元559年),北周明帝封杨坚父杨忠为“随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在竟陵县食邑一千户。杨坚选择到父亲的封国随州当刺史,当是他力图远离政治漩涡,在一个自己有“人脉”的地方历练。
    父为“随国公”,自己为“大将军”,越是位高名显,杨坚越是如履薄冰,须臾不敢马虎。后从随州回京,遇其母“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为服侍卧病的母亲,而“昼夜不离左右”,是孝心,也是韬晦。所以宇文护“屡将害焉”,而无从下手,一是“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人脉基础厚实,“匡护”者多,一是他自身行为检点、无懈可击,宇文护想除掉这么一个“纯孝”的孝子,也不好向天下人交待。
    公元568年(北周天和三年),杨忠因病从总管泾豳灵云盐显六州诸军事、泾州刺史的任上,回到京城长安,周武帝宇文邕和实际的当权者宇文护,都亲自到杨忠家里看望。不久,杨忠病逝,年62岁。杨忠较之于老上级、亲家独孤信的被迫自尽,而得以善终,足以显示自己在“二姑之下,难为巧妇”的窘境中,不偏不倚、左右逢源的深厚功底,这也是给杨坚各种负面教材之外的、正面的“家学”滋养。
    随后,杨坚袭父爵为随国公。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杨坚随“亲政”的周武帝灭北齐,立下战功,进封柱国。且杨坚与周武帝成为儿女亲家,武帝娉其“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
    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去世,由太子宇文 继立,即周宣帝。按说,身为“国丈”的杨坚,有“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该是熬出了头儿的时候了。不料,这19岁的“半儿”皇帝,却翻脸不认人,对杨坚“位望益隆,颇以为忌”。宇文 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有四幸姬,并为皇后”,每发怒时,即对杨坚女儿说:“必族灭尔家。”并且把杨坚召来,“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杨坚来,沉着冷静,“容色自若”,才躲过一劫。
    周武帝宇文邕本来家教甚严,宇文 每次朝见,都要求他行为举止与大臣一样。即使是严冬酷暑,也不准休息。宇文 性好饮酒,周武帝禁止酒和与酒相关的东西送到东宫。宇文 每次犯错误,周武帝就用棍棒、鞭子痛打他。并警告他说:“以前被废掉的太子有很多。难道其余的儿子不能立为太子吗?”于是命令东宫官员记录宇文 的言行,每个月都向他汇报。宇文 因为害怕周武帝,每天言行举止都循规蹈矩,认真表演不流露真情实感,于是他的很多恶行都不为外人所知,以保住了自己的储君地位。但周武帝一死,宇文 就 “解放”了,曾摸着自己挨打的伤痕,对着其父周武帝的棺材恨恨地骂道: “汝死已太迟了!”并将当初向武帝打过小报告的大臣王轨杀死。
    宇文 大肆装饰宫殿,大选美女,充实后宫,五后并立,且滥施刑罚,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等。
    公元579年,当皇帝仅一年的宇文 ,觉得 “早起视朝”耽误了自己的享乐,于是下诏传皇位于年为幼儿的儿子宇文阐(为周静帝),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生杀予夺之权。自己与皇后的住处称为“天台”,对臣下自称为“天”。大臣欲朝见时,必须事先吃斋三天、净身一天。让一班大臣请出东宫太子,扶上御座,排班朝贺。太子莫名其妙,几乎要号哭出声了。
    面对这样的“主儿”,杨坚无计可施,仍然准备“三十六计走为上”,将出京任杨州总管。
“一蜚冲天”统一天下
    公元580年5月,杨坚正要出发到扬州赴任的时候,突患脚病,不能成行。不久,宇文 因嬉游无度健康恶化,突然一命呜呼,年仅22岁。
    北周王朝一下子出现权力真空。机会来临,杨坚长期经营的人脉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他友善的大臣郑译、刘窻“矫诏”,以皇后之父杨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此时的杨坚,一下子与以前判若两人,正如战国时期齐威王说的“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杨坚自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迅速出手,攻势凌厉,先后平定了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三州总管的军事反抗,接着又相继杀了北周宗室赵王、越王等五王。
    天下大局初定,杨坚便以周静帝宇文阐的名义下诏,拜自己“为相国,总百揆,进爵随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杨坚谦让一番,“但受十郡”。
    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的名义代周称帝,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从随州刺史到随国公,到随王,最终到隋朝皇帝,杨坚可谓与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封号、封国为朝代名,已成惯例,但以“随”为朝名,尝到“相面”甜头的杨坚,以为“随”字里有一“走之”的偏旁不吉利,有“奔走不安”之意,便命去掉这一“走之”旁而作“隋”,企望大隋王朝永保江山,生生世世延续不绝,与秦始皇命名为“始皇帝”、而二世三世千世万世永无止境,是一样的良苦用心。可偏偏天不遂人愿,秦二世而亡,隋也仅止于炀帝,这是后话。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公元587年,隋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公元588年,杨坚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
    公元589年,隋将攻入建康城,活捉藏在枯井中的陈后主叔宝,陈朝灭亡。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
    公元590年,隋派使臣韦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
    杨坚实现天下一统,并非仅得益于他的韬晦与用人之术,更在于他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巩固了中央集权。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及科举制度。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的律法《开皇律》。北击突厥,分而化之,促使了民族大融合。倡导节俭,发展经济,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制,设置粮仓,改革货币,传承文化……至“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
    《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道:“隋朝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逝,在位23年,终年64岁。隋文帝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杨坚晚年颇受“立储”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将太子长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随即又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最终还是所托非人,早早地断送了大隋的江山。
    清同治《随州志》载,相传隋文帝杨坚任随州刺史时曾住州西南龙居山。南宋《舆地纪胜》载,隋文帝故居地基后建智门寺。智门寺在今随州烈士陵园下,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建,规模宏大,原有七层宝塔一座,现寺庙建筑已毁,遗址尚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