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随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对现阶段随州市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价值。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全市上下正扎实推动城市提品质、县城强功能、镇域小老虎、乡村合作公司大比拼,只争朝夕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案中的建议对随州市建设花园城市、实施强县工程和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启示。现就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加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实施,124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功能逐步增强。一是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构建“双轴六组团”的布局结构,即沿交通大道及随州站-随州高铁南站分别形成东西向、南北向城市拓展主轴,形成老城、城东、擂鼓墩、城南、北部、淅河六个布局相对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二是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完成《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一期主体工程、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城东应急水源工程顺利通水,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南外环、沿河大道北延段全线贯通,白云大道延伸段、市中医医院环路、徐家河环库公路主线等10余条道路建成通车。九大片区改造全面完工,新建12个完整社区示范,更新主城区供排水燃气管网191公里。新建城市绿道30公里,月亮湾公园、桃源公园和16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城市微更新让市民更舒心。三是城市品牌愈发闪亮。连续多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力有效提升。“曾国七百年”成为全国市州唯一参加中华文明国际展示推介的重点项目,曾侯乙编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
(二)产业经济不断壮大。聚焦做实基础、做强品牌,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物质保障。一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专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3年专汽产值增长6%,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程力建成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新楚风获得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资质,49吨千公里续航氢能重卡正式发布。随州安全应急基地一期顺利建成。成功举办全国专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大会、全国常压罐体检验监管交流活动、全省应急产业技改现场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升级,2023年产值增长6%。现代农业上榜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共富牧业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1家国家级、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25个。文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第三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工业旅游推介大会精彩呈现。大洪山构筑一体化开发格局,银杏谷改造升级提档加速,百岛骊珠月光海惊艳亮相,五大休闲度假区加快布局落子。2023年接待游客2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分别增长22%、18%。二是产业园区释放活力。青春化工园、广水化工园通过省级复核,随县成功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杨寨工业园加快满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逐步成型。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招商、运营势头良好,随州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入选中国5G+工业互联网年度标杆示范案例。三是人才科技持续优化。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机制日益完善,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公聘民用”受到好评。新增1家国家级、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组建10家省级专家工作站,新培育1349名高技能人才。随州人才公寓投入使用。曾都区跻身省级创新型县市区,随州高新区入选首批省级人才创新服务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55亿元,8家企业上榜全国高新区创新积分500强,均创历史新高。新增2家国家级、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级、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26家省级瞪羚企业。允升科技、大洋塑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金龙新材料、东风马可迅、茂盛生物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024年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的14.2:44.1:41.7变为11.1:44.9:44.0,第一产业比重逐渐缩小,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大,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三)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9%。一是县域经济彰显活力。随县入选全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县,广水市蝉联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广水市杨寨镇进至全国千强镇第263位,曾都区何店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镇、20个村获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二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曾都区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建5G基站606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40个、公共充电桩1160根,“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广水市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通水,曾都区农村饮水补短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随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扎实推进,群众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改造老旧小区160个、背街小巷43条、城区公厕200座,新增停车位3468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村组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4个、示范村整治村209个。四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支撑有力。“随州香菇”品牌价值跃升至111亿元,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随州香稻”种植面积扩大到80万亩,曾都区香稻示范园入选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随州油茶产业示范项目获5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并顺利开工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产城融合,精心塑造花园城市初步形态。一是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城南新区城市功能,积极推进随州博览中心、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花溪片区扩容提质,高品质打造明珠新城,有效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实现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加快老火车站等片区改造升级,推动老城焕新颜。提高产城融合水平,推动随州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提质升级,加快向综合型城市功能片区转型。二是深入实施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2024年计划投入82亿元,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96个。以实施玲珑秀美城市风貌提质工程、绿水青山生态底色筑基工程、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历史文化名城活力彰显工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启动擂鼓墩大道、交通大道示范路建设,新建城市绿道12公里。推动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投入运营,建成随县安居、广水市北门综合客运站,加快推进随信高速、G316平林至淅河段改扩建、北外环等项目,开工建设襄信高速随州段,进一步畅通内部微循环和进出大通道。三是以政策招引推动城市人口集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进城农民、新青年、企业引进人才等购房置业。建立线上线下“房源超市”,激励引导开发企业申请加入,建立线下实体“房源超市”。扎实推进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提升行动,加大人才公寓投入力度。针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强政策保障。四是以完整社区建设促进城市运营管理。统筹抓好基础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确保覆盖率达到20%以上。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社区公园10处。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00部,兴办一批幸福食堂和老年助餐点,力争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60%。
(二)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一是深入实施“1335”专汽转型升级行动。紧盯装备化、智能化、场景化、新能化方向,围绕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三条路径,环卫车、消防车、房车、冷藏车、危化品运输车五大重点,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等研发制造,着力构建有“整”有“零”,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场景应用及配套等全链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推动专汽产业由“敲敲打打”向“专精特新”转变。重点支持新楚风、程力等企业加快无人驾驶扫路车等新型产品研发投放;支持同威、楚胜等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智能网联特种危化品专用车开发;支持齐星、威尔特芬等房车企业开发人性化、个性化房车。二是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链式升级行动。紧盯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推动农业全链条发展,巩固拓展农产品品牌和出口优势,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快“两香一油”等优势产品从“卖原料”向“卖精品”“卖品牌”转变,推广“买全国、卖全球”出口机制,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品源现代、裕国菇业、金银丰食品等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开展股份合作;吸引中粮集团、正大集团、省长投集团、省农发集团、北京新发地、泰国凤凰集团等头部企业落户随州。三是深入实施文旅产业提质行动。彰显文化随州魅力,持续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加快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动曾随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升级编钟乐舞,创新市博物馆陈列展示。推进“农文体旅康养”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城市休闲及大洪山、银杏谷、月光海、桐柏山五大休闲度假区。完成银杏谷景区提档升级、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建设,推进徐家河环库公路续建工程。
(三)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共同缔造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发挥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势,提升产业园区集聚力,支持每个县市区发展1-3个主导产业、培育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快高新区青春化工园、省级湖北广水杨寨产业园、随县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建设。支持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争当全省强县工程示范;支持广水市当好城市和产业双集中试点示范,加快冲刺全国百强县;支持曾都区全面对标百强,力争在发展质效上走在全省前列。二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创办乡村合作公司,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县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持续开展房前屋后路边七件事活动,扎实推动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推动108公里美丽乡村带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五共”理念,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健全“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村民自治,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